■李春輝/1.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南京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創業能力的本身涵義在于,創業主體通過對于機會的辨別和把握,在找尋社會資源的同時將各類的資源進行準確的分類和優化組合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實際能力和技能本領。伴隨經濟領域的向前發展和當今大學生就業情態的不斷演繹變化,創業對于學生自主能力提出了更加高層次的要求,學生只有充分掌握創業的相關技能和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才能促進自身進行較好的就業發展。本文將以現代高職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基本狀況進行剖析,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存在于創業之路中的問題和困境,從而提出具備實踐性的具體策略和建議。
現代創業市場正處于一種極其飽和的市場狀態,而為了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嚴峻的創業環境,相關教育部門也已經開始著手重視現代大學生的創業教學,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指導和培育。但是近年來相關部門所出臺的教學措施或教學理念,大多都是類似于“紙上談兵”的理論知識,卻沒有得到全國各地院校的有效性實踐落實,從而使得此類教學觀念只存在于寬泛的創業教學表面和就業指導計劃中,并不能深入學生創業能力的深刻培育中。而現代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對自身創業能力的審視程度明顯不足,無法較為準確的找到自身創業能力的不足和缺漏,從而進行及時的彌補。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創業意識的認識仍處于淺薄的狀態,并未充分正視創業在未來發展道路中的重要地位,受到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模式的教育機制弊端,學生無法獲取社會實踐的機會,從而對于自身在社會的定位沒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實踐力和創造力與現代社會創業要求不相符,導致對于創業失去了興趣與信心,缺乏激進的創業創新精神,使得較強的創業觀念始終無法在現代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樹立。
科學全面的職業培訓,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現代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并未將創業能力的實踐培育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并且未能夠實現專業化職業培訓體系的構建。一方面,是大多數學校并不具備能夠實施充分創業教學的資源條件,缺乏正規的實訓基地和培育資金,使“硬件”方面的缺失對于類似于創業教學這種具備高強度實踐性的教學而言,往往是難以彌補的教學缺漏。而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中存在創業教學的相關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經驗缺乏的實際情況。眾所周知,教師隊伍作為學校的“軟件”力量,是一個學校教學的核心,而將本身創業知識理論體系不完善,創業經驗缺乏的教師安排對學生教學授課,必然會使得職業培訓的專業性大大降低,創業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與現代社會創業要求不相匹配,造成相關的創業就業培訓只困于理論形式的授課中,卻與系統科學的教學具體實踐嚴重脫節。而缺乏科學、全面的系統性創業知識及技能培訓,勢必會造成學生創業學習無法得到理想性的發展。
反觀當今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態度和影響,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創業起初,基本是處于“資金缺乏、項目較少、經驗不足”的現實狀況之下,而要想創業項目有進一步的發展和較為光明的發展前途,就必須尋找具備雄厚資金和實力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就必須尋找有較強投資意愿的項目投資人,就必須提升自主性創業本身的創新型和增強創業的實力和吸引力。從而觀之,大學生創業在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是十分艱難的一項社會實踐,并且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遠遠不能滿足其創業發展的需要,而強大的市場競爭、較為復雜的市場環境以及所要承受的經濟壓力,也往往會磨滅大學生創業的激情和動力,成為大學生創業道路上的“攔路虎”。
創業心理素質在現代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實踐過程中也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對其心理和行為的自主性調節,能夠幫助學生在創業實踐中調整自身的創業心理和意識,從而保障創業過程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若大學生具備較為強大的創業心理素質,往往能夠在實踐創業活動中以堅定的心理姿態和頑強的創業意志支撐學生進行連續性的創業活動,為獲得成功的創業成果牢固基石。基于當今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心理觀察,能夠發現現代創業大學生群體創業的堅韌性十分匱乏,并且創業團隊之間的協助配合能力缺乏,相關的社會學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對于創業造成的壓力承受效果較差,這些狀況在現代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層出不窮。
高職院校應幫助學生充分正視創業對于個人存在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有助于啟發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正確認識,激勵學生以充沛的創業精神投入創業的學習和實踐當中。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提升個人的創業綜合能力,積極尋找可把握的創業機會實現創業自我完善發展。
比如,在筆者的授課經驗中,在創業教學的起步階段,通常會以著名創業成功者的實例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要求學生在聆聽成功創業者的實際案例當中,記錄下相關創業人士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實現創業成功的關鍵點,以及他們在創業道路中所具的良好的創業素質和創業精神。在課堂討論環節中,我要求學生輪流上臺表達對于創業案例的感悟和理解,并在學生們相互間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后,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教學引導,使學生充分理解創業本身的價值。
由教學案例分析可得,高職院校應該培養學生積極創業的環境氛圍,促使學生樹立樂于創業、敢于創業的精神品質,有效保證學生深度理解創業精神的內涵和創業能力的價值,以高度的理解認識激勵學生創業的發展。
培育優秀的創業能力需要較為充足的教學資源和實踐落實。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與創業相關的活動實踐,并加強學校創業教師技能、經驗的提升,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在實際能力允許范圍內,加大對創業“硬件”的投入。
比如,我校在校園創業環境的構建中,積極開展與創業主題相關的座談會,邀請資深創業導師或是成功創業的企業家來本校,對學生開展交流和指導活動,同時在每個月固定時間舉辦創業教學講堂,由本校教師合作參與,擬定有關創業領域最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供學生學習和參考。
由此可知,高職學校要積極開展校園創業環境的建設,做到“軟件”和“硬件”兩手抓,營造良好的高效創業氛圍,完善高校創業教學的基礎設施,從兩個方面進行校內創業環境的有效建設。
大學生創業不能拘泥于理論知識,還要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實際能力,在創業實踐中靈活運用、充分落實。大學生要合理運用學校資源和社會環境開展自主性創業的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或模擬創業等環節深化創業的實踐層次,提升自身的創業素養。
比如,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更加重視創業實踐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巨大提升。因此,在固定的教學階段,會安排學生到學校的創業基地進行模擬創業,并詳細記錄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表現,在往后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詳細的分析和指導。同時,我會要求學生開展年度社會創業實踐,深入社會基層觀摩、開展創業活動,并在期末上交一份創業實踐報告來完成創業教學模塊的期末考核。
從教學案例分析可得,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創業的實踐環節,通過實踐將課堂傳授的創業知識進行實質性和有效性的轉化,使得學生對于創業技能和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從而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的發展和強化。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針對現代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教學,要從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共同出發,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業創新核心能力,使學生以飽滿的創業動力去迎接創業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