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長沙師范學院
創新是進步的源泉,創業是發展的根本,多年以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積極改革探索,通過創新課程開發、創新競賽組織實施、創新平臺搭建等舉措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模塊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通識性創新創業必修課,如《創業基礎》《創業實務》《就業基礎》《就業指導》等,專業性創新創業選修課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課。創新創業課程數量基本達到國家要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打下了基礎。學校積極優化課程內容,通過自主開發、聯合建設、協同育人、購買等形式開發課程資源,形成了系列特色課程,特別是結合學校學科特色與專業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了大批線上課程,建立了在線學習平臺,專業課程融入創新特色,達到了與實踐教學基本統一的教學模式。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建立了高效的創新大賽管理體系,投入了較大的經費,從項目遴選、學生選拔、項目培育與指導、路演與訓練等方面全面保障,師生共同參與創新研究,涌現了一大批優質項目。近幾年來,通過“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平臺,催生了眾多優質項目,像我們熟悉的共享經濟、紅創扶貧、智能新技術等,這些項目的獲獎極大地提高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煅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創新創業之路打了良好基礎。
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下,高校結合自身的產學合作資源,開始了全面整合各類創新創業平臺的新步伐。應用型高校基本申報并認定了各類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基地、孵化平臺等,充分利用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綜合性實驗實訓中心等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搭建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專業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孵化與轉化學生創新成果,加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在創新課程的開發工作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挖掘自身專業優勢,依托專業教師與行業專家合作研發方面還開展的不足,課程資源普適性太強,特別是線上資源主要以購買教育機構開發的成套產品為主,這些資源沒有結合各自學校的特色和學生特點,對本校學生的針對性不強,課程內容以思維理念、市場推廣、商業運作為主,缺乏針對具體應用項目的技術路線研究,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實效性較差。
筆者參與了近四年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組織與指導工作,特別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學校和學生參賽熱情高,項目創新與質量水平高,特別是人工智能、共享經濟、智慧農業、精準扶貧等領域項目取得了創新突破。高校充分整合資源,挖掘項目,強化培養,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大賽,取得了眾多獲獎并贏得了聲譽。筆者對部分高校獲獎項目的學生進行了長時間跟蹤調查發現:眾多的獲獎項目參賽學生不是項目真正的研究人,參賽項目不是來源于學生的創新研究、獲獎后項目研究沒有繼續深入等。這些現象凸顯了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過于注重獲獎成績,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深度支持不夠,沒有較好的開展市場對接與提供成果轉化平臺及風投銜接,缺乏長期培育的認識,以致眾多優秀的創意只是曇花一現,沒有得到深入挖掘。
筆者通過廣泛調查得知,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近三年申報并獲批認定的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實踐基地、孵化平臺等平均4個以上,再計算上各校整合的各類產學研合作平臺、校企合作基地,創新平臺至少在6個左右,按每個平臺服務學生2000人左右,平臺理論上完全達到滿足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研究與實踐的需求。但由于高校在平臺建設上偏重于立項、宣傳,沒有深入研究平臺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舉措,以致創新平臺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平臺的育人效果嚴重不佳。
課程是教育活動的根本,豐富的課程資源要來源于學科專業,來源于研究項目。創新課程的建設要改革傳統模式,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產業理念,開發思路以學生專業能力的不同階段為線索,通過模塊化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精確定位學校各個專業創新能力的內涵以及具體表現形式,了解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具體因素,倡導讓學生在“做中學”,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結構,重構新的強調學生在創新活動中提升創新能力的課程體系。
創新競賽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與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充分發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作用,讓學生把研究成果展現在行業專家、普通大眾面前全方位檢驗。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更要建立科學、高效、有序的競賽管理制度,要重點支持優質項目、優秀學生,還要全面關注所有學生,給所有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創新思維與研究成果的競賽平臺。通過競賽手段驅動,鼓勵學生主動動手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與完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綜合創新思維能力,培育一批優質創新項目,長期提供政策與指導服務,著眼于長遠,謀局于未來,擔當學生創新創業永恒的推動者。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全面整合創新平臺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優化各類創新平臺功能,要結合專業或專業群調整平臺目標,分類明確各平臺的育人領域,提升平臺利用率。校內平臺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配齊配足研究設備,升級平臺軟件,確保平臺能緊貼市場動態,保證學生項目研究需求,校外平臺要進一步理順合作機制,與企業生產密切結合,達到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學習,不斷改革生產技術的目標。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現有建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下,還要不斷探索教育模式的改革,緊密結合市場發展動態,產業調整規劃,把課程教育和項目實踐有機結合,利用創新平臺全面培養創新人才,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