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思/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潘某,某年級男生,2019年10月,該生在同學通知去上課時出現情緒失控,對同學叫囂稱再死纏爛打直接捅死你。第二天下午不去上課,也不接電話,班干部立即報告輔導員,輔導員立即趕到宿舍,該同學對輔導員稱自己不想活了,有輕生的念頭,并表示對未來和前途已沒有任何想法。了解情況后,輔導員立即向學院領導報告緊急情況,該生所住宿舍在7樓,擔憂讓其一人留在宿舍會引發意外情況,學院領導及其他學工老師立即趕到宿舍,并將其帶到學院會議室進行詳談。
通過交談得知,該生入學以來,由于與宿舍同學不和,自行調換宿舍后,平時也不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和同學關系疏離,多次不明原因退出班級QQ群,后經班干勸說又加回,后又繼續因不明原因退出。該生自入學以來掛科多門,表示自己在高考時本想選擇心理學,但是父母沒有同意,目前自己既沒有勇氣選擇回去再次參加高考,又沒興趣好好學習,表示就想這樣混混度日以報復自己的父母。在家庭關系方面,由于該生小學二年級前父母將其交給爺爺奶奶照管,該生認為自己在兒時就已被遺棄,并且認為無論父母現在如何補償,都無法彌補兒時缺憾。另外,父母在高考時阻止自己選擇喜歡的專業,導致了目前進退兩難的局面。該生多次表露自己對父母的厭惡,并且表示自己就是要鬧,鬧到父母不得安寧。在個人情緒方面,該生情緒起伏非常大,在與老師的談話中,該生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落,經常呈現一下痛哭流淚,轉而又哈哈大笑的情況,并流露出對自身已不抱任何希望的想法。
該生之前已因掛科及與同學鬧矛盾被約談過多次,了解到該生一直在專業精神醫院進行看診,醫生認為該生目前確實存在一些人際交往、家庭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但是也還未到需要服藥或住院的程度,建議持續進行心理咨詢。該生一直有定期到醫院找心理治療師進行咨詢治療,突發事件前一天治療時醫生建議其需要換另一位治療師進行咨詢,該生認為是自己的治療失敗所致,因此回校后情緒失控,認為治療失敗,并稱不想再活了。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在與該生咨詢詳談后,經過討論認為該生癥結主要還在家庭,該生所需要的幫助已經超出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所能給予的能力,建議家長帶學生一起找更專業的心理幫扶機構進行家庭治療。
事件發生后,輔導員立即與聯系學生家長,并向家長詳細報告學生目前情況,希望家長來校進行深入溝通,為恢復和進一步促進該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努力。學生家長到學校后,經過詳細的事件交流和說明,該生問題主要聚集于對父母安排的不滿進而討厭學業,對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影響,并非一時之間能解決,也并非學校就能解決。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已接待過該生,根據該生咨詢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再繼續到正規的醫院或咨詢機構進行咨詢或者治療等。該生情緒反復較為頻繁,并且已有輕生念頭,學校難以做到24小時陪護,建議家長陪伴作為監護。在了解到事情的緊急情況后,家長愿意配合學校工作,陪同該生外宿,由家人進行陪伴以防意外情況再次發生。
由于及時發現了該生的情況,并且長期對該生有進行心理追蹤和排查,在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啟動危機干預預案,制訂穩妥的解決方案,執行過程有力到位,最終順利處理該起突發性心理危機事件。該生現由家人陪伴,心理狀況趨于正常,可以進行正常學習、生活,一學期以來沒有再發生類似情況。
該生心理危機事件能夠得到及時的干預和解決,主要有如下經驗總結,對于危機事件處理方式的不斷思考,才能進一步完善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的干預與處理,促進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維護高校校園的和諧穩定。
突發危機事件的干預要點就是要做到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潘某的問題最初由舍友發現并告知輔導員,使學校能夠及時的進行干預。如果潘某的情況沒有被及時的上報,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十分必要。首先要全面掌握學生信息。在入學前學校已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對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排查,要對心理排查有異常的學生做好相關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以便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全面了解信息包括:學生家庭及其他成員信息;學生本人過往的學習生活經歷或特殊經歷;周圍同學及他人評價。對有心理異常或心理障礙的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其次,建立班級的心理預警機制。完善的預警機制最低一級要包含到宿舍長,其上一層是班級心理委員,然后是輔導員或班主任。周圍有接觸或身邊接近的人才最容易發現異常情況,因此,班級心理排查工作要下放到宿舍長,由宿舍長及班級心理委員共同進行信息收集和排查。科學、完善的預警機制才是及時發現和成功干預突發心理問題的關鍵。最后,要保持定期排查和動態追蹤記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因此,每個月定期進行學生心理排查工作,并在排查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進行談話和多邊了解情況,堅持早發現早預防,通過科學手段觀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保持動態跟蹤和信息記錄,以便于在心理危機突發時能高效進行干預工作,提高危機預警的有效性。使學生更能夠正視、重視自己的心理狀態變化,正確認識心理危機,而不是簡單地將心理危機和心理疾病等同起來,提高了學生的求助意識和識別他人心理危機的能力。
雖然輔導員與學生聯系最密切,最貼近學生生活,最容易發現學生的異常情況,但如果沒有系統、規范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和實訓,輔導員就容易進入兩個誤區,一是將思想問題當作心理問題,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來處理心理問題;二是將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用心理咨詢的方式來處理思想問題①。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有輕重緩急之分,對于比較輕的一些心理危機,輔導員或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可以進行開導和干預,輔導員處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可以發揮自身與學生聯系緊密了解情況的作用,但對于較為嚴重的心理危機事件,輔導員自身能力有限,在必要時要進行轉介,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上,大部分輔導員只能做到發現和關注,更深層次的判斷和處理,需要更專業的心理臨床咨詢師或心理醫生進行指導和治療。要及時借助醫院等專業心理健康診療機構進行干預,防止延誤最佳干預時機,造成情況惡化等。案例中,潘某心理問題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響,輔導員和學校對此已無法再做更多幫助,因此,潘某的父母已將該生轉介到校外醫療機構,借助第三方力量,持續性的對其進行心理治療。
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要提升自身危機處理能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通過及時的發現和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起關系,獲得學生的信任進而獲取足夠的信息,以便能在危機萌芽時就能順利干預和解決,或在突發性心理危機事件中及時、高效的收集信息,能在危機發生時臨危不亂,最大限度避免心理危機事件對學生產生更嚴重的影響。輔導員要通過學習,掌握交流、傾聽、判斷等危機干預技巧,培訓相關危機干預的方法和步驟以及自我心理調節和恢復能力等,通過自身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使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向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學院(心理工作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四級工作體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要對班級心理干部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定期進行心理知識宣傳和培訓,常見精神疾病的識別與干預、自殺危機的識別與應對等相關主題的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使學生心理骨干能理解和掌握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應對措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及時發現和預防同學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并能積極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廣大同學的心理健康意識。
在較嚴重的心理危機干預中,極易受到來自家長的阻礙,由于家長對心理問題缺乏科學認識,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心理疾患,只是認為“不懂事,沒有教育好”,根本意識不到心理危機的嚴重性,更有些家長認為,輔導員是學校的員工,為免責或規避學生在校突發事件發生所帶的不良后果,而盡可能地讓學生休學在家,因此會肆意夸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嚴重程度②。因此,輔導員在面對心理有異常情況的學生情況時,要及時和密切的與家長取得聯系,加強對其各方面言行的記錄和信息收集,以便在應對家長詢問時能夠成為工作的可靠依據。保持細致、耐心與家長說明清楚情況,對于嚴重的心理危機情況,要客觀的說明其危險及危害性,做好學生家長思想工作,讓其能夠理解配合和支持。
由于心理危機事件本身所帶有的突發性和嚴重性,輔導員在心理危機爆發后往往被危機事件所干擾,忽視了對危機事件后的干預。輔導員要及時做好危機事件的工作總結,總結此類危機事件的經驗教訓以便為以后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后能更好進行干預。學生突發心理危機事件后,即使輔導員能夠及時解除該次危機,這次危機事件也必然會給學生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個人甚至群體性創傷。因此,輔導員們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學生心理危機處理能力,將本次危機事件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而且還需要逐步增強事后處理能力,輔導員不斷加強實用心理干預技能等方面學習,提升自我在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做好善后工作,下一次再出現類似情況時能夠及時進行干預。通常情況下,因某些個體心理素質差、應對能力和承受能力有限、又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撐和幫扶體系,因而僅僅實施一次危機事件干預措施很難完全解除該次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甚至會出現反復無常或爆發新的危機的可能。據本次危機個案匯總分析,對于能夠積極配合干預治療、及時反饋和定期回訪的學生,心理狀態調整較快,可以很快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而對于那些不愿意配合的學生,則反反復復出現各種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休學和退學現象。因此,輔導員們必須充分重視心理危機事后的干預,時刻并長期關注該個體心理動態,持續監控,定期回訪,并協調其家庭和各種社會資源對其實施援助。
注釋:
①劉韻,程歡.輔導員發揮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作用案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
②楊靜.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困境與應對[J].中國輕工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