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瑩/錦州市機電工程學校
20世紀30年代,現代教育技術概念首次于美國出現,而我國的現代教育技術是于上個世紀的80年代才自美國引進,當時將教育活動中加入幻燈片、電影、影音錄像等多媒體的教育形式就稱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但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教育資源發展來看,那不過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起始。
從廣義上講,現代教育技術是指當今大社會環境下正在被使用的教育技術,它不僅包括了傳統教育技術和還包括了層出不窮出現的新教育技術;從狹義上講,現代教育技術指相對應于傳統教育技術之后新出現的教育技術,這種理解方向更強調對于傳統的革新。我國專家對于該選用哪種定義做出了五種解釋:(1)現代教育技術是一個新的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它將由現代教育理論而衍生出來的手段和方法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等方面,目前主要包括現代教育媒體、傳媒教學以及教學設計;(2)現代教育技術涉及范圍相較于教育技術要狹隘很多,它包括現代教育媒體、現代教育理論以及現代科學方法論等,即它僅涉及教育技術中與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有關的內容;(3)現代教育技術與廣泛意義上的教育技術相比而言更注重探討那些更具有現代化的、與科學技術有關聯的研究項目,比如從所關注的資源來看,它更看重近十年來問世的信息、信息的傳遞及處理手段和分析工具等;(4)現代教育技術是多種教育方法的綜合體現,它以實現各種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又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加持以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5)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是一種有效利用現代教育理論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理論,更是一種要通過影響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實踐。五種解釋不盡相同但全部都強調了利用現代新技術來實現教育教學的最優化。
在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率逐漸提高的現代社會,教師的計算機擁有率已經達到了93.60%,但是,雖然各學校也都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且逐年加大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投入,計算機覆蓋率也僅能達到20.30%,大多數學校師生都表示校內的信息設備不夠用,或者可能僅能滿足教師方面的教學需求;除去硬件設施之外,相關的教學軟件、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供應也十分匱乏,很多中職學校積極進行技術應用的教師都表明學校無法提供部分資源支持。
另外,各學校新老教師分配比例差距較大,對于以很多習慣了傳統教育的老教師為主要教學力量團隊的學校而言,即使基礎建設比較完備,老教師在學校多媒體設備、信息化技術的使用等方面也顯得還不太熟悉,對各種新設備的應用態度也比較消極;但是對于某些學校而言,年輕教師更樂于接受新事物,他們有很強的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實踐中的意識并努力積極探索,但即使如此,仍有部分教師還沒能掌握到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相比較于教師在此方面的積極性,許多學校反而表現出一種消極的態度,很少有學校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教師學習本校引入的新的信息教育技術,或者組織培訓來提高教師在這一方面的應用能力。
隨著學校資源分享網站的成熟化和學生群體中網絡的普及程度逐漸提高,現代教育資源中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資源庫等教學方式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但是教學博客、教學日記等利用率還很低。同時,大多數教師雖然已經有了初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尤其是能夠對office等軟件熟練使用,但對于其他的如flash等素材處理的中高級工具的使用還非常生疏甚至完全沒有進行學習,這可能導致課堂資源匱乏、教學資料無法跟上時代潮流、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等問題的發生。我國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對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中等職業教育中下達了要求,可見國家對該部分的重視程度,但目前仍有部分老師以及校領導沒能真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教育質量的重大意義,還不能有意識的將兩者進行融合。
信息技術使用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完善的成一體系的硬件設施以滿足全校師生的需求,因此之后要繼續加強中職學校內部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并且加強后期維護力度,以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機制體制,保證教師和學生的課用計算機水平和質量;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校內資源庫的建設,緊跟時代潮流購入最新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軟件供教師們選擇,同時要提高校內網絡及校內資源使用的覆蓋程度,方便師生日常的學習和工作;另外,與其他職業學校及各大高校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為本校師生提供更多專業性強、專業對口的資源,并減少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
在國務院領導的多次講話都有強調各級教育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學校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各行政部門分工合理、責任到人,以保障和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技術應用的普遍性和質量。校領導應當重視對教師的激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以及技術應用和教學環境的融合,比如說成立技術應用促進小組等,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增設榮譽稱號或者給予物質上的鼓勵;同時也要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體系及機構,不定期評比教師學習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積極回應解決。
學校可以采用面向本校教師提供網絡學習平臺、邀請業界專業人士進行培訓等方式提升本校教師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在培訓的內容方面,不僅要對教育技術的普及及方法的講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多媒體課件及音頻視頻的制作等簡單的方面進行培訓,還應當加強在慕課上的設計和推廣、教學互動軟件的制作和升級、網絡課堂作業的評改及點撥等高等技術方面加大投入。
教師作為未來社會人才的灌溉者,不僅要有意識的自身掌握有關的現代教育技術,還要有意識將它們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中去;學校領導同樣在大方向學校管理上也應當有這種意識,這種意識將會決定學校在信息化普及道路上能走多遠。在應用意識培養方面,學校還要注意根據教師水平的不同、不同教育技術的發展速度和特點進行分組培養,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各校教師技術應用意識和水平的提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日常教育過程中去,能有效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問題、有利于開發新的教學方式、方便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反饋、也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和課后考核的實現,除此之外,還將改善師生間的關系、創造更為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從而創新出更多良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化和教育實踐應用的結合,要從物和人兩方面加強重視程度,只有在提高硬件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加強教師素質的提升,才能保證各種技術在中職教育中的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