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玲 張 玲 惠錫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的廣泛傳播與應用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潮流,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各類新媒體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捷,同時對人們傳統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認知觀念發起了挑戰。大學生作為有知識年輕的一代,對新媒體有更大興趣,更容易受全媒體時代的影響,因此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帶來機遇和挑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新媒體技術為依托,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新媒體主要是通過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利用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來傳播信息,是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交流的方式。它能夠把各種資訊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大眾,是一種信息量大和即時性強的媒體形態。在新媒體技術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出新的優勢和特點。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說理引導、實踐鍛煉、心理咨詢等方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傳統媒體由于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還存在傳播信息量小等一些問題,新媒體具有轉播速度傳快,內容豐富全面,影響程度更廣泛等優點,但也存在很多負面信息,很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要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體技術有機結合,尋找最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互聯網具有虛擬的特性,也具有隱匿在虛擬之后的現實性,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和和現實性雙重屬性。網絡空間傳播的信息具有及時性和交互性等特點,任何信息都隨時獲取,各種交流可隨時進行,這就要求一方面要利用網絡的優勢,充分利用好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新媒體網絡陣地,積極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另一方面,要注重網絡空間的現實性,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空間。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我國國內正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和改革攻堅期。大學生價值觀正處在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各種思潮的影響。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一方面要堅持主導性為前提和根本,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要適應社會形勢,要與大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現實生活狀況、個性化需求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1)新媒體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可以自主地搜索、選擇和瀏覽相關信息,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搜集各種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了自主思維能力和原有的認知水平,不斷完善自我,建構和豐富自身的思想道德結構和知識體系。總之,新媒體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自主學習認知的主體性。
(2)新媒體的運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豐富。新媒體的傳播具有時效性、開放性、廣泛性,新媒體的傳播拓展了信息的廣度和深度,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更方便的隨時了解各種資訊和深度評論,新媒體優化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整體上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新媒體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和接收平臺,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媒體打破了原有媒體的時空界限,構筑了全方位、多角度和寬視野的立體媒介環境,由單向式的信息傳播變為雙向式、多向式的傳播,增進了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能夠使教育客體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消化吸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實現最優。
(1)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的挑戰。在網絡自媒體時代,信息交流更加開放,傳播速度更快,互動性更強,新媒體給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便利,同時信息傳播的無序和監管的缺位使網絡信息中也充斥一些不健康內容,自由意識泛濫,造成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與負面影響,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做好思想引導,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選取通俗便捷且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內容,構建價值觀教育的網絡載體。
(2)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里開展,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主體是信息發布的主要渠道,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得到充分的發揮,而教育客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很容易被忽視。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者與受教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雙向互動,受教育者的思想自主性和自我表達意識空前提升,傳統的單向的和依附性的教育理念已很難適應。新媒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課堂渠道,可以采取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相統一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3)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挑戰。青年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對社會現象缺乏一定的辨別力,網絡上存在一些歪曲的見解,這對大學生認同主流價值觀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新媒體的多向傳播渠道沖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難度。
第一,加強載體建設,建立理論宣傳網站。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價值觀念發展的新趨勢,以通俗便捷且大學生新聞樂見的形式構建價值觀教育的網絡載體與平臺。高校要積極建設優秀校園網站和紅色網站,幫助凈化網絡環境,引導學生提高網絡鑒別能力,通過文明校園官方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創建文明在線網絡展示平臺,創作更多有內涵的精神文明文化產品,通過這些平臺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生活動態,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優化教育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網絡宣傳的核心內容,要將學習的內容與當前國內國際發生的重大事件相結合,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理性客觀地認識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這樣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教育內容要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對大學生個人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切實的指導。
第三,加強網絡監控,凈化網絡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一些部門要加強立法、出臺相關文件以加強對網站等網絡媒介的管理,進一步促進網絡傳播行為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學校要健全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努力營造一個文明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形成一個安全穩定、健康文明、和諧有序的網絡環境。
第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媒介素養。新媒體環境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學習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各種知識,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要把握網絡文化的發展趨勢,提高網絡媒介素養,不斷更新話語體系,改進話語方式,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