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光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第六中學
記敘文看似簡單,但也存在特別的規范,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與培訓。記敘文最容易寫成“流水賬”,這樣的寫作方法如果不及時矯正,就會使得學生在今后失去提升空間,到初中乃至高中都是一個寫法,很難得到突破,同時也很難拿到高分。所以在初中記敘文的教學中,掌握清楚結構、學習較多的記敘方法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非常重要。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對記敘文的教學提出簡單的見解。
1.順敘。順敘是最常見的記敘方法,也比較容易操作。學生只有將各種順敘寫作形式熟記于心,才能夠擴充其他的寫作方法。但是順敘寫法最忌諱像流水賬一樣記敘事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重敘述事情的重點及細節,其他不重要的事件可以一筆帶過。
2.倒敘。倒敘的寫作手法主要針對初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它對文章的結構設置有嚴格要求,一旦忽略就會影響整個文章的布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比如在寫作《我的外祖父》時,學生在開頭寫了“就這樣,外祖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我會永遠懷念他……”先以外祖父的去世為開頭讓讀者產生興趣,再展開外祖父是怎樣的人,與作者經歷了哪些,是什么讓作者對外祖父如此喜愛等,在文章的結尾部分與開頭相呼應:“外祖父是我最親近的人,不管他是否在世,我都永遠將他作為人生的方向標!”這樣一來,文章就是一篇完整有序的佳作。
3.插敘。相對于順敘和倒敘來說,插敘的寫作手法在初中階段比較少見,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不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也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插敘的概念,在需要的時候能夠信手拈來。
1.情景引入。所謂情景引入就是在文章的開頭設置一個情景,可以是風景的描述、事件的片段或人物的語言等,這樣的引入方式會給讀者眼前一亮的感覺,更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展現作者的寫作功底。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應用情景引入的方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學生在寫作《難忘的一件事》時,記述自己三年級時坐公交車去姥姥家的經歷,在開頭部分引入了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就你自己坐公交車嗎?真勇敢!”這一句話即表明了作者寫文章的態度,又具有明顯的現場感,讓人產生好奇心。
2.提出問題。在文章開頭提出一個問題也是常用的引入方法,這樣的寫作方式有一種與讀者互動的感覺,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與作者對話,讓文章更加親切,所以這種方式也要作為教學的重點來講解。例如學生在寫《回到家鄉》時,記述了自己與父親回到家鄉探親的經歷,從中透露出對親人的想念以及對家鄉文化的贊美。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下面的問題:“你可曾知道,有一個地方是你走到哪都不能忘的牽掛?”這樣的一句話就點明了自己對家鄉的態度,也讓人覺得作者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3.設置懸念。設置懸念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增強文章的神秘感,吸引讀者讀下去。但是教師應該注意到,初中生設置懸念的能力不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教師不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去講解設置懸念,明確基本要求即可。
1.恰當比喻。不少初中生對比喻的運用已經得心應手,但稍顯幼稚,或不太恰當,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合理運用比喻,避免鬧出笑話。一方面在比喻時不要過度夸張,另一方面不要太頻繁。教師要多給學生們做示范,比如寫《第一次做飯的經歷》時,一個學生寫出“和面就像小時候玩的和稀泥一樣,將水和面粉和成一團”的比喻,就很恰當。但是有的學生寫道:“我一不小心把油瓶掉到了地上,那聲音如火山爆發一樣振聾發聵。”油瓶的破碎聲怎么能像火山爆發的聲音?這個比喻太過夸張。
2.排比升華。記敘文的寫作一般不會運用到排比句,但是在文章的最后階段可運用一小段排比來抒發感情,起到升華的作用。記敘文中排比句的運用不需要像散文一樣華麗,只要能形成一個造勢的句子,并且表達自己的感情就行。例如在《老師的愛》一文中,有學生講述了許多關于老師的感人事件,最后寫道:“老師的愛是黃河,奔流無息、滔滔不絕;老師的愛是蠟燭,照亮學生、無私奉獻;老師的愛是太陽,潤澤萬物、指引前方。”簡短的排比句寫出了作者對教師的敬愛。
作文賞析最常見的來源就是班級內學生的作文。每一次作文課后教師都要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文章與同學們共同評閱,對于學生們經常犯錯誤的寫作模式也要拿出來讓學生引以為鑒。評閱過程中要采取匿名的形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寫的優秀的作文要向學生們細致剖析它的獨到之處,而對于出現典型錯誤的作品更要讓學生們牢記在心,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
初中階段的記敘文教學最需要打好基礎,教師要總結出一套系統、完善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記敘文寫作的要點和精髓,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面對其他文體時能夠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