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慶
東北烈士紀念館
古人云:“一言可令人悲一言可令人喜”,極其形象地說明了語言藝術的魅力。古代有很多詩人,為了一個字的推敲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廢寢忘食,因此,有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賈島流芳千古。同樣的,作為一個博物館或者紀念館講解員,他的語言表達藝術的高低,也影響著聽眾的收獲,決定著博物館或紀念館的發展。
隨著博物館、紀念館事業的蓬勃發展,講解工作應運而生,逐步的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無講解員,觀眾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內對博物館、紀念館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了解,通過講解員的語言和觀看,觀眾或是滿意而歸,或是收獲戔戔,這就看講解員的水平和其自身工作的努力與否。講解員起著社會教育的效果,影響到博物館和紀念館的宣傳;觀眾來自四面八方,文化不同,層次有高低,因之講解的深度也要把握到位,講解適中,因人而異,這是講解核心,也是根本問題。
通過博物館和紀念館的陳列,根據自己的了解,通過自己的語言加工,運用科學到位的語言和其他的輔助方式,把觀眾需要的信息,藝術的傳達給觀眾,這是一種社會活動,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作為橋梁和紐帶,講解員連接著博物館或紀念館,講解員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代表著博物館或紀念館、甚至代表著一個城市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形象,講解員綜合素質高,語言表達水平出眾,觀眾滿意的程度就高、受教育的程度就高,就會直接影響到參觀的質量。從長遠的角度看就影響著博物館和紀念館的發展。所以講解是一種高超的技巧,是一種高水平的服務,講解員必須為觀眾和社會著想,要對博物館和紀念館的內涵解讀到位,詮釋分明,并且要因人施講。
上課要預習,教書要備課,講解員進行講解一定要對自己的預講提前編寫講解稿,對紀念館博物館的展覽內容一一熟悉,然后對展覽形式心知肚明,對展覽手段了如指掌,對每一件藏品都知其背后故事,對展覽設備設施胸有成竹,對展覽環境如數家珍,對自己要講解的內容要做到倒背如流;講解方式要有技巧,語言要豐富多彩,方式要有變化,這些過程的實施,要在第一時間內準備齊全,研究稿、準備好以后要反復修改,不斷潤色,達到滿意之后,過一段時間再加審查,會發現尚有不足,就需要再加工,要明了博物館或者紀念館的展覽宗旨,明了展覽目的以及展覽預期要達到的成效。整個講解需要精彩,能讓聽眾越聽越感覺到有收獲,不能有厭煩的感覺;開場白要先聲奪人,如天馬行空劈空而來,讓聽眾耳目一新。講解要具備科學性,而且要有嚴密的邏輯,需雅俗共賞,人人能聽得懂,而且又有一定的藝術性。整個講解需要有一定的故事,讓大家聽來饒有趣味。一般而言,講解稿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要明確自己講解的宗旨,要有根有據,不要信口開河;第二,講解詞要雅俗共賞,通俗且美,語言表述清晰。第三,根據聽眾的不同,根據他們的理解能力講解的內容,要深淺適宜。第四,整個講解的語言要上下一致,簡單明了,趣味濃濃,讓觀眾聽完以后感覺到意猶未盡,這就成為了成功的講解。
講解員一定要了解觀眾,然后做出定位,觀眾都是什么樣的年齡?他們的教育如何?每個人的職業又都是什么?他們的參觀動機以及參觀需求又是什么?作為一個優秀的講解員,在講解之前和講解實施過程中,都需要明了,對觀眾越了解講解的就會越成功。觀眾不同需求就會各異,他們對講解內容的接收,也會迥然不同。開展講解實踐活動,通過一定的講解技巧,采取不同的講解形式,讓觀眾滿意,這需要講解員的努力,更需要平時的功夫和練習。平日努力、積累的多,講解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優秀的講解員,不僅能優秀的進行講解,而且每一次都會彌補上一次的不足。根據經驗和觀察,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達到完美的雙向溝通,和觀眾產生適當的互動。講解員通過自己的體態語言和有聲語言來和觀眾進行良好的互動,有聲語言不僅僅是文字的優美,還包括音調的高低,語義的寬窄,無聲語言指的是講解員的態勢語言、肢體語言與表情等等。掌握觀眾的心態,根據觀眾的反應,而及時的做出講解方面的調整,這就是因人施講中最重要的環節。經過講解,觀眾會提出一些問題,要及時回答,回答要圓滿認真,爭取讓聽眾達到最大的滿意。確實不能讓觀眾滿意或者不能妥善回答的問題,要誠摯的表示歉意;同時,向觀眾說明原委,記下觀眾的聯系方式,待找到合適的答案以后及時的回復觀眾。即興回答最代表著講解員的水平,這是智慧的一種體現,也是讓觀眾最滿意的一種回答,語言要幽默精彩,藝術性要強,如果聽眾能夠達到悠然心會,觀眾就會非常滿意講解,效益就達到了最大化。
因此,講解員要有良好的素質、高尚的品德、極佳的自我修養,還要有出眾的職業道德。首先講解員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提升自己的品質,要有一顆熱愛工作的火熱的心,要樂于為觀眾做奉獻,要有強烈的事業感和責任感,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能為觀眾服務是自己的義務,要有主動服務的意識,要具備相當的親和力,講解要細致入微。為大眾團體服務,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作為一個講解員還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一旦有突發情況,有人提出來問題,都必須要很快的回復觀眾,讓大家盡可能的滿意。除此之外,講解員要有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自己要表述的問題,采用適中的聲音、語調和文字,要聲貫全場,讓大家感覺到抑揚頓挫,有優美的感覺,有藝術的享受感。最后講解員還要儀表大方,舉止得體,服裝整潔,妝容淡雅,有一點需要注意,在講解過程當中絕對不能裝腔作勢,矯揉造作,在講解過程當中盡量少用手勢,除非在非用不可的時候,才可以以之增強語言的力量,以免過多的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或者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作為社會資源的紀念館或者博物館,它們的意義在于和大眾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然后讓后者通過博物館和紀念館的展覽,產生正確的解讀。因此,講解員作為載體,肩負重任,觀眾的年齡各異,知識層次不同,受教育的程度等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根據觀眾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講解,要游刃有余,爐火純青。這就看講解員平時的努力,對自己所講解的內容能否細致的了解。博物館本身是一種文化,對文化的了解因人不同,因此要因人施講,如果只是滔滔不絕,一味的講述不看觀眾,就失去了講解的意義,達不到講解的效果。因人施講,就會提高講解質量,就能體現出講解員的綜合實力,這是一個博物館和紀念館講解員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我們根據經驗,將觀眾分成以下幾大類,我們的講解也根據觀眾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講說。
有就是我們所說的散客,這些觀眾我們稱為一般觀眾。接待這樣的觀眾,我們根據事先擬定的講稿內容,一般觀看一邊進行標準的講述。這種常規的方式很適合零散觀眾,因為這些觀眾自主性較強,他們時間寬裕,可長時間停留或隨時離開。他們觀看也會很認真,對于不喜歡的事物可能會走馬觀花,講解員就要一筆帶過。如果觀眾感興趣的部分,就要適度的加強解讀,因為觀眾較少,所以溝通起來就會更加隨意,不會產生紛亂。這種情況雙方對話較多,互動很強。
預約觀眾一般都是單位團體,一般情況下人數較多,給單位團體講解,要了解他們的單位性質、參觀目的以及參觀主體。根據他們單位的性質,有所針對地進行講述。預約參觀的觀眾,他們的目的地很明確,一般就是為了政治學習的需要,他們的參觀也是一種工作,屬于單位活動的性質。由于是單位團體,所以參觀的時間不會過于長久,所以講解切勿拖沓,宜直奔主題,采用洗練的語言闡明中心思想,盡量語言簡明,通俗易懂,把最主要的展品和精華的講解內容讓參觀的觀眾一覽無余,達到他們的參觀要求。
(1)小學生團體。小學生團體,他們的年齡較小,好奇心強,都會有老師帶領,有時也會有家長陪同,一般情況下是學校組織的春秋游活動,他們的目的性并不強,大部分以游玩為主,同時接受一些教育。講解之中要用故事貫穿整個講解,主動提問觀眾而產生互動。有所針對的回答他們的問題,語言要幽默精彩通俗易懂,盡量口語化,避免術語,有時候可以反復強調一個問題,也加深小學生的理解。對于搶先回答問題的小觀眾,一定要馬上給予口頭表揚,從而帶動其他小觀眾提出問題,調動所有人的參觀積極性以活躍現場氣氛。
(2)中學生團體。中學生團體觀眾,要適當的展示一些精彩的內容,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要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形象的表述,著重向他們介紹。文物的特點和功能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利用他們所學過的知識,向他們進行講解,他們更容易進行接受,他們就會感覺到學有所用。
(3)大學生團體。大學生團體風華正茂,躊躇滿志,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這類觀眾講解,要注重學術性和正確性,講解語言要有一定的文采,這樣也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采用專業的方式講解,親切的和他們進行溝通,激勵他們的大志,引導他們放眼四方,如果能引起他們的驚訝,引導他們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對紀念館和博物館文化有強烈的好奇之心,那就達到了講解的目的。
(4)外地觀眾。外地觀眾,一般都是旅游者,他們作為觀光客欣賞性較強,如果有導游,講解員要事先跟導游溝通,采取導游式的講解,首先要了解顧客來自何地。在講解過程當中適度的關聯一下對方的居住地和他們本地的博物館,如此能引起對方的親切感,讓他感覺到身在異鄉猶如故鄉,一定要突出本地的地方特色,讓對方有新奇的感覺,從而不枉此來。如講解員能了解對方生活地的風土人情,那么再結合本地的風土人情,進行講解進行介紹,再適當說一些區別和聯系,那么旅游者一定會大為贊賞,同時能被講解所折服。整個講解一定會輕松活躍,其樂融融,他們能感受到作為客人受到東道主所給予的尊重和歡迎。
(5)外國游客。一般情況下外國游客是很少的,但是也難免會出現,接觸到外國游客時,一定要了解外賓的國籍,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掌握他們的禮節,對他們彬彬有禮的接待,對他們做忌諱的宗教內容要避而不談,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他們遠道而來,往往目的性強,當然也不排除偶然路過的情況,一定要針對他們的目的,講解或簡單或深入。
(6)領導參觀。一般來說領導來參觀,都是有目的的,他們往往為了一項工作有備而來,所以要事先了解領導的目的,根據他的需要進行講解,要三言兩語戛然而止,講解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和邏輯性,領導不感興趣的內容要一筆帶過。
(7)同行參觀、交流。有同行來到其實是一件幸事,雙方可以各抒己見,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首先要明了對方的參觀目的,是學術交流還是參觀學習?根據他們目的的不同而進行講解,一定要把自己紀念館和博物館的特色和盤托出,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自己的講解一目了然,講解員一定要謙和,適度地向對方做一些請教,以對自己有所裨益。
作為博物館或紀念館的講解員,承擔著傳播文化和宣傳文化的重任,要熱愛工作兢兢業業,要用飽滿的熱情保持著一往無前的動力,要提升自己語言的生動性,講求技巧的表達方式,爭取感染每一個參觀者。和觀眾進行交流的時候,熱情洋溢,態度含笑,感情充沛,語言親切,以期引起共鳴、產生良好的情感交流,以期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以便達到最好的宣講效果。
可以說,博物館和紀念館是否發展壯大,講解隊伍的優秀與否起著很大的作用,講解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博物館或紀念館的發展,作為講解員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智慧,爭取讓每一個走進博物館和紀念館的人,都能達到陶冶情操和學習娛樂的目的。作為講解員,要熱愛工作,全心全力研究館內的展覽信息,做好博物館或紀念館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從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為壯大博物館或紀念館盡一己之力,發揮自己的全部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