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瑩
石家莊市橋西區越洋外國語中學
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學會其中的理論知識,還應結合相關的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要融合核心素養理念調整教學方式,尋求一種適合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需要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培養的,是階段性和連續性一起發展的過程。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打造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初中生物學科中大多為常見性知識,因此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其研究的性質,這就導致了學生耗費大量時間對其理論知識進行記憶,進而也就忽視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從根本上得不到提高。由于部分教師對學科的定位不準確,導致其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能結合抽象的生物模型進行講解,更不會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進行教學,這使師生之間缺乏了溝通交流,教學也只是停留在了理論層面,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升入探究,也就更加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上是導致初中生物教學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中生物學科中雖然大部分是大家所熟知的原理知識,但是這是建立在一定的實驗研究上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的輔助教學,生物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其理論知識。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生物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不帶領學生進行生物實驗教學,這種直接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忽視生物學科研究方面的價值。另外,部分中學的生物實驗室設備不健全,也是影響實驗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無法實現實驗活動的輔助教學作用。
目前大多數的初中生物學科在考核方面過于重視分數,甚至一些學校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了判定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考核制度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技能。從生物學科自身來看,其評判標準不僅要包括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涵蓋學生在生物實驗方面的操作技能和創新意識,這些對教師評定學生的生物成績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完善的考核制度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可,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自身對所觀察到的各種生命現象及其基本屬性、內在聯系等方面的認知。要想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需要學生深層次的理解生物學科中的生命觀念,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用生命觀念去感知生命世界,從而解釋生命現象。例如,在講解的過重中,教師要結合生物教材中的功能觀及適應觀等內容,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生命觀念探知生命現象,這對激發學生的生物探究興趣有著重要影響,也有利于教師達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初中生物學科離不開科學實驗活動的驗證,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生物實驗,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拉近學生與實驗活動的距離,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實驗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沖破原有的思維束縛,形成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從而達到對生物知識的深度了解和探究。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大力提倡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易于解決目前初中生物教學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優化課堂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來學習生物知識,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合作討論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性,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掌握生物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討論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入地理解內容,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課堂學習環境,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并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甚至綜合素養[2]。
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再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提升,才會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現在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知。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轉變自身的應試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更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教育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