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達
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第三初級中學
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出發,構造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逐步實現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方法三者有機的結合變革,重視學生以自身的經驗和現有的基礎來學習和理解數學。
首先是新課程改革為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理論基礎,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將教師本身的知識經驗灌輸給學生,而是需要營造一個支持學習的環境,在此環境中讓學生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實現復習和學習兩方面的結合,學生通過成長的方式來構建活動并完成,教師則需要設計一個好的活動并提供合適的資源環境來促進學生成長,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提出的要求[1]。其次是新課程改革并不知識換了一些學習教材,而是要通過換教材的方式來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初中的數學教學最根本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一些更為有用的數學知識,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中的數學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但是初中生普遍處于一個抽象思維正在發展的過程中,這對于教師教授數學知識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在學習中也會產生很多的問題[2]。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講解給學生那些難以理解的抽象性數學理論中,對于講解實例也僅能從一些生活中提取,這就造成了很難突破應用實例的局面,進而導致數學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所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也逐漸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其推廣和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應用實例方面的不足,進而化抽象為具象。
例如在講解九年級上冊第二十四章第三小節的《正多邊形和園》時,教師在講解六邊形的截面時,就能夠采用多媒體工具來進行動態的演示,通過形象立體的演示畫面來提高學生對相關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數學課堂效率,還能夠改變目前數學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的情況。此外,教師還需要合理科學的設計與把控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既要保證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和引導作用,也要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效果。
如果要不斷提高初中生的理性思維和數學理解能力,教師需要使用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啟發式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來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利用課余時間來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或思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鼓勵學生自己提出觀點或結論,營造一種學生敢于提問的學習環境。教師設計出來的這些問題要有層層深入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學習到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3]。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可以根據其教學內容適當的變更一些題目中的條件,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原題中是求證三角形全等,教師可以在解題之后變更證明角相等、邊平行等,通過不同題目的條件變換,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學習到其中的內容,在啟發學生思維的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思維始終處于輕松的思考狀態。
初中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不僅需要是在課堂和教材中,還需要融入到學生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數學教學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課堂質量和效率[4]。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節是,教師需要讓學生從算式進入到方程中,就需要讓學生掌握代數的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實例來為學生講解,可以將水杯的價格擬定為元,五元則為五本書的價格,給出書的價格來讓學生求水杯的價格。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尋找類似的生活用品來采用代數的形式表示,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方程。
由于新課程改革更為注重學生學習和素質的全面發展,也給學生提出了全新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生要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通過不斷發展自身成長中存在的不足,來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其所面臨的學習任務不僅是取得較高的分數,更需要注重對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的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