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怡/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在大學教育中,英語是一門必修課,也是讓學生從基礎英語水平逐漸過渡到專業英語技能水平的過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當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職業需求為主線,服務于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個人發展。
柔性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指為滿足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需要,把提高學生的自主完成能力作為重點培養目標,并將教學的計劃、內容、管理、形式和評估方法進行組合,進而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很多人對這一理論的概括不盡相同,但是在主題內容的概括上是存在相同意見的。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把市場需求作為導向,把“可轉移技能”的培養作為重點;在課程設計方面,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評估方面,從單一轉向了多維,把過程評估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對學生承擔的任務進行重要評估,完善學生個人檔案管理記錄。
(1)培養目標與評價方式的能力化。依據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需要,柔性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其把學生放在了中心位置,并要求開展教育活動以解決學生關心的就業問題。這樣的教育方式,切實反映了學生所需,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潛能。當然,這些成果的實現還需要對學生具備的能力做出評估,使其逐步達到相應的標準。
(2)教學目標的層次化。要想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需要依據學生情況實施因材施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擺脫傳統教學導致的學習吃力、厭學等不良狀況,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從心底愛上學習,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優化。
(3)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各類教學計劃、材料以及課外輔導資料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可供性選擇。這就需要學校加強研究,為教師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鼓勵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案,促進教學發展。
(4)教學手段的靈活化。在培育新型課堂的進程中,應當擯棄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教學目標。靈活的教學手段,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開學生的思維,打造開放式的課堂。
(5)課堂組織規模的適度化。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這一思想對當下的教育教學也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了如指掌,那么就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當然,這樣目標的實現路途是非常艱難的,要求在課程的設置上添加多樣化的元素供學生選擇。
針對高職英語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在課程改革中把柔化理念融入高職英語課程體系中,幫助實現最佳的教學目標。
為了讓學生能夠用英語更好地為自己的崗位服務,高職英語課程在市場方面應該把服務作為重點,突出其職業特點。第一步,教育主管部門需要認真學習從各個角度分析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的辦法。此外,英語教師作為授課教師,雖然具備過硬的英語專業知識,但是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不太了解的。所以英語教師應該調查一下自己所教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以及崗位對學生職業道德和素養的要求,從而確認該專業工作崗位需要用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范圍。這樣一來,就能確定英語課程在該專業課程群中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第二,因“專業”施教,即將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學習基礎英語知識的需要,而且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該專業的英語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第三,構建柔性化英語課程離不開相關教學組織者的積極作為。教學組織者應當根據社會產業的調整和專業發展趨勢,調整英語課程資源。在此過程中,就可以舍棄一些不必要開設的課程,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課程。
高職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著為社會培養各種高素質應用人才的方向,旨在為各領域輸送專業人才。因此,創建柔性化教學內容必不可少,也是未來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
(1)教學內容應該及時與各專業的畢業要求進行革新。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將英語內容與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
(2)原有的教學內容已不再適合專業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專業英語更加模塊化,增強獨立性,把真實的工作流程融入到教學中。
(3)網絡時代的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化,所以在此過程中,網絡學習內容也應及時更新,通過網絡將課程內容分享給學生,確保英語的課外學習達到合理的效果。
這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面臨著一些難題:
(1)剛”和“柔”的平衡關系問題。將柔性化教學方式貫穿到英語教學中,并不意味著一些硬性的規矩就可以舍棄。因此,課程體系內容的建設需要根據一定的規則來制定。同時要緊密聯系實際,做到剛柔相濟,優勢互補。
(2)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問題。柔性化教學的實施,需要緊抓時代發展契機,同時也要兼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具有優勢,但是對人、物以及時間的靈活性要求極高,對它的控制和服務能力需要達到合理的標準。所以很多高職院校,針對市場需求做出有效反應,把學生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實現柔性化教學改革,并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從而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
在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學校、教師和學生是三個不容忽視的主體。因此,充分發揮這三者的主體性作用,才能進一步擴大他們在教學模式形成過程中的參與權和自主權。這就要求教學主管部門在制定英語教學目標時,不要再制定類似于“掌握五千個單詞”“五分鐘背誦完課文”等目標。這類分類過細、功利性較強的目標,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和采用更加合適的教學文獻和教學手段,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目前,教師供給不足、課堂規模過大,都導致了高職英語教學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縮小規模并不能解決問題,加大教育投入才是最佳選擇。在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的觀念比較保守,不愿意采取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對目前師資力量的投入,通過教師培訓、教師考核等手段,幫助教師掌握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考仍然是大多數學生深造學業、實現夢想、甚至改變人生的途徑。因此,雖然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無法改變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這樣一來,不少大學生在學習中依然將分數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忽視對自己個人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貫徹柔性化教育理念,逐步弱化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思想。
教學目標、文獻和評估方法等的柔性化并不等于完全放棄管理,任由市場做出選擇。放任自流的方法,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因此,建立誠信、可靠、詳細的個人畢業檔案就顯得非常必要。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檔案的管理,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取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