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泛運用微博、微信、學習強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已成為當代高校大學生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以新的視角審視“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黨建工作成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經濟全球化下,隨著國門的打開,各種文化思潮以新媒體為載體,滲透到當代大學生中生活中。由于當代大學生難以對信息的提供、傳播、真偽進行有效辨別,再加上外語專業、雙語方向專業學生受所學專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氣息的影響,易受網絡外來文化影響,存在思維觀念西化、黨性修養不高等問題,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新時代需要的是“學習”型的競爭型人才,而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們具有這種較強的學習能力,然而由于新媒體下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新技術,以電腦、平板、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受到了90 后大學生的青睞。微博、QQ、微信、貼吧、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已經在大學生當中形成了一種環境,強烈的沖擊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沖擊了當代大學習學習黨的理論需求。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的習慣、思維、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跳躍性更易受到新媒體下的電子產品的沖力。
傳統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是以教育為主,強制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大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接收的過程,過分的強調了老師的引導、強制作用,遏制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加上新媒體融入大學生的社交環境,也忽略了學困生的主動性與潛能的發揮。因此,在高校在創新黨建工作中,結合專業學科特點,貼近學生需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圍繞教學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學,借助新媒體資源優勢,多渠道、多途徑地探索黨建與專業課程思政融合,發揮專業優勢,激發黨支部的學習力、創新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發揮大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壁壘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以上幾點分析,發掘專業特色,結合專業學科特點,將互聯網與黨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教學抓黨建,黨建促教學,實現“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與專業學習的深度融合成為了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組建以口語教師、翻譯教師為主的翻譯指導教師、新媒體運營為主的黨員教師,積極動員黨員教師、教學參與以iTeacher 新媒體中心、iSmart 等平臺為載體的、創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學習共同體。
構建以“兩學一做”英文學習資料朗讀、“新聞英語”翻譯、學習強國AI翻譯等途徑為特色的黨建與專業學習融合的途徑,拓寬黨建思路。以英語專業、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大學英語》課程中四級新聞聽力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英文版學習為切入點,把黨建的活動與雙語學習相結合,發揮學生專業優勢,以新聞翻譯和錄制音頻為載體,促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有效結合。
通過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文版,錄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等,開辟“思政”新陣地,積極構筑育人新平臺,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實內涵,牢固樹立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更好地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互聯網+背景下專業學習課程思政的新模式。
為了適應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沖擊,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院利用iSmart英語軟件的進行英語學習。十九大召開后,通過平臺發布十九大中英文報告學習,以新媒體技術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學習宣傳貫徹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此外,還利用新媒體技術,線上推送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兩學一做”英文學習資料朗讀、“新聞英語”翻譯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雙語推送等內容,線下成立了“外語青媒人計劃”翻譯學校官網新聞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努力培養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實現大學生自主學習黨的理論,老師幫扶學習黨的理論政策為輔的育人理念,促使當代大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進行轉變,改變傳統的以教育為主,強制學習黨的理論為中心的教育弊端。
依托智能手機終端,借助移動網絡技術,結合學院語言專業特色,實施“移動式”黨建,不僅形式新穎,而且效果喜人。在操作方便、形式新穎、傳輸快捷的網絡技術助力下,黨的理念傳達順暢,黨組織建設有力有效。目前,僅iTeacher 微信公眾賬號已經連續推送一千余天,逐漸成為學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傳播展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窗口,實現了發掘專業學習特色,構建課程思政與黨建的深度融合。
以微信平臺為陣地,iTeacher、iSmart 等平臺為中心,學習強國AI 翻譯為載體,黨員教師為主導,學生黨員為主體,組建iTeacher 新媒體中心,升級iTeacher 微信平臺,將“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工作機制,發揮新媒體平臺的教育引導作用,創新高效黨建宣傳的方式,強化對當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的引領。
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專業學習與黨建融合模式中,建設學習型黨支部除了不斷健全支部制度、組織支部學習活動外,創新思路,在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新型模式下,探討構建思路和發展途徑,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建設優秀的學習型黨支部必須與大學生黨員的特征密切結合,利用新形勢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借力打力,推動專業學習與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第一,大學生黨員都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與創新意識的特征。第二,大學生黨員具有相似的專業背景或一定的專業水平的特征。第三,高校內有著濃郁的學習氛圍與豐富的學習資源的特征。大學生黨員這些特征對于學習型黨支部的特色化建設是一種及其寶貴資源,在創建特色學習型黨組織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發揮專業優勢,發掘專業特色,結合新媒體技術服務他人,體現主體作用。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與學生專業深度融合的可行性具體表現在:一是學生黨員普遍的創新與研究能力突出,黨支部內部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二是支部建設與專業融合有利于形成共同愿景及和諧學習風氣;三是將專業知識用于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更有利于發揮團隊協作。
新時代,高校要借助時代元素為黨員思想教育增光添彩,充分使用新媒體技術,實現互聯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創新并構建符合時代潮流、易于大學生接受的高校黨建平臺,拓寬大學生黨建活動的參與面,提高高校黨建活動在大學生中的接受度。提高黨建工作效率,搭乘“微”快車為黨建政治工作提速增效,拓寬黨建思路,實現“互聯網+”背景下專業學習與黨建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