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萌/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作為一只現代化人才建設革命隊伍,有史以來都被放在落實民生大計的首要位置,由于社會的層次發展越來越高,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而在人才發展的關鍵因素中,教師充當著示范性、指導性、傳授性的主要角色,在授課教育的過程中承擔著首要任務。同時基于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網絡科技、金融、餐飲、娛樂等多個行業對于創造性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并且在十九大會議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經濟轉型時期社會的對于人才的需求轉變,對于教師師德師風培養發展的建設力度都在不斷加強,因此不論是時代的轉變抑或是經濟發展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我們在這一階段及時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培養發展情況做出對應的了解。
唐宋八大家韓愈早在《師者》中對于教師這一職業已經做出精準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指的是傳遞學習原理,傳達知識觀點,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大范圍的傳播;授業,指的是將自己的學業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掌握更深層的學識和涵養,培養學生群體的基本邏輯思維觀念,讓其在智力思維等方面形成對應的發展;解惑,指的是根據大學生出現的問題為其提供回答,或者相應的意見指導,引導其思維發展,形成自身的獨到見解。在過去歷史發展的整體進程中,教師提供的大量用途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三個主要方面,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這三個方面依舊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性職能,但是已經顯現出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現象。
高質量。教師隊伍發展中的高質量特點主要是由于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層次不斷提升,高質量的發展特征主要體現在教師水平的師德師風培養、職業道德素養、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不知僅限于“傳道授業解惑”等基礎性職能,但是只有在基于“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屬性下,才有可能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名高質量人才,實現其在各方面的提高,同時實現其教書育人的根本價值和目標。
專業性。教師隊伍的專業性不僅體現在對于所教授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程度,更多地體現在是否曾經接受過正規師范大學的高等教育。因為正規師范大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專業學習要求相對較高,同時在綜合能力的把握上也有一定的門檻要求,例如教育心理學、教師基本技能、教育學原理等多種基礎入門必須課程,對于如何運用教學方法控制課堂、如何與大學生進行教學上的有效溝通、如何培養自身作為教師的道德修養都有一定的助力作用,因此,專業性指的不是單一方面,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掌握作為一個教師的職業準則。
有效控制課堂,提升教學水平。教師師德師風培養水平的提升不僅指的是其能夠在專業上做出多大建樹,更多的意義體現在其能夠將其知識有效地傳遞給更多的大學生群體,這才是他們的價值所在。而教師的師德師風培養發展在基于基礎性、專業性、系統性的三種復合特征之下,能夠根據大學生群體的興趣愛好、性格、思維等多個方面對教學方案、方法進行有效的把控和利用,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
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其自主學習。教師的師德師風培養發展還體現在教學方式的創新力度,能夠根據大學生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特征、身心智力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其學習態度,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由于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之中,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態勢也是在近兩年中剛提出來的,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更是在近些年來備受關注,因此,過去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部分知識水平相對有限的老教師團體沒辦法進行完全的剔除,而在引進新教師的過程中會對教師的學歷門檻、在校表現情況、技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量,以此來判定其是否具有專業性,再決定是否將其聘用為本校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忽略對人品、行為的多面考察,所以,自然就出現目前師德師風質量較差較差的隊伍局面,導致整體質量的不均衡現象產生。
在現代的教師隊伍中,依舊存在不少教師不愿意向其他教師透露自身教學方法,互相促進的現象。這個本身具有高尚情操的職業也因為競爭關系導致了他們只愿意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個人發展,而不再秉承過去那種大無私的奉獻精神,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發現傳遞給整個教師隊伍,因此,導致目前教師隊伍中的有效溝通較少,師德師風建設與提升遇到發展瓶頸。
不論是任一科目的教師專業性發展不僅體現在單方面地提升大學生學習成績,同時還必須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階段的身心與智力發展狀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跟進。而目前大量的教師始終將大學生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對于大學生整體思維邏輯的發展狀況不是特別了解,缺乏對其深層次的關心。師風師德的建設的體現是全方面的,因此,教師過多重視學習成績,忽略大學生在邏輯思維、心理素質、道德建設等其他層面的綜合性發展證明其對于專業性把握不到位。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對于整個社會層面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任務,那么,在面對以上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要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的整改呢?本人根據自身的思路主要提出以下三點對策。
教師定期開展專業化培訓,對于老教師的培訓力度要加大,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要以增加工資的形式對其進行鼓勵,不能引起其在心理上對專業化培訓的排斥。同時,對年輕教師也要相應地開展培訓活動,對于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的重點培訓內容不能夠完全一致,要針對其優劣勢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并且在培訓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考核審查,以此來保證培訓落實的有效性,實現其培訓的真實意義。以此來消除新舊教師之間有關品德作風建設的不平衡,實現高等教育教師群體師風師德建設的均衡發展。
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各種活動形式,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利用各種形式引導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經驗的溝通交流,同樣以激勵的形式來調動活動的參與程度,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這樣有利于專業性教學知識的充分涌動,并且形成學校的良好工作風尚,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再次活動形式的幫助下,也同樣促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進程。
對于大學生的整體發展過程,不論是任一教師都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及時的關注和重視。在任課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教學方式適度進行更新,同時,還必須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邏輯思維等多個方面的建設進行深度的了解,因此,必須通過與大學生溝通的方式對其進行真實的了解,這樣能夠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真實學習需求,并且根據其變化對教學方案進行重新的考量,這樣才能夠真實地實現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