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珊珊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泉口鎮中心小學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方式便是講授式教學,學生處在較為被動的位置進行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較低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首先便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身興趣的促使下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展開學習。
小學作為學生接收知識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身為語文教師更是應幫助學生奠定較為良好的語文基礎,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更加輕松和自然,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參與到課堂中,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1]
例如在對《海上日出》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意識到景物類文章的特征,以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場景還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代入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海上日出相關場景的搜集,引導學生通過較為直觀的畫面關聯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對文章中描述的宏大場面進行直觀的觀察,使學生在感受自然壯麗的同時形成正確的閱讀觀念及想象能力。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跟隨文章的推動逐漸進行場景的代入,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中描述的場景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以生動形象的展示和良好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帶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學習,逐步達成高效課堂構建的同時提高教學有效性及教學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通過良好的教學方式展開互動能夠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優秀的教學氛圍中展開知識的探索和學習。[2]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能夠與教師進行更加積極主動的溝通,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也能夠在掌握學生學習進度的同時調整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教師便可根據文章內容轉變教學方式,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教學。首先,在教學內容開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抽取劇中的角色,并通過合作或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演出內容的了解和學習。在學生掌握基礎內容后,教師便可隨機抽取一組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結束后教師應通過學生的表現進行訪問,引導學生表達自身感受的同時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說明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以局中人的角度對文章進行充分的思考,還能夠通過設身處地的思考更加了解文章中故事的發展和進度,對其中表達的內容及思想了然于胸。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也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并逐漸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隨著現階段新課標及新課改政策的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及學習的主動性等都得到了教育行業的重點關注。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質及心理狀態,以活躍、生動的教學內容展示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擬定的教學情境中展開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帶動學生學習動力及求知欲望的發展。
例如在對《自相矛盾》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根據文章的大體內容及故事走向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矛與盾的問題中展開充分的思考和辯證。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較為生動的方式逐漸將學生代入到當時的年代背景中,使學生化身為路旁的看客。接著,教師便可通過自身的講解逐漸推動故事發展,使學生在矛與盾的問題中進行思考,在接近答案前,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進行自身想法的表達并羅列證據。在進行辯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應用自身思維能力,搜集文章中的線索進行自身觀點的驗證。在學生的辯論結束后,教師也應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帶領學生在擬定的教學情境中理解故事的思想及想要表達的內容,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后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的趣味性所在,引導學生在后續的課堂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參與。
構建小學語文學科的高效課堂,教師首先應對教學改革政策進行深入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應用,使學生能夠在自身學習興趣的促使下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深入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強化教學效果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