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亞波/西安外國語大學
依照目前情況觀察,我國眾多高校已經逐步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也能夠根據相關要求設置課程,不斷完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建設,并切實提升學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能夠更好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很多高校在探索的重要內容,高校普遍都會引導在校大學生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希望能夠和高校的校風學風等結合起來,形成協同效應,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和愛國意識,最終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然而,從目前的教育效果來看,盡管很多高校安排專職教師傳授相關內容,但是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受到西方思想的沖擊日益嚴重,加上他們入校之前進行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多是為應付考試,而社會上的諸如拜金主義、崇媚洋外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極影響,這些因素導致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重要性理解不足,從而導致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簡要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燦爛的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國家和高校的日益重視也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常態,但是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社會大眾的文化教育已經基本普及,與此同時,更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諸多負面文化也隨之產生、彌漫并產生消極影響。具體到高校,不同的校風和學風,形成的價值觀或是文化觀也不同,這就導致大學生研究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和方向也大不相同,甚至某些學生會因此而否定某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或是懷疑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適用性,這種問題在大學生獨立思維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會越發凸顯。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所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要帶動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更是要推動振興國家和民族偉大目標的早日實現,這就需要高校構建統一的價值觀,但是這在高校教育界限尚未明確、大學生價值取向存在著諸多問題的情況下很難實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并很難讓學生培養適合當下發展的情操和理想[1]。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大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和理解,然而,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依舊影響著高校的教學,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仍以應付為主,學生本身得過且過的心態和心浮氣躁等,都決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高校考核標準也不應僅以考試成績作依據,而應更多地考核學生日常的表現情況。
1、高校缺乏教育內容和文化氛圍
首先,很多高校的課程體系存在問題,僅有部分課程涉及相關內容,內容往往簡單且分散,很難讓學生接觸足夠的文化內容,影響到他們的整體思想意識,難以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其次,諸如大學語文、古典詩詞、文化概論等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高校一般是作為選修課開設,在實際教授時由于課程內容和氛圍等限制也不能受到學生廣泛歡迎,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現場活動時,往往是隨機式的,無法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有效機制,這些都說明高校缺乏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2]。
2、現階段的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危機四伏
學生對相關內容重視不足,難以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這在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思想蔓延的高校,學生往往無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相關聯,甚至產生抵觸優秀傳統文化心理。
3、高校教師認識存在嚴重偏差
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中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傳授以輔導員或是相關理論課程教師為主,其思想覺悟往往并不高,無法接受的專門教育和培訓,這些也是影響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3]。
高校亟需調整教育理念,充分意識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這就要求高校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與發揚,并突出現實意義。同時,也需要高校進行相關制度建設,通過制定方案或是措施,來促使高校教師轉變思想認識,擴大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課程學習是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高校必須落實課程改革,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育的課程建設,以建立健全課程體系從根本上改變優秀傳統文相關課程處于邊緣地位的現狀。可以通過增加相關內容必修課程、豐富課程內容,并增加適用性與可讀性等方式逐步改善。同時,高校還可依據地緣優勢,設置符合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內容[4]。
課堂是高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大學生接受文化教育的關鍵一環。因此,高校需要重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1)結合實際案例整合教材內容,增加課程的實用性。
(2)教師通過課堂向學生灌輸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宣傳與推廣優秀傳統文化。
(3)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推動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從而使得它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1)校園是高校學生日常活動的主要場合,因此,建立一個健康、陽光的校園文化氛圍至關重要。高校可以以第二課堂的形式在校園內組織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例如在某些重要節假日時,高校可以組織開展結合節日相關的主題活動,比如在以“展示我的家鄉傳統習俗”為主題的活動時,組織學生穿戴傳統服飾或是演繹經典角色,并通過學生會等組織,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在校園內部網站進行綜合評比等,不斷增加校園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凸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5]。
(2)高校需要保證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再充分結合校內的一些主流媒體不定期輸送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創設優質的校園環境。
(3)開辟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平臺,可以將校園內的某些建筑、道路、教室、圖書館等場所轉換成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例如引入名人塑像,校訓、校風盡可能地選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從而真正意義上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讓其充分融入并發揮最大價值,高校需要調整原有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把優秀文化內容的傳授應用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使這些文化內容的實際價值充分發揮,真正影響到這些大學生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繼承與發揚,以保證這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