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婷/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進程中,輔導員占據著主體地位。此項工作最重要的作用,便是能夠幫助輔導員有效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然而在社會迅速發展的新時期,思政工作的傳統開展方式與時代是不相符的,輔導員應順應時代逐漸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能力。
(1)生活功能:輔導員在發揮自身生活功能時,能與學生展開溝通,對學生間關系、生活狀況等進行掌握,以便掌握學生思想,避免學生產生思想偏差。
(2)職業功能:輔導員應依照經驗、掌握學校發展方向,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可靠指導,確保學生可以合理規劃自身學業,提升其綜合素質。
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并未從傳統教師結構系統當中獨立,使此職業沒有形成系統、全面和科學的系統,職業標準較為匱乏,評價系統不完善,缺乏職業性與專業性。思政教育實踐性較強,教育人員必須擁有較系統、豐富的理論知識。部分輔導員沒有經歷系統培訓,很難勝任思政教育工作,即使經過培訓,相應培訓也缺少全面性、系統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輔導員普遍的年輕,工作經驗、生活閱歷較匱乏,使得在學生遇到突發狀況時,難以進行及時處理;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多為本科、專科畢業生,并非思政教育畢業生,相關知識理論較為缺乏,相應指導技巧不足,很少有研究生畢業后從事此工作,缺少了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大部分輔導員職稱多為中級、初級,實際經驗極為缺乏。
當前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沒有明確自身定位,職業榮譽感、認同感不足,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除了需要承擔教育、管理工作,更需要承擔其就業指導以及班級建設等工作。此外,校方也很少注重輔導員工作,扶持政策較少,導致輔導員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降低了輔導員工作熱情。
在高校中,輔導員隊伍流動大,已經呈現常態化,輔導員職業在很多人眼里不是一個終身職業,很多輔導員認為這份工作只是過渡期;這種人才的流動,對于教育本身來說,不利于去了解學生、管理學生;對于高校來說,不利于專業化、規范化。
在教育改革以及時代發展的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將會從社會、互聯網當中獲取越來越多的新思想,遇到新事物,這些極易沖擊學生思想,亟需輔導員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當中發揮出自身教育功能。與此同時,校方也需要以最合適的方式提升輔導員思政教育實用性,加大輔導員的培養力度:
在教育部門頒布的相應指導意見當中有所明確,各大院校需要支持并且鼓勵骨干人員加入到輔導員工作當中,使此項工作向著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此職業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以便使輔導員有關技能、綜合知識得到提高,最終使職位認同感與輔導員經濟收入得以提高。各大高職院校應該按照思政教育的實際專職建設狀況,出臺相應的高校輔導員能力標準,在理論知識、談心談話、主題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加以強化。按照實際情況制定細則辦法,構建起有緊密結構、層次清晰的標準體系;以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與眼光選聘輔導員,完善相應的培養培訓、考評以及獎勵制度具體化、明確化;明確輔導員的職責,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努力使輔導員職業待遇、能力與地位得到全面提升,確保輔導員能夠日益專業化、職業化,以便提升此類教育的教育專業性,最終承擔學生管理、思政教育工作,使其思政素養以及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加強輔導員的理論功底,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學生、說服學生的的工作,輔導員就要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根本就是厚實的理論功底。一是高校輔導員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現實問題;二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思想轉化為行動;三是能夠學以致用,有效解決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
校方需要對輔導員日常工作機制、制度進行完善,以便逐漸提升其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校方還應當對自身認知度全面提升,并且把建立輔導員工作團隊歸入自身未來發展計劃當中,同時借助制度改革以及政策方面的傾斜,使越來越多專業人才從事此職業,逐漸提升輔導員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讓輔導員能夠更專心地對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深入研究:
(1)逐漸建立健全輔導員的選聘制度:合理擴大選聘范圍,與相應高校展開合作,積極引入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工作能力強、工作素養高的綜合性人才,將“精于業務、有較高政治覺悟、嚴于律己、良好工作作風”等作為選聘原則和標準,同時嚴抓輔導員選聘工作,以便自源頭保證輔導員工作團隊整體質量以及素質。
(2)建立健全的培訓體系,為輔導員發展提供平臺,加強學習培訓課程的體系建設,設置專業基礎課程;組織專家圍繞高校思政教育、學生工作等方面研發教材;逐步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輔導員經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實踐并通過考試,從而達到學習教育的制度化、規范化。
(3)鼓勵并支持輔導員考取高級職稱,以便提升校方整體思政教育水準。
(4)合理提升輔導員的經濟收入,提升校方對輔導員職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5)對校方自身輔導員考評以及獎懲機制展開強化和完善,對表現優異、工作落實狀況良好的輔導員予以合適的獎勵。
輔導員職業地位和形象的提升,不僅能夠使其職業定位更加明確,也可以使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全面提高。作為高職院校領導層,有關人員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傳統觀念,同時解決認知偏差,并且明確輔導員的工作定位,使其擁有更高的工作熱情,確保其成為高職學生發展、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指導者以及引路人。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輔導員始終奮戰在教育最前沿。在其日常工作當中,輔導員有如下幾種身份,即:高職院校學生平時思政教育的指導者和教育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人生導師以及學生發展、生活的好朋友。由此可見,對于高職院校輔導員來說,其日常工作的重點便是從以往管理學生日常逐漸轉變為對學生予以正向引導,將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于對學生深入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與此同時,輔導員還應當使自身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逐步養成端正的工作態度、堅強的品格意志,并且具備充沛的工作狀態、穩健的工作作風以及更良好的輔導員形象。除此之外,輔導員還需要借助專業的技能水平、高的職業素養以及良好的審美觀,突出自身職業形象以及職業特征,以便讓學生們在對輔導員更加尊重的基礎上,通過積極、有效的互動、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為后續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夯實基礎。
總體而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擁有特殊性,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時候必須有明確的指向性,而輔導員日常的各項工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具有極大的輔助意義。全面提升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能力,在政策文件環境下,明確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待遇和保障;建立可實行的輔導員流動制度并制定發展規劃,這樣不僅提升高校其綜合素質,更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