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舒煒/內蒙古師范大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有力推動了高校思政課的創新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高校思政課在總體不斷加強的同時,也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思政課教師的執教能力關乎高校思政課的整體水平,關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系統地培養與培訓可以幫助思政課教師通過科學的方法傳授知識、引領價值取向。思政課是自小學開始就開設的一門特殊課程,它貫穿了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學生們認為這門課是浪費時間的“無用之課”,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課堂上想要得到的是帶有“新鮮感”的知識。面對這些問題就急需思政課教師積極提高執教能力,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吸引學生。尤其面對“00后”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更加活躍開放,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應當做到教學觀點與時俱進,充分使得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主陣地,其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要對大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實現思想的引領。對此思政課教師隊伍應加強培養與培訓,提升教學質量,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現今,思政課課堂多數采用大班“滿堂灌”的形式,實踐環節基本等同于“形同虛設”,教學結果多采用筆試考試獲取學分制。多數學生也認為思政課不必花費過多的精力去學習,考試過后得到應有的學分就算完成任務。在學習過之后,學生們也不能充分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在考試結束之后就拋之腦后。因而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就是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思政課的意義所在,在面對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蝕要學會辨別和抵制。
從實際情況來看,思政課教師隊伍中高水平人才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有的高校因為教師數量不足安排大量兼職教師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且兼職教師與全職教師管理與工作時間不一致,無法參加統一的學習培訓,所以造成與全職教師教學水平存在差距的情況。當前,我國每年畢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生數量難以彌補高校對思政課教師的需求,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仍然是中年教師為主力軍。在偏遠地區,引進條件不具備吸引力,導致許多博士畢業生只愿到一線城市去工作,更大程度地造成偏遠地區思政課教師的缺乏。另一方面,雖然青年教師學歷高,與學生之間沒有“距離感”,但還普遍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但是,即使擁有博士學歷卻并不等同于擁有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素養。不少畢業的博士生的本科學歷或研究生學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大相徑庭,沒有系統的學習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知識的缺漏,更加無法登上講臺為學生們講好思政課。
由于思政課師資的缺乏,在高校中往往是一名教師承擔多個大班的教學任務,這些大班是由多個專業的學生組合而成,教師還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了解不同專業的知識背景,所以任務重課時多是普遍存在的狀況。另外,高校中一部分思政課教師同時在學校中擔任一些行政職務,例如學生輔導員、學院團委書記等。所以對于科學研究工作,部分思政課教師認為自身很難創新,科研文章更是難以發表到高端學術期刊以及核心期刊。并且在申請課題時有的課題負責人為了保證課題的完成率,只愿意吸收學歷高、科研成果豐厚的教師參與,從而打擊了其它青年教師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青年教師缺少必要的科學研究,也就無法盡快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高校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前沿陣地,馬克思主義學院處于這個陣地的最前沿,直接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思政課課程的建設無疑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的重心,同時馬克思主義學院也是培養高水平思政課教師的搖籃。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首先要在學院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和共識,每位教師都要做學院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只有將學院建設成“一流馬院”才能為思政課教師的培養與培訓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其次高校必須從戰略性的高度去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不能簡單的把馬克思主義學院當做一個二級學院來看待。馬克思主義學院應該被定格為二級學院的排頭兵、領頭雁。馬克思主義學院必須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不僅要敢于擔當,而且能夠擔當。最后,馬克思主義學院應該做到“走出去”,各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應加強交流、協同發展、組成合力,增強師資與資源的互通。全國重點馬院與其它高校馬院之間形成對接幫扶的關系,以“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方式進行拔高與提升。重點馬院中的思政課名師名家定期深入幫扶對象學院進行主題培訓,各高校馬院的青年教師依托這一平臺進行訪學研修,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養與培訓增添更廣闊更友好的平臺。為了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了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
各高校應依托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高校,借助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推進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博士計劃首先要能夠充分吸引教師攻讀博士,高校應給予大力的支持,以報銷部分或全部學雜費的方式鼓勵思政課教師脫產或半脫產攻讀學位,并在獲取博士學位之后給予較大的職稱晉升空間。
對于學歷較高但缺乏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在學院內開設“以老帶新”的培訓計劃,由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帶領青年教師以聽課、講課比賽等形式,在短期內對青年教師進行集中的崗前培訓,盡快適應高校思政課教師這一角色。各高校馬院應每年舉辦定期培訓班,可以采取外出訪學、實地調研、等,或有償聘請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家來校為思政課新教師舉辦專題輔導報告和答疑解惑。
在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申報的過程中,有許多青年教師由于職稱或學歷不達標,往往達不到申報標準,這就要求高校為青年教師設立專門的專項課題,激發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讓青年教師有課題做,提升科研能力。同時,老教授要全程參與指導,不但能夠確保課題順利結題,還能夠促進新老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帶動。
為鼓勵思政課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學校不僅要在資金方面提供幫助,還應在政策、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學校應建立一套科學的科研成果考核標準及獎懲制度,能夠客觀公平的對科研成果給出一個合理的評價,并將最終成績計入教師年度考核結果中。在科研經費方面對青年教師適當傾斜和幫扶,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開展創新性的課題研究,在取得成果時給予獎勵性的補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學校要加強對外交流,青年遇到難題時學校應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借助各方力量,邀請名家指導交流,拓寬青年教師的學術視野,確保課題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