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瑩瑩/廣西藝術學院
為貫徹全國的教育精神,加強大學生的管理制度。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輔導員應該做出應對管理措施來加強學生管理,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從學生的角度、立場出發,積極的在生活、學習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1)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遵循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不斷進行創新,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及時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成為具有積極向上、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人。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分析學生的真實情況,幫助學生正確的處理學習、生活、擇業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報效祖國而奮斗的遠大理想。
(2)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輔導員應該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有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心理輔導措施。也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輔導,讓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輔導員應該特別留心心理上波動大的學生,如學習、家庭、感情上出現了問題,及時的和學生進行交流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和交流并解決問題,改變原有的錯誤思想走向,幫助學生走出誤區。輔導員應該運用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方式手段,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并尋求最佳處理方式。首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朋友,這樣也可以使輔導員更加深入的去接觸、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
(3)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輔導員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征、以及當前就業前景等幫助學生正確的選擇就業問題和適合學生自身的的工作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當前大學生的素質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加強學生的創新培養能力,在就業問題上進行創新理念的疏導。新形勢下輔導員應該指導學生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將來的就業難題。鼓勵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要樹立自信心和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明確自身價值、發揮自身優點。輔導員應幫助學生認清當前社會工作形勢,讓學生對社會需要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在指引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到偏遠地區支教,為國家偏遠地區的教育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輔導員教育管理觀念陳舊。輔導員在進行管理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還是以原有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輔導員只是以原有的批評方式教育學生,這就給學生增添了心理上的壓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這也導致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減少,學生也產生了對管理方式的不耐煩的反抗心理。在管理方式上欠缺創新方式,不充分的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只是單單的按照嚴格的制度來評判學生的行為,這種嚴格的管理方式,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但對學生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給學生的心理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輔導員與學生溝通較少。隨著近些年來高校大學生的人數持續上漲,由于人數的增加,輔導員和學生的溝通接觸的機會就越來越少。輔導員對學生的溝通了解不夠,從而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管理方法就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輔導員把理論性的內容傳遞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通過實踐和社會活動把理論性的內容融入到生活學習當中,同學生共同分享感受。在溝通的過程中輔導員不光要加強管理層面的知識理論,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隨時了解學生們的基本情況,針對不同的個體情況,具體分析了解后,采取相應的相對措施。只有和學生多溝通才可以鼓勵、激發學生思想和行為上保持一致。
(3)輔導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缺乏經驗。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學生和學校之間溝通的重任,也擔負著對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上產生的問題進行處理的責任。隨著各大高校的人數持續上漲,高校輔導員的隊伍也不斷壯大。但是在我們發現個別高校輔導員并不是具有思政專業背景,往往在管理的過程中是缺乏經驗的,有些是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有一部分輔導員在本科、研究生期間所學專業和學生管理工作并沒有太多的聯系。所以導致了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欠缺經驗,例如如何與學生交流,或以何種方式與學生相處。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只是以照搬管理辦法處理問題,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作出理性的判斷。
(1)創新輔導員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我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新時代下輔導員的管理工作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時代要求。思想觀念應具有創新的管理方式及理念,熟知、了解自己的工作對象,對新時代所要求的工作內容進行梳理。分析了解大學生的新的生活習慣和新的思想,在思考上與學生保持一致。在管理方式上也要進行創新,輔導員要改變以往傳統式的命令、批評方式,要滿足學生的管理需求。“首先要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制定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目標,加強新形勢下的學生工作理念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內在需要,進而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學生的成才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有機統一。”[1]工作更加具體化,積極的落實到每一位同學身上。
(2)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就是對輔導員溝通和管理能力上的要求,溝通是輔導員在管理中必須應該具備的能力,每位學生在生活習慣和學習上都有不同,這就需要輔導員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及時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情況。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輔導員也可以解決學生的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輔導員也要為學生樹立積極向、健康的良好形象做學生的好榜樣,在工作中發揮好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理智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妥善的進行處理問題。多加關心學生,和學生之間保持長久的聯系溝通,在工作中把輔導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3)提升輔導員的業務能力。高校輔導員要完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自身的專業學習。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生活中多關心學生以及在學習方面鼓勵學生。時常和學生進行交流,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措施,從而增強輔導員的管理能力。把所學管理措施應用到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在思想上做學生的指導者、引路者。“提高輔導員的自我展示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輔導員的自我發展能力,進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2]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相處模式,站在學生角度、立場分析解決問題。多在學生案例中總結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