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磊/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今年年初, 隨著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疫情迅速在全國蔓延。為了打贏新冠疫情攻堅戰,全國各地高職高專院校均已推遲開學。為保證學生正常學習,響應國家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利用網絡平臺等現代互聯網技術手段完成網上授課任務,保障教學工作順利完成。
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存在一些新的特點。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網上教學。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網上學習的質量。本文從以下幾個教學流程環節對高職高專院校網上教學進行簡要淺析。
網上教學是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線上教學方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教師學生進行的教學活動空間由現實固定教室擴展為互聯網虛擬空間。虛擬空間由網上教學平臺、即時通訊軟件等提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互聯網教學平臺和課程資源如雨后春筍,競相在網絡上出現。雖然教師對線上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但是使用網上教學平臺和線上課程資源的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人數仍較少。在這一時期,雖然出現了慕課、微課、音視頻、文本等網絡教學平臺及資源,但是并未對這些平臺、資源進行統一建設和整合。線上教學平臺的建設標準、功能也各有差異。
目前,由于當前疫情形勢的需要,教師需要借助現有的教學平臺、網上課程資源進行網絡授課,實行完全的線上教學。但是網絡上的教學平臺種類繁多,良莠不齊。線上教學平臺受限于服務開發商的資金及技術條件,平臺的軟硬件、網絡帶寬等資源有限。教學平臺雖然都具有完整的線上教學功能,但各有功能側重點。各個教學平臺在實用性、穩定性和并發性等方面也表現不同。單一教學平臺并不能很好的滿足高職高專院校線上教學的需求。同時,雖然網絡上的現有課程資源五花八門,數量極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課程資源更新周期較長,錄制的課程內容沒有統一的制定標準,課程講授的知識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網上課程學習的效果。高職高專教師需要根據自身教授的課程內容特點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合理選擇教學平臺和課程資源,綜合利用多種現有的教學平臺(目前看來,騰訊課堂、釘釘、智慧職教等大型平臺的實用性、并發性和穩定性更好)、課程資源(如電子書、科普音視頻、微課、慕課等)及網絡通訊軟件(如QQ、微信等)。同時教師也需要積極新建、更新課程教學資源,豐富線上教學課程資源庫,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進行網絡授課前,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教學要求和重難點知識合理選擇電子教材、相關慕課、微課、精品課、音視頻、動畫等資源,設置課前導學問題。課前資源和導學問題宜少宜精,并通過即時通訊軟件或者教學平臺及時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課程預習和課前任務。在正式網上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網上投票或者線上問卷的方式,收集整理學生課前準備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統計,弄清學生存在疑惑的知識點;同時也收集學生對課前準備環節的反饋意見,并根據反饋合理優化以后的教學準備工作,為正式上課做好充分準備。學生課前準備環節的完成時間設置要合理。在課前準備環節,要逐漸引導學生樹立自我學習的意識,掌握正確的課前預習方法,克服學習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網上教學的關鍵環節是授課環節。以互聯網為媒介,網上授課的方式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前準備環節反饋的預習情況以及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合理選擇授課方式(如在線直播、課程錄播等方式等)。
由于網上授課是師生之間非面對面上課,加之高職高專學生自律性較差的特點,上課期間教師很難確保學生的專注學習狀態和紀律情況。為保證授課紀律,同一時間僅有一位教師或者得到教師許可的學生推送屏幕內容或者發言。同時為了確保學生認真上課學習,授課開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簽到,防止學生缺勤。在授課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可以針對某一知識點設置題目,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作答,在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進行課中考勤,并及時根據回答反饋調整上課節奏,必要時可以讓學生發言。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平臺提供的便利應用服務(如屏幕分享、屏幕涂畫、視頻放映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授課結束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本次課程評價問卷,收集反饋意見并進行授課結束考勤。教師課后針對反饋問題與建議,及時發布相應作業,并相應的調整課程授課進度及節奏。
根據職教二十條等的規定,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實踐人才。高職高專院校的很多課程為理實一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學生很難進行現實實踐練習。課程相關的很多實踐技能練習可以通過收聽觀看音視頻、模擬仿真、虛擬現實等方式進行。當前形勢下,通過網上教學,要堅定學生職業信念,提升學生職業知識技能,規范學生職業行為,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網上在線授課結束后,教師要針對課程內容設置發布相應的作業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能力。作業也是宜少宜精,并要合理安排難度梯度。
由于網上教學的線上模式特點,學生需借助圖片、在線測試、音視頻等形式來完成課后鞏固環節。教學平臺都集成作業發布和提交功能。網上教學的課后作業可分為常規作業和開放性作業兩部分。常規作業一般為客觀性題目,主要考察基礎知識,可以通過在線測試、平臺發布提交等方式進行,學生通過常規作業來鞏固學習到的理論實踐知識;開放性作業一般沒有固定標準答案。通過開放性作業來提高學生相應的發散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開放性作業根據考察能力的側重點,可分為小組討論題目、自我論述題目、動手實踐題目等。學生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團隊協作,錄制音視頻等方式完成開放性作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置開放性題目,通過教學平臺發布提交的方式完成,該題目主要拓展學生知識面,加深知識理解,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學生提交完成后,教師需對作業進行批改評閱,及時反饋學生結果,并挑選優秀作業傳閱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后作業,查漏補缺,鞏固加深網上授課所學,提高綜合素質。教師通過學生作業,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綜合素質情況,找出學生知識不足、能力短板,更有針對性的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及作業,夯實學生知識基礎,補足學生能力短板,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高職高專院校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本文僅簡單的從教學平臺及線上資源的選擇,教學課前準備、課中授課、課后復習鞏固等幾個教學流程環節對網上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索。如有不足,敬請海涵。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網上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完善并成熟。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更有力地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