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江
成都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公共選修課為地方院校各個專業(yè)和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要學習的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科學、人文以及藝術方面等綜合素質。目的是為了提供給學生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在學習自己專業(yè)的課程之外增加其他學科知識,開拓其視野,增長其見識,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引導其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將其培養(yǎng)為復合型人才,提升其日后工作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適應性。當前,公共選修課是地方院校課程設置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已成為大學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全面分析如今地方院校的公共選修課程,其具有涉及領域較廣、跨學科、跨專業(yè)、層次較多的特點,充分給予了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然而,一些院校因公共選修課程的資源缺乏,對學生的公共選修課程進行了限制,應盡可能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其他專業(yè)的技能培養(yǎng),進行跨學科的知識體系重建。地方院校的公共選修課程還具有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提升其思想境界,提高其知識水平等作用,故將其劃分為價值引導、心智培育以及知識拓展三大課程類型。其中價值引導課程內容側重于教授與某種社會形態(tài)下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有關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感官思想;心智培育課程的內容側重于教授與學生的為人處世、精神境界以及思考能力等有關的知識,重在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具有一定的個體化色彩;知識拓展課程的內容側重于教授某學科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或某一專業(yè)的技能,目的是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公共選修課程是當?shù)卦盒?zhí)行學分制之后的衍生物,一些院校并未深刻認識到公共選修課對于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意義,對公共選修課程的設計不引起高度重視,不重視公共選修課程的知識體系構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沒有將公共選修課程列入培養(yǎng)綜合素質人才的任務中,未對各種公共選修課程教學任務、目標以及內容的設計進行全面地調研以證實其科學合理性,未對公共選修課程的學分、學時、制度等設置進行合理地計劃,繼而導致公共選修課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無計劃性。這不僅會導致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數(shù)量嚴重不夠,課程科類分布不均衡,而且還會造成課程體系不合理,出現(xiàn)課程教學不穩(wěn)定的情況,嚴重會出現(xiàn)有人選課就開設,人走就停課的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優(yōu)質的課程無法真正提供給學生。
大多數(shù)地方院校對公共選修課程的開設制定了管理制度,然而因教師任務繁重,一些教師無法全身心投入于公共選修課程,使得備課、教學計劃不周全,教學方式過于單薄,課程的盲目性較高;此外,選課的學生專業(yè)不一,幾百人的公共選修課,課時安排較少,通常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極易給教師產生誤區(qū),誤以為公共選修課程對教學質量要求較低,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其日后的工作作用不大,故潦草行事,使得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質量嚴重下滑。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因學生缺乏選課指導,大多數(shù)對公共選修課程的目的和意義不能很好地進行認知,一些還誤以為公共選修課程并不是很重要,繼而使得其在選課時的功利性顯現(xiàn)出來,而完全忽視了自己對科類的偏好,不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提升綜合素養(yǎng)方面來選課,而是為了獲得學分而進行選課,其未對長遠進行打算,例如學分要求高與否,難度如何,教學是否嚴格等,此情況也使得選課比例不均衡,降低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學生獲得的學分與課程比例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Study on uniaxial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 after freezing-thawing YANG Bo ZHANG Jun XIONG Liang-xiao(50)
很多院校都開始建立了教學監(jiān)管系統(tǒng),然而因公共選修課程科目類別較多,在課程設計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授課對象外圍較廣,難以進行有效地管理,缺少滿足公共選修課程特點需求的監(jiān)管體系,讓教學管理存在很多的問題,另外,因選課的學生專業(yè)差異較大,教學形式通常是以幾百人的課堂進行,課時通常也是安排在晚上或是周末,教學方法較為多元化,內容的更新速度較快,考試形式較靈活,導致公共選修課程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管理部門對教學的監(jiān)管難度也較大。
目前,地方院校都能結合自己的區(qū)域特點,滿足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制定與之相符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故,在設計公共選修課程的過程中,需保證學科的知識結構科學合理,均衡學科類別,重視跨學科教學,結合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的、特色以及滿足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從學生的愛好為出發(fā)點,對公共選修課程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為了提升院校公共選修課程的適用性、創(chuàng)新性等,院校可結合實際情況,聘請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授課,拓寬教學資源,以彌補一些公共選修課程的不足之處。可開通院校相互選課的途徑,互相選課,課程內容可涉及各個領域,開拓學生的視野,滿足其學習需求。
將網(wǎng)絡新技術與教學進行有機地結合,發(fā)現(xiàn)在線學習的教學新方式,開設各種各樣高質量的線上課程,彌補公共選修課程師資力量不夠、低質的缺陷,另外,開拓網(wǎng)絡教學范圍,可拓寬各個選課途徑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不僅可以增加各大院校公共選修課程資源,而且學生有了可以學習其他著名院校高質量的課程,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其見識,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健全教學激勵機制,例如可以對公共選修課程進行評價,評價出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促進教師積極地提升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積極鼓勵具有學術水平的教師開設公共選修課程,聘請校外一些專家教授進行公共選修課程的授課,補充師資力量,開設質量較高的公共選修課程,同時也反映出學校的辦學特點。
對于學生而言,選課較為隨意,院校需健全相關制度,加強對學生的選課指導,通過大力宣傳,讓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意義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對選課的方法和過程能清晰明了,并且將公共選修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內容以及教師信息等進行詳細告知,可通過學校網(wǎng)站等進行上述信息的發(fā)布,讓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程有最基本的了解,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所需的公共選修課程進行選擇,如此提升了選課的質量,可執(zhí)行選課指導制度,由院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其所學專業(yè)的特點、師生比例等采取選課指導制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選課指導。
當前,各大院校對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監(jiān)管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需及時對教學監(jiān)管體系進行重建,建立可行性較高的監(jiān)管體系,以提升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監(jiān)管質量,保證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制定公共選修課程教學質量調查制度,可對正在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程采取學生評價、日常調查等方式,也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分,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將學生評價的結果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所在的單位,讓單位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全面地了解,以監(jiān)督其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確保公共選修課程的高質高效。除此之外,可循序漸進地建立滿足公共選修課程特點的教學評價系統(tǒng),對教學質量進行量化、定性,全方位對其進行評價,并作出階段性的總結,不斷促進公共選修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