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周老爺子剛步入耄耋之年,近兩年來他多了一個習慣—總是不停地翻找他的錢包、眼鏡、存折、衣服等物品,也不分白天還是晚上,一旦想起來就要找到這個東西,否則就不依不饒,家人誰勸都沒用,可事實上每次東西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任他怎么找也找不到。其實老爺子的所有物品一直都是他自己管理,子女就是怕他想多了,所以才從不干涉也從不過問他私人物品的存放處,尤其是存折、房產證等值錢物件,家人哪能知道他放哪兒了?當家人試圖詢問他上次放東西的位置時,他要么回答得含糊不清,要么就說他清楚地記得就放在某某地方了,可現在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了。
因為反復出現找不到東西的情況,老爺子很生氣,他開始懷疑東西被竊、家中進了小偷,有幾次他還因為找不到衣服等便宜物件而報了警,非要警察幫他立案調查。警察在他第一次報案后確實詳細地做了各種盤查,卻始終找不到任何嫌疑人,家人和警察都試著勸說老爺子撤案,在家中再仔細找找,但老爺子卻認為警察糊弄了事,還大鬧了派出所。
其實家人也多次勸說過他,提出某些東西根本不值小偷費勁去偷的,考慮老爺子是不是年歲大了、忘性大、容易記錯地方,可老爺子卻不聽,認為確有被竊的事實,還反復為此大動干戈,多次罵警察是壞人,說他們和盜賊是一伙的,弄得派出所的工作人員頭痛不已,都不敢再受理老爺子的“案件”了。
為了查找“失竊”真相,同時震懾一下竊賊,老爺子非要子女在自家門口裝上攝像頭,可他丟東西的事件依然發生,也始終找不到小偷,氣得老爺子經常在家中罵罵咧咧。他的隔壁鄰居還因為攝像頭的事非常惱火,認為在未經周圍人允許下就私自安裝攝像頭實屬侵犯他人隱私,要求老爺子當即予以拆除,可老爺子死活不肯,兩家大吵一架,驚動了周圍的片警。警察做了雙方的工作,希望兩家能夠和解,可老爺子卻是誰的賬都不買,致使此事陷入僵局,還是老爺子的子女給鄰居又賠不是又賠錢,這才勉強壓下此事,而老爺子的“名號”在附近派出所算是有了。
老爺子見攝像頭里并未發現可疑人物,又轉為懷疑東西失竊是“家賊”所為,于是開始提防家中的子女,更加頻繁私藏自己的財物、誰也不讓碰,而且往往是哪個子女對他最好、經常來家中看望他,他就越懷疑是那個子女偷拿了自己的東西,所以他每次都要在子女離開自家前翻找他們隨身攜帶的包,拿著他找到的所謂子女偷竊的“證據”,經常罵子女是白眼狼,說他們總惦著侵吞自己的財產等,搞得子女都不敢再去父親家。
事到如今,老爺子連家人都懷疑了,考慮到父親以往一向性格溫和、為人大方,從不像現在這般吝嗇和不講理,孩子們覺得父親變得越來越陌生,覺得有必要帶老爺子去精神專科醫院檢查一下。
精神科醫生在得知家人提供的上述情況后,又進一步問了老爺子其他情況,得知老爺子近一年來記性明顯變差,除了經常丟三落四、反復找不到東西,還經常忘記剛發生的事情或剛說過的話,如重復剛問過不久的問題、忘記剛吃過藥物而非說自己沒吃;多次出現做飯時忘記關火、有幾次差點兒引起火災;他上午習慣到家附近的小花園散步,可有幾次他在返家時竟然辨不清附近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家門;他在看鐘表時識別不出準確的時間、自行穿衣服時有過幾次將衣服穿反或穿錯、外出購物時經常算錯賬和坐公交車多次坐錯站,有時在回答家人問話時出現言語表達困難,說不清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等等。不過老爺子目前對近親友還都能認得,再結合老爺子所做的智力測查結果,考慮老爺子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慢性起病、持續進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目前病因尚不明確,臨床上病人常常表現在記憶力、計算力、言語表達能力、定向力(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識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損,還常伴有多疑(尤其以找不到東西就疑心被竊相對多見)、情緒不穩或對人越來越冷淡、性格和行為改變等精神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