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生/川北醫學院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縱深發展,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愈益頻繁。在21世紀的今天,英語仍舊是國際交往中使用最多的語言。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通過英語吸收了諸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40年后的今天,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屹立于世界舞臺并獲取了更多的話語權,致力于積極推動中國文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翻譯顯得尤為重要。發源于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于2006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極拳英譯是中華文化向海外推廣的關鍵路徑。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教授在曾認為外宣工作應該遵循三個原則[1],即貼近中國社會的實際;貼近外國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方式。然而正如外交學院武波教授所言[2],這樣的原則可能適用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基本國情。然而,在當下這個階段,我們則應該對其加以豐富和優化。例如,力求“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際需要,我們需要告訴外國受眾真正的中國文化。
太極拳是明代末年戰將陳王廷在陳氏家傳拳術的基礎上,融合了《易經》中的陰陽辯證思想、中醫經絡學說而創立的一套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和大自然運轉規律的武術運動,它是反映中國文化內涵的產物,飽含了陰陽、剛柔、虛實等對立統一思想,體現中華民族的宇宙觀、生命觀、自然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薩馬蘭奇在給2001年于三亞舉行的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的賀辭中說:“作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的太極拳現已走向世界”。
在2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太極拳演化成了諸多派別,各派別之間既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其中陳氏太極拳仍然保留有古太極拳那種跳躍躥蹦、剛柔并濟、快慢相間特色以及纏繞螺旋的運氣方法。此外,陳氏太極還憑借其特有的健身養生功能以及技擊價值屹立于武術世界,深得國內外民眾的青睞。現如今,陳氏太極拳已跨出國門并吸引了不少海外太極拳愛好者,成為中國人民于世界其他國家民間友好交往的重要紐帶。
陳氏太極拳精要18式包括太極起式、金剛搗碓、懶扎衣、六封四閉、單鞭、白鵝亮翅、斜行、摟膝、拗步、掩手肱拳、高探馬、左蹬一根、玉女穿梭、云手、轉身雙擺蓮、當頭炮、金剛搗碓、太極收式。
俄國文學評論家和小說家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提出的陌生化理論起初主要應用于文學和藝術創作領域。陌生化文本創作是一回事,文本能否在讀者那兒引發陌生化體驗是另外一回事,陌生化體驗的最終完成有賴于接受主體的陌生化感知能力。同理,筆者認為,現如今,中國文化元素的英譯不必過分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方式,太極拳精要18式的英譯亦是如此。要使得太極文化在英譯過程中保留其原汁原味,避免“缺斤少兩”甚至導致“南轅北轍”的辦法就是保留其“陌生化”,逐漸使西方民眾主動更新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感受太極文化的魅力。
國內外均有學者對陌生化翻譯思想持積極態度。國外學者包括多元系統論倡導者、以色列學者埃文·佐哈爾,美國比較文學專家、翻譯理論家埃德溫·根茨勒,愛爾蘭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謝默斯·希尼等[3]等。希尼[4]提出,譯者打破常規的譯語所帶來的新奇感往往會增加審美快感,達到陌生化效果。國內學者近年來也就陌生化翻譯思想做了很多研究。孫藝風[5]認為:“在譯入語讀者的期待視域里,翻譯還應該為譯入語注人新鮮的文體風格。在此意義上,輕度的違反規范不僅可以容忍,反倒可能受到鼓勵……所謂“陌生化”便是有意識的違規之舉。” 陳琳[6]指出,陌生化翻譯有待進一步挖掘,其文本特征有待于譯者個案的分析。同時,她還提出了陌生化翻譯的兩種技法——異域化和混雜化。
本文采用異域化和混雜化翻譯技法以期實現陳氏太極拳精要18式英譯的陌生化再現。
異域化翻譯技法,顧名思義,指的是譯者在目標語中保留源語語言和文化差異性的翻譯方法。陳琳和張春柏[7]認為,源語中陌生的詞匯和句法、文化意象和觀念以及本土文化沒有的文體和敘事手法,都是可以在目標語中保留的對象。
當遇到因中西方文化差異過大而不能采取異域化翻譯技法時,可采用另一種途徑來促進陌生化的再現,即混雜化。混雜化翻譯技法,根據溫秀穎和王穎[8]的觀點,是指在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之間尋求妥協的一種翻譯方法,旨在保留或重構源語文本的陌生化特質。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認知事物的方式被打上了形象思維的烙印。形象思維具有生動、直觀和整體性的特點。受《易經》的影響,強調陰陽結合,虛實相生的陳氏太極也不例外,精要18式中不少拳式也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形象思維特點,包含有動物意象,如白鵝亮翅、高探馬;神話意象,如金剛搗碓、玉女穿梭。在英譯陳氏太極精要18式時,宜采取異域化翻譯技法為主,混雜化翻譯技法為輔,也就是說應盡量將源語中的形象寓意移植到目的語中,傳遞其形象寓意,保留其原汁原味,同時兼顧其功能意義。以下是本文的嘗試性翻譯:
太極起式:Beginning Form of Tai Ji
金剛搗碓: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s Mortar
懶扎衣:Calmly Belt Sb’s Robe
六封四閉:Drawing and Pushing as Closure
單鞭:Single Whip
白鵝亮翅:The White Crane Spreading Its Wings
斜行:Slanted Motion
摟膝:Brush the Knee
拗步:Twist Steps
掩手肱拳:Cover Hands and Strike with Fists
高探馬:Ride and Pat the Horse on Back
左蹬一根:Kick the Left Heel
玉女穿梭:The Jade Maiden Working at Her Shuttles
云手:Wave Hands in the Clouds
轉身雙擺蓮:Turn the Body Around and Sweep the Lotus with the Right Leg
當頭炮:Cannon Right Over Head
金剛搗碓: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s Mortar
太極收式:Closing Form of Tai Ji
黃友義[9]認為,世界渴望了解真實的中國,譯者應積極傳播真實的中華思想,展示中華文化元素。陳氏太極在題材、語言使用和文化意象上獨具中國特色。中國現如今已經自信地站在了國際舞臺中央,對于如何翻譯中國文化,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本文認為,采取異域化和混雜化翻譯技法能促進陳氏太極拳精要18式的陌生化再現,有利于豐富和充實目的語及其文化,促進中西方民間文化交流。誠然,在教授西方民眾太極拳拳式過程中,不能只教授拳式,還應該注重拳理的深層講解,需要研究者們進一步探究。希望此文能為中國文化 “走出去”戰略、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