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兜山鎮中心小學校
進入小學高段,隨著數學知識難度的遞增,教師、家長教學要求定位的提高,很多學生因為難以適應數學教與學方面的諸多變化而逐步進入學困生行列。其數學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也隨之出現很多問題。基于此,教師應該以科學優化練習設計為輔助,讓更多高效性練習設計策略進入高段數學學困生視野,對其開展針對性指導、強化性督促,為促使其盡快走出學業困境,實現更好發展而奠基鋪路。
很多高段學困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問題的凸顯,與教師在練習設計方面的目的性不強有著很大關系。一方面,在高段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設計練習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班級全體學生的學習成果,在練習設計上對于學困生的兼顧少之又少,致使一些學困生面對難度較大的練習問題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其完成練習任務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挫傷。另一方面,教師在練習輔導時,往往都是就學生問題較多,難度較大的練習任務開展整體講評和指導,對于學困生的練習問題和困境關注較少,以致很多存留于學困生內心深處的練習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性解決,其學困問題也是與日俱增。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高段學困生數學練習設計時,應該在練習內容、目標、導向等方面凸顯出很強的目的性,結合不同學困生的學習現狀、情況等設計出符合其數學學習需要的練習任務,讓學生在逐步改進其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循序漸進式提高。在教學活動開啟之前,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具有目的性的課前預習練習,讓學困生在夯實其數學基礎的過程中為更好投身后期學習活動而提供幫助。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內容,設計一些目的性較強的鞏固性練習,并且在練習的數量、難度、要求上恰當控制,盡量以鞏固基礎為導向,全面凸顯練習的實效性。在章節整體內容學習后,也應該在綜合練習設計上下功夫,將符合學困生特性的綜合練習貫通至章節知識內容的點點滴滴,讓學困生在突破一個個數學難點、解決一個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改進其學習弊病,為切實優化其學困問題而提供助力。
例如,在進行“體積與體積單位”知識教學時,針對學困生特點和實際,教師可以先針對“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設計基本的單位換算訓練;其次隨著學生學習、理解的深入,進行簡單訓練;最后開展系統性、綜合性訓練,促使學生理解能力、應用能力獲得全面提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很多小學高段數學學困生而言,學習興趣不足,學習動力不強是誘發其學習問題的主要弊病所在。因此,教師應該在提升練習設計的趣味性上尋求突破,多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聯、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練習,多給予高段學困生參與實踐、主動體驗的機會,促使其對于參與數學練習萌生濃厚興趣,進而在興趣的驅使下,不斷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為全面消除其學習弊病而鋪設道路。一方面,在練習形式上,盡量追求多元化、多樣性,以很多高段學困生感興趣的練習內容、任務為驅動,促使其對于完成具體練習任務,解決數學問題產生迫切熱情,在興趣的驅使下投身數學學習。另一方面,在練習定位上,盡量體現出延展性、開放性、新穎性,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現狀和學習實際,將練習置于具體知識情境、問題情境中予以落實,促使高段學困生在濃厚興趣的誘導下不斷增強其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鞏固“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困生集中起來,讓每個學困生分別拿出一張圓形紙片,對折一次,并用不同顏色彩筆劃出折線,接著再對著二次、三次,分別畫出不同顏色的折線,讓學困生進一步理解圓的特點,在相互交流中實現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目前的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數學練習的設計落實,基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嚴重不足。這一現狀下,很多高段學困生也會隨著實踐機會不斷消弱而產生懈怠心理,很多練習活動的組織、開展、落實,都呈現無效運作狀態。長此以往,一些學困生參與練習活動的自覺性也漸漸喪失,數學練習的作用并未得到切實發揮。對此,教師應該加強練習設計的實踐性,對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活動性、參與性的練習問題、習題,讓高段學困生在參與活動中切實調動其學習數學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其實踐機會,為促使學生實踐能力增強,推動學生練習自覺性提升而注入新鮮血液。
例如,在解答數學問題:將兩個棱長為2cm的正方體組合為一個長方體,求所得長方體體積?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困生進行實踐體驗,自行準備兩個正方體,并充分理解其特點,隨后將其組合在一起,再次觀察其特點,在對于組合后的長方體特點獲得深刻理解后,在進行計算,使得其數學學習自覺性得到切實提升。
對小學高段數學學困生而言,教師在練習設計層面的目的性、趣味性、實踐性直接影響著其數學學習問題的消除與突破。對此,教師應該加強研究和探索,并在切實增強練習設計實效上尋求突破,以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求變中實現其學習問題的不斷改進與全面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