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
四川省渠縣第一小學
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了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就必須要在教學開始之前進行課題的研究與設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教學設計。是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對教學資源的一種安排與規劃,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教學設計,確保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如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來的教案撰寫逐漸開始轉變為教學設計,雖然都是對課堂教學的相關安排,但是實際反映出來的卻是不同的教育觀念,二者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傳統的教案注重對教材內容的研究,主張利用教材中的教育方法進行課堂實際教學,教學設計則更加重視課堂教學規劃的有效性研究,主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實際的教學效果研究。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就是利用現代的教學理念和教師的教學經驗對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的整合,由部分到整體,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系統新研究,將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條件等進行統籌管理,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數學的教學設計還應該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的具體情況,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是一個整體的系統過程更加重視對教學問題的解決。
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好,課堂教學質量會更高,小學數學教師的工作能力決定并影響著學生知識的理解情況,先明確教學目標,再指引學生思考,這樣做的好處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要求;積極拓展了教學深度與廣度,使學習資料變得豐富,孩子們自然而然的開闊視野范圍。比如,講授《認識時間》一課前,教師可以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主要搜集相關資料努力創設有效情境,保證每名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欲望,然后緊抓時機導入新課,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重點、難點、關鍵點內容的介紹上。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游戲元素”對于小學生而言充滿吸引力,因此,特意在撥鐘游戲里教育他們珍惜時間。有效互動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主動,他們在課下時間里能夠思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足以證明教學指導有意義,繼續按照這個思路挖掘小學生的智慧潛能,一定可以收到意外驚喜。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主要是教會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從“未知”把學生們引導進“已知”的數學世界里。而在創設生活情景的教學方式當中,模擬的現實情景往往包含了更多的新舊知識結合,它能夠更大程度的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達到讓他們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效果。例如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學生們在初步了解了簡單的矩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后,我們可以拓展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而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過程當中,并不是簡單的正方形的邊的平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長乘寬,而是要找出一條“肉眼看不見的高線”,底乘高才能計算出來。
課堂上,我曾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了一塊“麥田”,并結合學生“樂于助人”的天性,讓其幫忙計算“麥田”的面積。利用生活實際問題,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又幫助學生回顧了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知識和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更引入了課堂學習的主題——平行四邊形面積。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單一、固化,很少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教師的教學設計并未體現“以生為本”和“有的放矢”,導致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阻力重重,小學生認知體系的完善異常困難。如何改善弊端現狀呢?新形勢下不妨借助多媒體的動態化教學優勢,成功打開學生們的智慧之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比較高,首先,它可以去除小學生抵觸學習的情緒,直觀展示圖片,配上文字介紹,更容易提高教學有效性。其次,它能夠減輕教師負擔,變抽象內容具體化,數學理論形象化,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們的專注力,另外擴大他們想象的空間。最后,動畫視頻的播放,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來說有幫助,學習資料的分享,對于學生經驗的積累而言有益處,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比如,學習《四則運算》相關內容的時候,使用多媒體轉換數量關系,動畫視頻的展示增強學生記憶力。再如,學習《圓》一節的知識點時,教師摒棄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嘗試用多媒體技術布置下探究的任務,然后將學生按照能力進行小組的科學劃分,再給學生領悟規律、認識計算、理解公式提供充足的時間。他們一邊討論新思路,一邊掌握新技能,徹底打破灌輸指導的格局,教學設計特色十分地突出。
如今的教學設計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應用有著極強的優勢,通過對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而且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特色教學的設計,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效果地更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