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玲
摘? 要:“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yè)生涯的宗旨,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求在逐漸提升,高素質(zhì)人才的最基本條件便是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則要從其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yīng)提高對德育教學的重視度,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并在緊抓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能夠利用自身道德修養(yǎng)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引導(dǎo)學生朝著高素質(zhì)的方向發(fā)展。該文以英語教學為例,分析了英語教學與德育教學融合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德育? 英語教學? 重要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b)-0003-03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LUO Fangling
(Mingde Junior Middle School, Lintao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purpose of teachers' care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ra,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most basic condi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s to have good moral quality, and good moral qua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from their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everything for stud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use their own moral cultivation to infect studen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high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english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mportance; Strategy
英語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本課程之一,不僅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增加一門語言,進而能夠更加順利地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已趨于完善,摒棄以往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的理念,進而更加重視理論、實踐、德育等全面發(fā)展,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當前在英語的新課程標準要求中指出,應(yīng)著重圍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而進行教學,較之過去在重視“教書”的同時,還兼顧了“育人”,但在實際應(yīng)用方面依然有所不足,需繼續(xù)深入探討,以達到德育教學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而構(gòu)建英語德育高效課堂。
1? 德育與英語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英語是世界上應(yīng)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基本上已經(jīng)開展了英語教學課程。英語與漢語在日常應(yīng)用方面也有著較大的相似點,兩種語言均有不同的德育體現(xiàn),同時可體現(xiàn)在多種情境,且在與人交流時通過自身德育理念,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1]。當前時代背景下,雖然教學質(zhì)量較之過去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在英語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正式開展中卻存在著較大問題,阻礙了兩者相融合的進度,因此當前首要任務(wù)便是要加強英語教學與德育教學間的聯(lián)系,進而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做出貢獻。
2? 德育與英語教學融合的措施
2.1 更新教學理念
由于德育教學與英語教學相融合的理念提出時間較短,因此需要開展階段性的改進,切勿急功近利,當前兩者相融合的首要條件便是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過去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多數(shù)教師教學理念較之當下非常落后,過于深信“嚴師出高徒”,在教學過程中并未能夠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且由于教學方法過于嚴厲且單一,以至于與學生間的交流較少,久而久之師生間便會漸行漸遠。對此,當前無論各階段的英語教師,均應(yīng)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度,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懂得抓住學生的特點,以提升其學習興趣,并適當穿插德育教學內(nèi)容。比如在《Don't eat in class》這一課的教學中,不僅需要讓學生能夠熟識該課程的單詞、短語等,還要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這一課中的德育思想,除此之外,還應(yīng)提問學生不要在課堂上做哪些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用于回答。通過以上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貫徹課堂德育理念。
2.2 拓展教學方式
英語的教學不同于語文或其他普通學科,多數(shù)學生在初次學習時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并未能夠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貼合,使得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排斥英語的情況。英語的前期學習主要圍繞字母、音標等進行,對學生后期的學習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若前期教學方法不佳,導(dǎo)致學生興趣不高,那么將會極大地影響后期的學習效率及質(zhì)量[2]。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且雞肋,雖可在一定程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也會逐漸感到乏味。因此,當前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應(yīng)重視應(yīng)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摒棄傳統(tǒng)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如在學習單詞時,可開展“對抗”的教學方式,將班級分為兩組,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兩組學生搶答,如教師可提問“fruit”,然后學生可根據(jù)所學搶答。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通過課堂內(nèi)所提問內(nèi)容使用英語寫一段短文,并注重在短文中穿插德育內(nèi)容,之后進行評比。
2.3 豐富實踐活動
在德育與英語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德育理念與理論知識的融合,還應(yīng)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課堂所學能夠被充分應(yīng)用、融會貫通。常規(guī)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因此基本上均是集中于課堂教學,且過于模式化、單一化,局限性較強,而通過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單詞含義、語法內(nèi)容的理解深度,使英語教學更加高效化。英語實踐活動的開展可由教師或校方舉辦,如閱讀比賽,由不同班級學生選出代表,閱讀具有較強德育性質(zhì)的內(nèi)容,由評委對學生的感情投入、話語清晰度、閱讀速度等多方面進行打分;或者可開展同年級間班級英語知識競賽,讓學生能夠在激烈的競賽中升華自身英語知識,同時還能夠下意識地提高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進而從側(cè)面提升其德育素質(zhì)。總之,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提升德育素養(yǎng)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及校方應(yīng)提高重視度,定期開展多樣化德育實踐教學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2.4 開展情境教學
英語的學習并非一蹴而就的,需在日常學習的同時勤加練習,牢牢掌握各單詞、短語含義、使用情景等,進而使得自身口語能力提高。過去,我國英語教學基本上均是為了“應(yīng)試”,并沒有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口語訓(xùn)練,以至于多數(shù)學生出現(xiàn)了“學無以致用”的情況,背離了“學以致用”的理念[3]。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yīng)當重視該方面情況,在注重常規(guī)教學的同時多多開展口語訓(xùn)練。據(jù)實際應(yīng)用情況來看,開展情境教學是提升口語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此教師應(yīng)提高對情境教學的重視度。在學習天氣“weather”一課時,首先可讓學生按照教材內(nèi)容中的語句進行分角色對話,比如小明:“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小王:“It's rainy.”在學生們已經(jīng)對“rainy”“cloudy”“cold”“sunny”等天氣用詞熟悉后,可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對話。通過情境教學來練習多種情況下的口語,能夠讓學生們熟知英語中的禮貌用語,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在英語學習中潛移默化地貫徹德育理念。
2.5 認真?zhèn)湔n,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必須要能夠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以便于“因材施教”。多數(shù)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由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深,便會導(dǎo)致教學計劃背離實際情況,從而會阻礙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當前新課改背景下,雖然更加重視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得教師也會適當引入教材外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但依然需要以教材內(nèi)容為主。現(xiàn)如今,小學、初中、高中的英語教材均是編撰人員根據(jù)教材大綱、各學段學生基本情況等進行編制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合理性及針對性,同時教師內(nèi)容也會適時更新,以更貼合當下實際,且其中也包含有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能夠幫助教師更進一步地開展德育教學,對德育、英語教學的融合有較大的幫助。因此當前教師應(yīng)認真?zhèn)湔n,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并使用合適的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中。
3? 結(jié)語
德育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關(guān)鍵,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該文以英語教學為例,詳細分析了德育教學與英語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guān)措施,以期能夠?qū)逃ぷ鞲痈咝А⒏哔|(zhì)量地開展德育教學獻出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孟慶海.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J].黑河教育,2020(3):53-54.
[2] 吳萍.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機滲透研究[D].湖南大學,2018.
[3] 王菲.初中英語教師對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利用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4] 顧勝楠.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J].名師在線,2020(18):44-45.
[5] 梁越.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農(nóng)家參謀,2020(11):291.
[6] 楊國宏.淺述德育工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