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玉
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迫在眉睫。而教師研修坊是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其研修內容包括了研究、培訓、自修三個方面,教師的研修也相應包括教師研究、教師培訓、教師自修。主要是通過“坊”的模式,小范圍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享知識。從實際出發(fā),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平臺,以教師為本,由教師自我管理為主,采用“坊主”引領、專家指導、共儕互助和教師自主研修相結合的方式,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研修主題,集中開展專題學習活動,以此落實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成長,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本著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學校各級領導及教研室始終致力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效率,應健全教師研修坊的組織機構和研修制度,應制訂更為長遠的進修計劃和實施方案,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使教師研修坊的組織成員成為“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為了使師資隊伍成為反思型、科研型的隊伍,重在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四點要求 一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師都要有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要結合“學情”琢磨出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二是教育教學研究應該以問題為載體,然后以發(fā)展實踐能力為中心,要學會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中反思問題;三是課程教學中不能怕出錯,也不能怕出亂子,有時候出現(xiàn)問題恰恰真實地反映了教學中的缺陷。
所以,應該重視任何一個細節(jié),要做到善于反思問題,善于糾正問題;四是牢記虛心學習的品質素養(yǎng),要知道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教師必須虛心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改進自己,進而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斷提升教師自我認知能力及自覺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與實施,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來滿足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求。要想做到這些,必須先做到“內省”,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和清晰的定位,要有學習發(fā)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師研修坊的途徑,學習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更為有效的教學經驗。
學習先進,拓寬視野
構建學習型教師組織平臺,其重點在于“學習”二字。通過“教師研修坊”的方式,教師對話得以加強,增進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以“以教師為本”,由教師自我管理為主,采用“坊主引領、專家指導、同儕互助和教師自主研修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集思廣益、增進友誼、調整心態(tài),使彼此之間都可以得到收獲。
教師研修坊案例一 通過“坊”的研修模式(初中數(shù)學),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對話得以加強,其組織成員可以針對某些教學現(xiàn)場進行科學合理的剖析,從而揭示出一些規(guī)律,并尋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教師建立在對自身課程教學的反思基礎上,借助于教育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解讀,找出個案中的特點、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進而逐步積累更多、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教師研修坊案例二 通過“坊”的主題研討(初中數(shù)學),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針對某個主題活動進行研究,這種偏向于校本教研的方式,可以針對性地指出課程教學中的某些問題,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所以很容易被其他組織成員教師所接受。
如“坊”數(shù)學組成員討論“如何體現(xiàn)教師有效引導”這一問題,可以從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學情境安排、引導語言的運用、板書的呈現(xiàn)等問題展開討論,這樣既鍛煉了教師的教學參與能力,又使教師研修坊的良好研修氛圍得以有效形成,可謂是一舉多得。
自足于課堂,形成特色
教師研修坊是教師成長的一葉方舟。“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是教師持之以恒的追求,需要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相結合。近年來,筆者所在校針對教師、學生、教材、設備、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思考其在教學中的相互作用力,堅守課堂這一主陣地,主抓“教”和“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坊主引領、專家指導、同儕互助和教師自主研修相結合的方式,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研修主題,集中開展專題學習活動,以此來落實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成長,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基于此,我們把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升整體師資隊伍的素質;二是優(yōu)化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充滿自主、活力的課堂運行體系。
結束語
在當前背景下,教師是新課程教育理念的組織者和落實者,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組織決策等課程教學活動,都成了影響新課程有效落實的關鍵點。教師研修坊宗旨在于“合作”和“研究”,其目的在于“高效課程教學”和“有效課堂管理”,在有效性研究的過程當中,應該做到“重視評價,常抓不懈”,應把各項活動和教學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教師必須謙虛謹慎,找準定位,要根據(jù)自身短缺,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彌補,以此來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而且,教師要根據(jù)“坊”的方式方法,做到“區(qū)域輻射”,要以點帶面地“輻射”周邊,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西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