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偉
摘要:由于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計算機教育已然有著非常矚目的成績。不過,在計算機教育學習時還是有不少問題,比如課程內容不夠實用、師資力量薄弱、評價方法不優化,還有教育方式滯后等等。對此,本文均進行了認真的探討,希望給有關領域帶來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
1、前言
計算機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課程,由于我國提升了社會機械化與智能化水平,擴大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范圍,現在也有很多問題和挑戰。我國經濟建設需要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而高校計算機教育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不過對于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變化,也應該認真思考怎樣進行有效的轉型改革。
2、高校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分析
2.1 基礎設施不完善
計算機十分實用,同時,學習計算機需要操作性很強。理解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后,還應在實體的計算機上自行練習,所以,學校應該在場所上給學生提供機會[1]。不過,看大學計算機的培訓設備,有的學校還沒有完整的互聯網連接環境,還有的學校就算有計算機,其硬件或軟件設備都跟不上學生的要求。比如,有的學校是有機房的,其數量與規格也達到了條件,可是在硬件與軟件設施方面都很有缺陷。學生使用計算機時總是會網崩,這樣不利于學生進行下一步操作。同時,有的學校網絡環境十分不穩定,造成學生獲取信息的不便,也無法通過網絡互換信息資源,不能下載需要的課程資料,學習無法取得有效的效果。而學校計算機設備的不完整還是和學校沒有針對性的制度有關,而且管理者的思想層面也不夠重視,意識也很缺乏,所以基礎教育設施自然也就落后了。
2.2 教育內容單一
教學時的實踐性與實用性缺乏造成教學內容單一。具體而言,老師沒有結合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由于我國城市和鄉村還是有不小的差異,由于經濟發展原因與觀念,城市學生一般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腦。所以,和城市學生比較而言,農村學生往往操作計算機能力較弱。即便是同樣的老師與環境,農村學生也許也跟不上城市學生。此外,老師在上課時沒有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自身條件,而且因為地區問題,自己的基礎素養與功底也不太扎實[2]。總結來說,現代社會非常必要的技能,如果在教學部分有問題,計算機技術也只能是基礎階段。
2.3 教學方法陳舊
大部分學校教育還是傳統式教育,根本不結合實際情況,授課前還是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進行,沒有結合不同學生的現實需求,教學時,也習慣于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同時,不少老師上課時對于基礎操作還是以自我為主,不重視學生自己的操作,也沒有透徹的講解,所以師生互動不夠,雙方彼此獨立,導致沒有理想的教學效果。
2.4 師資隊伍薄弱
招聘計算機老師時,大多數學校只看學歷,不重視實際能力,雖然碩博已經是門檻,可還是不利于師資團隊的靈性發展。在高學歷的老師中,雖然有些功底也扎實,可缺乏實際的教學能力,不懂如何有效指導學生。此外,針對老師沒有配套的獎勵機制,有些老師不得不為了增加收入,還加入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極大分散了時間與精力。
3、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社會的高速發展,由此出現了新的教學方式。計算機教育需要學生不僅要會學習專業知識,也要掌握如何正確使用計算機,變成多功能型人才,并最終學以致用。現在我國非常鼓勵高等教育,所以高校計算機教育更應意識到盡快解決問題,并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滿足社會對培養計算機人才的要求。現在,我國教育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大家越發重視教育,高等教育也在慢慢擴招,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3]。計算機課程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很重要,能夠給我國輸送不少計算機技術人才。而在新背景下,高校教育也急需轉型,挑戰難度也很大,所以,需要重視目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究高校計算機教育的改革路徑。
4、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路徑分析
4.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計算機教育質量和計算機的基礎設施緊密關聯,為滿足學生操作計算機的需求,切實提升其計算機實踐水平,應健全有關措施,不斷優化升級硬件與軟件設備,并完善互聯網環境。一所設施完善的大學要建立,更需要注意建設計算機基礎設施,并安排特殊資源,加強計算機軟硬件的技術升級,擴張計算機的規模,升級維護目前已經有的計算機設備。其次,學校應經常檢查和維護計算機,讓其可以長久穩定地提供服務[4]。此外,建立綜合性的信息共享平臺,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還能下載所需要的課程資料。同時,計算機實驗室需要向同學們定期開放,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練習計算機機會,平時也要注意管理和維護這些設備,增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
4.2 突出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重視教學內容改革
高校的計算機教育改革創新應以教育內容的改革為基礎。第一,結合課程進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目標。第二,明確培訓內容的相關與有效性。而且,制定的教學內容應滿足學生的現實學習需求,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通過對應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也按照自己的能力學習。此時還需要照顧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最好是貼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老師應調整重要科目的講座內容,強化計算機講座和專業學生的關聯性。比如,人文領域重視文檔管理與文本編輯等,而工科學生更重視編程的學習,所以要求計算機的學習過程能夠透明動態。也就是說,需要調整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
4.3 推進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
為培養高質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計算機培訓還需要重視和企業間的互動,利用校企合作,加強學習的實操性,更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目前網絡技術的發展,讓不少高校都滿足了網絡化教學。計算機工程在各方面的應用,能夠推動現代社會的機械化與智能化發展。因為科技技術的發展,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需要更新教學方式,并創新計算機實驗模式[5]。所以,需要通過新媒體教育,不斷優化計算機實驗室的教育設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4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之前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很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大學計算機教育應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老師需要積極拉近和學生間的感情,并安排合理的教育主題,支持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從而鍛煉創造性思維,還可利用圖像、聲音等進行計算機理論的知識教育。
4.5 合理規劃計算機課程設計
當今社會,信息更新非常快速,特別是高校計算機教學更是要與時俱進。而之前的高校計算機課程設計并沒有結合實際應用需求,還是沿用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且教學效果顯著滯后,學生在學習了專業知識后,不懂得如何應用計算機操作。高校應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選擇合適學生的教材,并合理規劃知識框架,加強技能型知識,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慢慢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計算機課程體系,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實用技能,還可推動我國高校更加高水平、多功能[6]。計算機教學內容方面,還需要調查清楚市場對不同專業的要求,并結合這些要求培養適崗學生,同時以市場實際需要為方向,幫助學生掌握行業發展情況,給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能十分基礎,高校在全面培養人才時應足夠重視計算機教育教學,應科學設置計算機課程,讓它能夠很好地補充專業課程的,并創新計算機課堂形式,強化計算機的實踐教學,同時積極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輔助計算機教學,推動高校全面升級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饒正嬋,蒲天銀.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分析及改革路徑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9):79-80.
[2]彭慧.解析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實踐路徑及發展戰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3):191-192.
[3]徐佳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J].亞太教育,2016(31):99-101.
[4]張東.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6(29):30-32.
[5]陳晟.高校計算機教學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教學質量和改革路徑探討[J].科技資訊,2017(21):158-160.
[6]唐坤劍.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思考和探索[J].亞太教育,2018(01):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