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麗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是用電檢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從業人員用電安全意識淺薄、有關部門用電監測技術水平薄弱、反竊電技術落后而阻礙我國電力事業發展的問題,同時提出了三種提高用電安全與反竊電能力的技術方法,加強用電安全文化建設、加強竊電相關技術的分析、應用發展信息化反竊電技術到電力行業。
關鍵詞:用電安全;反竊電;信息化
前言:由于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導致人們對電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機、電腦、電視以及一系類的電子產品已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了一起,用電檢查的工作量不斷加大,而在此過程中存在著用電檢查的漏洞,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電力的把控,杜絕安全事故與竊電行為的發生。
1我國用電檢查中存在的問題
1.1用電安全意識淺薄
電能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物質,可以給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帶來便利的同時,它也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使用不正確會對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電力企業屬于工業化行業,對學歷要求不像其他行業要求的那么高,因此在基層的實際電力操作人員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與電力行業發展的速度不匹配,同時在基層從事用電檢查的工作人員對于用電檢查的技術水平也略顯欠佳,再加上有些企業對員工的安全意識培養不重視,導致從業員工的用電安全意識淡薄,容易忽視一些電力檢查的操作步驟,違反用電檢查的相關規定,甚至進行無監護的獨立操作,這種淡薄的用電安全意識直接會直線提升電力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系數。每年因為電力從業人員的操作不規范、對相關的作業活動抱有僥幸心理,缺乏用電安全意識而造成的慘劇不勝其數,因電力企業事故所造成的火災、爆炸的數量每年都呈上升趨勢。因次必須要加強用電安全意識,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2用電監測技術水平薄弱
我國現階段各種發電技術、電力傳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而與這種電力發展水平不相符的是我國的用電監測技術水平卻十分的薄弱。目前針對各個供電企業來說,用戶的用電檢查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用戶得知自家電費的形式還是主要通過傳統的電費催收員進行上門告知或者是在社區貼電表單的形式得知自己的用電量與繳費金額,用電檢測在一些偏遠或者是一些不發達的小城市,只是通過電費催收員觀察電表而記錄結果,監測方式傳統老套。同時對于電力監測的各項管理體制也不夠完善,缺乏用于后臺監測的相關設備和技術支持。導致用電監測技術水平薄弱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國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不完善,在法律層面上存在漏洞,沒有規范一個電力監測的統一標準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文作為法律支撐。
1.3反竊電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的竊電量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高的,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我國也開始加快研究反竊電技術的腳步,然而卻依舊趕不上竊電技術的發展腳步,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設立一個專門的反竊電部門來進行技術的研發做不到術業有專攻,加之有一些竊電人員屢教不改有著豐富的竊電經驗,無法讓技術和設備同時缺乏的反竊電人員發現,況且竊電本身就是一個瞬時性行為,有關部門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的竊電證據,這些種種都導致了我國目前反竊電技術落后。
2提高用電安全與反竊電能力的技術方法
2.1加強用電安全文化建設
為保證電力部門從業人員可以安全地進行電力系統操作,國家電力部門以內蒙古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包頭供電局東河分局的安全文化建設實施提案為例,樹立行業標桿,推進基層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開展“三不一鼓勵”的安全文化建設活動,由國家能源局舉辦的“三不一鼓勵”用電安全文化建設活動營造著“分享與互助”的文化氛圍以近百家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為試點班組,推進用電安全走進企業工作的落實,鼓勵電力操作人員主動暴露問題、主動糾正問題、主動提交風險安全報告,將風險關口前移,提前做好應對對策,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使得企業生產運作更加安全合理,操作流程更加規范高效,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漸樹立工作人員的安全文化意識,嚴厲杜絕行業內的不規范甚至是違規行為,對于由于操作不規范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措施[1]。同時要建立電力行業安全規范指南,形成風險管控安全體系,讓工作人員的日常操作融入體系之內,做好風險分析,確保操作現場的安全,全方位監控電力檢查操作流程,在開展電力檢查工作時在場人數必須超過2人以上,必須用標準化的程序填制用電檢查單,潛移默化地提升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減少甚至杜絕在電力檢查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和災害。
2.2加強竊電相關技術的分析
為了提高用電檢查中的反竊電能力,我們就必須要對現階段的一些竊電手段有一些相關的了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應用到竊電與反竊電領域也是一樣的。從目前來看,用電檢查中常用的竊電手段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電路失壓竊電技術、斷流竊電與分流竊電技術以及移相竊電技術。首先說電路失壓竊電技術,它是這三種主流竊電技術中竊電者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竊電手段,基本原理是將電力系統中計量回路里所安裝的電壓引線拆除,這樣在用電的時候電量統計表就不能準確記錄用戶這一時段的用電量,電力企業在后期統計用電量的時候就無法獲取用戶真實的用電量,如若只是單純的個別個體用戶采取了這種竊電手段,電力公司虧損情況還不是會特別嚴重,但要是一些大企業、大工廠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電力的竊取,那么這對電力公司所造成的虧損則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足以使一個小型的電力企業,面臨破產的危機。第二種是斷流竊電與分流竊電技術,與其他兩種技術相比,斷流與分流竊電技術是一種更加高級的竊電手段,斷流它是直接將整個電力系統的電流切斷再把中途切斷的電流引入自己需要使用電力的地方。分流與斷流的操作手段相似,只不過是多了一個將切斷的電流連接一個并聯電路的過程。最后一種是移相竊電技術,它是通過人為改變電能計量裝置的接線形式,使通電線圈中電流產生的電壓與通過的電流的位置關系發生變化,改變電流和電壓之間的關系或位置結構使得計量裝置不能正常工作,以此來達到竊電的效果[2]。
2.3應用發展信息化反竊電技術
現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互聯網+”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想要快速發展的主流模式,同樣“互聯網+”的模式也可以用于反竊電技術行業。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的發展模式來對反竊電技術進行探索。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用電量的相關信息。電力企業在進行在針對電力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中,要將之前已經采集好的樣本數據作為評價指標,在竊電檢查中分析電量數據,并將結果統計出來,對數據中的異常部分加以記錄。在分析過程中,對于所用到的每一個數據都要歸一化處理,主要是包括min-max標準化法和Z-score標準化法,具體公式為X=(x-min)/(max-min),其中X表示歸一化后的數值,max和min分別表示最大和最小負荷數,x表示特定時間下的實際數值數。將這些數值統計并計算好以后畫出數據變化率的曲線圖,統計在此電力部門的負責下所有用戶的用電平均量,之后做出相應的評價函數以獲取用戶電量的變化情況[3]。
結論:總而言之,我們要在實際的用電檢查過程中,對于面臨的難題進行攻克,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逐步規范用電檢查制度,深化安全意識,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強對反竊電技術的研究探索,合理運用信息化的方法提升用電檢查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宇,姜小濤.用電檢查中竊電與反竊電技術分析[J].冶金管理,2020(07):102-103.
[2]李天嬌.昂內斯:立志擔當智能用電安全衛士[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36):27-28.
[3]鐘星,林良輝.提高用電檢查中用電安全與反竊電能力的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