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蔡明珠
廈門市第五醫院肛腸外科,福建廈門 361008
直腸黏膜內脫垂是誘發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典型誘因,以女性人群多見。有報道指出,女性直腸黏膜內脫垂發病率達67.4%[1]。本病有多種癥狀表現,如大便變細、排便時間延長、重復排便及排便困難等。目前,多采用手術方式治療本病,常用術式有直腸減容術、直腸黏膜尖端縫扎加高位注射術、直腸黏膜套扎術及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PPH)等。PPH 作為一種治療直腸黏膜內脫垂的新型術式,具有不易復發、出血少等優點,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有研究指出,采用中藥消痔靈輔助PPH 術,可獲得較好效果[2]。為了明確消痔靈聯合PPH 治療直腸黏膜內脫垂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本研究針對所收治的直腸黏膜內脫垂患者采取消痔靈聯合PPH 治療,觀察、分析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直腸黏膜內脫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與觀察組(40 例)。對照組中,男14 例,女26 例;年齡30~65 歲,平均(52.4±4.6)歲;直腸黏膜內脫垂程度:輕度17 例,中度22 例,重度1例。觀察組中,男15 例,女25 例;年齡30~65 歲,平均(52.2±4.5)歲;直腸黏膜內脫垂程度:輕度16 例,中度23 例,重度1 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與《大腸肛門病學》[3]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即都有肛門阻塞感、排便費力及便后肛門墜脹感等表現;經直腸指診得知,黏膜較松弛,且有松弛滑動感,或者是皺褶感。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颊呒捌浼覍賹Ρ狙芯烤橥?,且本研究已得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觀察組行消痔靈(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4012207,規格:0.4 g×10 ml×5 支)注射聯合PPH 術治療。首先腰麻滿意后,根據患者性別選擇側臥位(男左女右),對肛周術野進行消毒,并對直腸中下段、肛管進行消毒。于肛周位置處選3 個點,利用三把組織鉗將其固定并撐開,將CAD33 型肛管擴張器導入,將內芯移去,于會陰部的6、12 點利用縫線固定CAD33。借助CAD33 將肛鏡縫扎器(PSA33)導入,并用3-0 可吸收線,依據患者脫垂程度,于齒線上3~5 cm 位置處行標準化的單荷包加對側牽引。將圓形痔吻合器(HCS33)旋開,使之位置最大。將HCS33 導入,且將其釘座持續深入,直至荷包線的上段位置,將荷包縫線收緊,且進行打結。利用帶線器(ST100),從HCS33 側孔中把縫線尾端拉出,并拖到吻合器外,實施縫線打結。對荷包縫合線進行適當牽拉,并將吻合器旋緊。使HCS33 始終為閉合狀態,且持續時間30 s,將HCS33 旋開,自肛管移出。經PSA33 對吻合口進行檢查,若發現出血,可實施“8”字縫合(跨越吻合口)。將消痔靈與1%鹽酸利多卡因(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31706013,規格:5 ml∶0.1 g×5 支)按1∶1 配比,將配好的消痔靈溶液分別于吻合口的上方、下方各1 cm 位置處的直腸黏膜下實施點狀注射,各處注射量控制在1~2 ml。在肛內置入2 枚太寧栓,止血紗。對照組單純行PPH 痔上黏膜環切術,方法同觀察組。
比較兩組的癥狀評分、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如下。
1.3.1 癥狀評分 分別于術前及術后第7、30 天時對兩組癥狀進行判定,依據《大腸肛門病學》制訂本文療效判定標準。①0 分:排便通暢,便后無肛門墜脹感,肛門無阻塞感;②1 分:排便欠通暢,需用力排便,便后肛門有墜脹感,但片刻后消失,肛門存在輕度阻塞感;③2 分:需口服通便藥物,便后肛門有墜脹感,但大便后消失,肛門存在明顯的阻塞感;④3 分:需灌腸,頻頻登廁,且墜脹持續,肛門有嚴重阻塞感??偡譃?~3分。
1.3.2 術后并發癥 包括肛門疼痛、肛門墜脹、術后出血、排尿障礙等。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術前及術后第7、30 天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第7、30 天的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40 40 2.66±0.24 2.35±0.31 0.31>0.05 1.26±0.23 1.20±0.37 0.25>0.05 0.78±0.14 0.74±0.09 0.21>0.05 4.35 4.29<0.05<0.05 3.71 3.64<0.05<0.05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第7 天 術后第30 天 t 術后第7 天與術前比較值 P 術后第7 天與術前比較值 t 術后第30 天與術前比較值 P 術后第30 天與術前比較值
兩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s)
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40 40 17.01±0.20 16.27±0.56 1.05>0.05 4.49±0.71 5.02±0.86 1.12>0.05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兩組的肛門疼痛、肛門墜脹、排尿障礙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直腸黏膜內脫垂實際就是排便時近側直腸黏膜層脫入到肛管中,或者是遠側腸腔內,但沒有過肛緣,在排出大便后仍存在的一種情況。既往多采用經肛門直腸黏膜環切肌層折疊縫合術,或者是直腸黏膜折疊縫合固定術對此病進行治療[4-5]。傳統中醫指出,此病的成因主要在于全身氣血缺乏,氣虛下陷,臟腑虛損,固攝失職,而難以升提固攝,造成局部功能出現異常,引發固攝不牢、升舉無力,最終形成此病[6]。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氣虛下陷、中氣不足、難以收攝是早造成直腸黏膜內脫垂的典型誘因。尤其是老年人,因其氣血均呈持續衰退趨勢,或婦女過多分娩,用力耗氣,造成缺血皆虧,升舉無力,最終引發直腸黏膜內脫垂[7-8]。便秘、慢性腹瀉、長期咳嗽及痢疾等都可引起氣血下陷,造成直腸黏膜內脫垂。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的比較[n(%)]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直腸黏膜內脫垂的治療方法日漸增多。有研究采用PPH 術對此病進行治療,在手術中將直腸下段處于松弛狀態的黏膜切除掉,緊縮并固定直腸內黏膜,擴張腸腔的空間,以此將排便過程中的梗阻因素清除掉,效果理想[9-10]。為了明確此術式的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出血及肛門墜脹情況發生,本研究依據中醫理論(“酸可收斂,澀可固脫”)將中藥消痔靈與PPH 術相聯合,觀察其應用效果[11-12]。消痔靈中含有豐富鋁離子,其能夠引起比較強烈的無菌性炎癥,形成異物膠原纖維化,因此能夠將直腸肌層與黏膜粘連在一起,消除脫垂情況[13-14]。此藥中的鞣酸(五倍子中)能夠凝固蛋白,且還能收縮血管,因此止血效果突出,能夠鞏固并強化PPH 術效果,減少術后出血情況[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癥狀評分、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肛門疼痛、肛門墜脹、排尿障礙發生率均偏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出血發生率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正好證實上述論斷,提示消痔靈聯合PPH 術的效果理想、可靠,能夠一定程度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術后出血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相比于單用PPH,采用消痔靈聯合PPH 對直腸黏膜內脫垂患者進行治療的術后出血少,臨床應用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