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新國/泰安市計劃生育保險處
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積極向上的群眾文化可以幫助群眾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滿足社會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群眾文化在當前的鄉村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積極的弘揚和拓展群眾文化。本文從群眾文化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展開討論,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群眾文化主要指的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由生活和生產實踐所產生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財富,伴隨著我國政治治理的現代化發展,群眾文化逐漸呈現出組織性的傳播與發展,這也給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群眾文化能夠充分的反映出社會群眾的本質訴求,并且給鄉村群眾提供文化層面享受。群眾個體之間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以及生活層次上的差異等,導致文化生活的實際需求出現了一定的區別。鄉村地區的文化管理機構需要面向群眾的需求進行調整和適應,并且為鄉村地區的群眾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效果,并且滿足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
群眾文化的建設需要對農村地區的活動場所和基礎設施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安排。以往鄉村地區的群眾文化發展緩慢,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如無法提供合適的活動場所,或者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文化發展的需求。因此,地方政府應當加大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為群眾文化的建設提供相關場地。大力推動和發展群眾的文化活動。另外群眾文化的建設對于質量的要求較高,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門需要推動群眾的基礎建設和平臺構建,使各個社會的文化發展能夠得到全面的進步。政府管理部門要從群眾文化的實際發展需求著手,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的環境。
群眾文化的發展需要依賴相依的人才資源保障,所以人才是鄉村振興和建設群眾文化的基礎之一。在鄉村的發展過程中,鄉村在許多層面上和城鎮靠攏,人才資源已經制約了鄉村振興的發展。人才質量和數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的發展態勢,在群眾文化的傳播中,要積極的吸引各種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的戰略中,解決群眾文化建設缺乏人才的問題。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激活鄉村地區的相關產業。我們國家作為傳統的農業生產大國,農村人口非常眾多,鄉村地區的群眾在文化水平上較低,缺乏科學素養和基本技能,法制觀念較為淡薄,也很難從外界及時的獲取相關信息。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鄉村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在當前市場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出現了改變,創新、技能和知識逐漸成為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推動鄉村地區的產業升級與發展,并且需要提升農村群眾的文化素養和生產技能,拓展農民的思想和眼界。培育出具有知識和技能的新型農民。群眾文化的發展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相應的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基于基層文化和農家書屋、以及文化閱覽室等方式,有組織的將生產技能、市場信息、科學知識等傳遞給群眾,提升群眾在科學生產和市場競爭中的低于能力,推動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并且引導農業生產市場化、多元產業化,從經濟發展和產業的層面上推動鄉村振興的經濟建設。
鄉村振興中發展質量也是鄉村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生態宜居就是發展質量的基本保證。構建宜居型生態鄉村,需要從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層面推動居住環境的改善,但是由于設施落后以及文化水平較低、經濟水平落后,導致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有嚴重的污水現象、一些基層群眾缺乏健康的衛生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態鄉村的建設。群眾是改善鄉村環境的主體,所以要從主觀層面上推動群眾產生綠色發展的使命。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可以利用宣傳欄、標語以及橫幅等方式進行宣傳,或者利用一些民間藝人將群眾文化中引入環保理念,通過曲藝或者小品的形式,利用節假日和農閑時光積極投入到巡演中,向群眾宣傳和引導環境保護,并且號召群眾主動維護環境。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熏陶作用,讓農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使人人都可以成為環保的維護者,發揮出群眾的作用,并且提升生態環保的意識。
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鄉村的善治。群眾文化的引入可以提升農村地區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養。群眾只有充分的掌握了相關文化和知識以后,才能打開自身的眼界,更好的理解國家發展策略和政策法規,遇到各種形式的問題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保護權益。基層文化管理部門可以利用文化中心的形式,或者知識講座以及文藝演出等,向群眾提供法律的相關知識,引導鄉村群眾認識法律,以及學會使用法律,提升群眾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基于群眾的潛移默化提升群眾民主思維意識,珍惜自身的自主權利,并且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政治問題的討論中,從基層法治上凸顯出群眾文化的綜合素養,并構建出和諧的鄉村社會。
鄉村地區的文明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在社會層面上的體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人民群眾,群眾懂得技術且有文化,利用文明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農村地區的文明可以推動構建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文化可以顯著的提升農村地區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養。幫助群眾掌握和理解相關的專業技能,為農民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發揮出文化對于農民的思想引導作用,并且基于文化輻射的范圍和開放程度,將這些科學信息傳遞給農民朋友,提升農民群眾的科學素養。我們國家具有數千年的農耕歷史,擁有著豐富和燦爛的鄉村文化,所以要對這些文化進行挖掘和傳承,弘揚鄉村地區的傳統文化,以及發揮出傳統文化對于當地群眾的引導作用。在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的過程中,積極引導群眾向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利用一些農閑實踐參與到鄉村地區的文藝表演中,也可以通過勞動比賽等方式為群眾提供娛樂和文化內容。引導群眾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推動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且豐富社會的群眾文化,提升農村地區群眾對于統一文化的認可程度。地方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門需要從農村地區深度挖掘有價值的典型事跡,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其他群眾積極學習,從而一點帶面,帶動整個鄉村地區群眾的素質提升。
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鄉村振興的發展和實踐效果,需要從農村地區群眾的生活情況進行判斷和評價,所以要不斷的拓展農民收入渠道,推動農村地區收入的增長,并且縮短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引導全國人民和廣大農民朋友一起構建小康社會,向著社會和共同發展的方向進步,優化群眾的生活方式,提升群眾對自身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最終滿足農村群眾對生活的向往。文化是地區和社會發展的核心支柱,對于國家發展和鄉村地區的建設而言,會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只有不斷的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并且從多個角度上深化鄉村振興戰略,構建出完善的發展機制,才能為群眾文化的建設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為鄉村地區的群眾提供更加多樣性的文化資源保障,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在文化層面的重要內容,所以群眾文化的建設要從鄉村地區的基層著手。當前伴隨著鄉村地區基層建設的深化與發展,基層文化建設也逐漸向著更加繁榮的方向發展,但是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在后續的群眾文化建設中,政府管理部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調整,并且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的相關保障,推動和引導基層發展,進一步的提升群眾文化水平,提升群眾的整體素質。目前群眾文化已經得到了農村地區群眾的廣泛重視,所以群眾文化的相關工作者要從多個層面上著手進行改善,更加完善的改變群眾文化在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