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陶 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瀏陽高級技工學校
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經濟形勢在不斷的變化,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對于人才的需求在提高。本文的研究結合當前湖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從高職院校目前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以及培養機制下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構建與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質藍領培養機制,以此來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開展,全方位的讓職業教育的發展,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區域經濟。
過去藍領主要指代的是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因穿藍衣服而被稱作藍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的藍領的表述不再是狹隘的,而是延伸到了社會新興行業和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目前藍領不僅指代的是從事技術的人,還包括一些具有生產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和復合型的技工人才。高素質藍領指代的是掌握了專業操作技術,可以達到手腳備用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他們往往為生產建設多個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幫助,甚至還包括一些高級工技師以及技能型、知識型、復合技能型的人才。
高素質藍領的人才普遍都接受過高等職業教育,在經過專業的培養之后,具備了應用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的理論知識并具有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高素質藍領人才指代的智力與技能的提升,不是按計劃聽安排來完成。而是面對紛繁多雜的建設環境,依據個人的素質和管理能力中不斷找尋辦法。因此目前高素質藍領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成為了推動制造業和社會建設的主要動力。
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國家行政部門把高素質管理人才作為主要的職業培養目標。目前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數量和學生規模也在不斷的增長。職業院校的質量年度報表顯示,2019年底全湖南省的高職院校63所專業學點1587個,全日制在校生48.4萬人。
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針對職業教育講話中,提出了要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改革方向和建議。隨著目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情形來看,職業教育發展短發展歷程無法匹敵,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方面的實訓經歷和實踐經歷都存在弱勢和不足之處。此外不同層次的教育工作者社會地位依舊存在著現實差距。大部分的企業和公司更注重社會認同度較高的院校畢業人才,甚至有些職業院校不甘心辦高等院校,也不愿意在院校中出現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術的字眼,而僅僅的將職業教育與院校作為發展本科院校的跳板。除此之外,高素質藍領人才的聲望和社會地位較低,未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尤其是面臨2019年底所爆發的新冠肺炎病情的影響下,致使很多學生就業難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在當前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就業人數和需要就業的人數在不斷的增高,而就業崗位在不斷的減少,尤其是疫情的影響下很多應屆的畢業生就業現狀難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問題。調查顯示我國2019年度的高職生僅占高等教育在線人數的39.45%,而這些人中直接參加工作的人數普遍較低。面對著就業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湖南省經濟社會形勢的影響。因此,需要結合高等院校職業教育的發展弱項,不斷拓寬教育發展思路,改革教育發展進程。
2000年起始湖南省的經濟呈現了快速的發展局面,經濟建設日益穩定,2019年湖南GDP逼近4萬億元同比增長7.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但是在職業教育方面的政府投入力度不大,財政撥款較低,無法滿足職業教育的規模擴大和質量的提升,就調查顯示,僅2018年我國全國高等教育總投入就多達14,110億元,同比增長6.22%。但高職院校所拿到的教育經費普遍較低。
從2018年到2019年湖南省高職院校的調研情況來看,學校的經費85%都來自于學生的學雜費和學校的財政補貼,因此,雖然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是模式開展力度不大,社會資源向高素質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傾斜力度不大。即使設置了專項的專款基金,但是設置數額較少,職業院校的投入缺乏,致使藍領人才培養不足。
企業辦學、合作育人的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促使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斷形成和發展,湖南省近幾年來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的發展機制,打造了多個校企合作的平臺。例如二級學院產業園區,形成了校中廠廠中校的人才培養平臺。目前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湖南省有多個校企合作的職業院校和職業團體建立了多種實訓基地,形成了學徒制和雙元制的培養機制,以及部分院校也形成了訂單培養的教育模式。
雖然校企合作的發展不斷呈現新的樣態,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進展仍未形成,就目前來看,大部分的企業想要合作的學校偏向于普通高等院校。湖南的職業學校在尋求企業合作的狀況下,各大用人單位對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導致積極性不高,大多數是被動的接受,不愿意參與人才培養的教學監控和教學監督。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難保不存在職業學校一頭猛扎,但企業不重視的現象。面對當前校企合作,大多數停留在利益往來的層次,即企業給學校提供實踐場地和設備以及實踐經歷、實訓基地。學校向企業輸送高素質管理人才的教育體系,但是缺乏校企的深度融合,沒有形成開拓創新、共生共享的深度合作體系。
大部分的校企合作是階段性的、臨時性的,缺乏穩固的交流與合作,導致校企雙方的政策法規和資金機制受到多方面的遏制。合作方式和合作途徑太過形式化,缺少表面層次的合作,雖然各單位會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但是學生的技能水平有限。實訓教育往往跟不上企業的計劃實施,這就導致對企業生產產生影響。
雖說湖南省部分教師規模和教學質量在不斷提升,但是雙師型教師的隊伍始終是各高職院校追求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湖南職業教育的發展。雙師型教師的人才數量不足,多數職業院校的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任教,雖然教師的理論知識扎實,但是不具備企業工作的實戰經歷,導致學生學習狀況較差、教育成效不佳。在課程開展時,教師無法帶領學生們真正體驗生產第一線的經驗和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承擔了較繁重的教育任務和工作壓力,使得教育培訓趨于形式化。
社會輿論引導的環節下,可以注重個體的價值觀的形成和約束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藍領社會人才的地位依舊較低,職業認同感缺乏,面對如此情況,政府應當積極努力引導,營造尊重勞動者和崇尚勞動技能的輿論氛圍,利用網絡媒體和職業媒體的大幅報道,不斷宣傳高素質管理人才在湖南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為全社會營造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管理人才培養的氛圍。要完善對藍領人才的社會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健全藍領隊伍的職業晉升渠道,真正為高素質能力人才的培養提供激勵機制和保障,促進高素質藍領人才隊伍的建設。
湖南省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增快的情況下,針對目前職業院校辦學經費少的問題,可以加大財政投入,由于各職業院校被不同行業分管造成撥款標準不同,具有的同等社會職能和各職業院校的財力撥款區別較大。政府需要加大對于藍領人才的培養機制,使政府成為藍領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主要投資者。除此之外,政府要積極建立職業院校專項培養機制,用于推動高素質管理人才的發展,鼓勵各院校多渠道的籌措資金,努力提高高素質藍領人才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一個經費監控體系,運用法律手段,對于教育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督,確保經費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夯實職業教育的內部力量,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職業院校,可與用人單位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的合作模式。將學校的理論教學和現場實際訓練相結合,將在校學生真正培養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藍領人才貫穿于藍領人才培養的發展體系。校企合作模式下,雙方應該相互溝通,共同制定藍領人才培養計劃。做到教學一體化、生產實訓同步化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準則;用人單位只要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為學生們提供生產一線的實訓場地,提高學生的學生技能。校企合作方面也要加強對于訂單式人才的培養,結合企業所需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努力提升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建設方針。
雙師型是同時具備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技能的復合型老師。職業院校想要發展,想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首先需要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人才。目前的湖南職業院校可分專業分階段的為教師制定素質提升安排策略,安排教師到崗實習培訓,對于新進的教師特別是應屆畢業生,要統一安排生產崗位的實訓。職業院校可以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固定時間到學校教課,形成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相互學習、相互輔助,共同攻克科研難關的現象,為企業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芙蓉工匠”指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高級技能人才品牌,是支撐湖南大力發展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的領軍人才。通過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來提高“芙蓉工匠”培養質量,增強“芙蓉工匠”的就業創業能力,優化湖南高等職業技能人才結構,提升湖南職教服務社會的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當前湖南經濟的社會形勢,要不斷的打造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策略和方針,深化教學能力與教學理念改革,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明確辦學地位,讓人才培訓真正服務于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