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昊/南京醫科大學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愛國奮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團結引領服務知識分子的舉措,2018年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印發通知,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高校是知識分子和高層次人才云集之地,作為醫學院校的知識分子素有報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情懷,在人才引領、奮斗奉獻、發揮作用、服務社會等方面有著更加廣闊的空間,大有可為。這項主題活動部署已經一年多,也成為當前乃至今后多地組織(人事)部門的一項持續重要抓手工作,有必要在各單位不斷實踐中及時總結回顧、探索前行。
南京醫科大學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省政府共建醫學院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黨委結合高校特點和醫學院校校情,做好頂層謀劃,落實落細活動內容,做好全面部署。一年多來學校結合醫學院校實際和行業特點,注重政治引領,凝心聚力,引導中青年教師和高層次人才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融入健康中國和健康江蘇事業,融入高水平大學建設,胸懷祖國、愛校敬業,開拓創新、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建校85周年,把組織領導、宣傳解讀、學習研討、崗位踐行、典型引導等一系列工作落細落實。
醫學院校有其高校的一般共性,可以從謀劃部署、加強政治引領吸納等一般共性上做文章,但更可以從富于行業特點和院校特色的兩大入手點進行發揮,一是典型宣傳,講好醫學人自己的故事;二是崗位踐行,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醫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
中央要求,“要發揮典型引導作用,積極開展踐行愛國奮斗精神先進群體和個人選樹工作,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在這方面,醫學院校選樹學身邊典型易鮮活生動立體:一方面向醫學先賢和杰出校友學習,加強對醫學史、校史上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的挖掘、研究、詮釋、學習。落成大型壁畫“醫脈”,直觀展示醫學事業發展薪火相傳的歷史。在校園里建成三位醫學先賢的“傳道”雕像:我國寄生蟲學的開拓者洪式閭、我國現代兒科學宗師顏守民、我國公共衛生學的奠基人邵象伊。培育涵養師德師風從新職工抓起,學校在“傳道”雕像前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通過莊嚴難忘的儀式感從職業生涯起點之始激發愛崗敬業、奮斗奉獻的熱情和責任感;另一方面,選樹并向身邊典型學習。堅持舉辦“感動南醫”人物評選至今,發掘廣大教師回歸育人初心、立德樹人、治病救人、大愛無疆的感人事跡和群塑群像,舉辦“感動南醫”人物頒獎典禮,在全校發出向先進典型學習的號召,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校報深入開展宣傳,組建先進典型事跡報告團在校內和各附屬醫院巡回報告,掀起學習熱潮。舉辦“閃光的師德”主題演講比賽,立德樹人的校園師德典范故事在演講中傳播感染更多人的心靈。
多年來,學校深入實施“最美南醫人”宣傳工程,多角度、多平臺、深層次陸續對100多名“最美南醫人”典型群像,其中不乏醫術精良、仁心仁德、知行合一的高知識群體和高層次醫療專家,通過尋找、宣傳、學習、講好高校知識分子愛國奮斗奉獻故事,弘揚富有醫學特色的人道、博愛、奉獻精神,爭做先進,產生積極正面、持續深遠的影響力。學校連續第四年開展“教學名師/名醫”遴選,舉辦講壇,邀請名師名醫與學生共話人生,用高尚師德醫德,鑄魂育人,引領廣大學子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和奮斗價值融入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需求,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醫學院校鼓勵引導師生發揮院校專業、學科、人才優勢,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廣泛開展義診服務、對口支援、咨詢服務、建言獻策、精準扶貧、社會調研、社情考察等主題實踐活動,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健康中國”“健康江蘇”和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承擔高校應有之責任。學校多年來形成了統一戰線醫療專家“基層服務行”、暑期大學生和博士團“三下鄉”社會實踐、援疆援藏援非、扶貧掛職、科技鎮長團服務、應屆大學生地方選調等工作制度和品牌活動。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1、發揮醫療資源優勢,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學校連續選派干部赴江蘇省蘇北地區扶貧,多方牽線搭橋,整合學院、及附屬醫院資源開展精準幫扶,開展養老照護志愿服務與教學科研合作,建立當地大學生實踐與教學基地,組織附院專家教授對當地醫院骨干醫生進行系列培訓,團隊開展大型義診,為當地群眾提供健康咨詢服務。
2、發揮理論研究優勢,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庫支持
作為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之一,學校依托健康江蘇研究院,圍繞群眾健康需求增長、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和生活方式變化等開展理論和政策研究,舉辦第四屆健康江蘇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為我省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著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健康教育與促進、培養全民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城鄉健康養老服務、創新發展健康服務業貢獻學者智慧。
3、發揮專業人才優勢,為重點地區提供醫療支援
學校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和人才儲備,校院聯動,通過長期開展社會實踐、扶貧掛職、義診服務、健康咨詢等方式,黨員干部、高層次人才、骨干教師示范帶頭,黨組織凝聚號召,廣泛服務于公共衛生和群眾醫療健康。學校新疆籍同學組成的一帶一路健康宣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小分隊戰高溫、活躍在天山南北2000多公里行程內,用普通話和民族語言同時開展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宣傳、進行義診咨詢。校慶前夕組織26家附屬醫院舉行“守初心、擔使命、惠民生”千名專家義診。學校響自2018年啟動最新一輪赴新疆克州、伊犁州醫療援疆工作以來,不斷加強兩地醫療衛生領域合作,全面提升當地醫療技術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學校一附院領銜的江蘇省援疆醫療隊探索江蘇“組團式”援疆模式成效良好,“潤心計劃”為新疆克州心臟病患者所在的170多個家庭送去希望,培養起當地一支德術并舉“帶不走的醫療隊”。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人才團隊發起的“心佑工程”,為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專項免費施救,遍及新疆、蘇北行、青海、陜西等,篩查10000多名疑似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治確診患兒200多名,為服務“健康中國”貢獻高校之力。
在醫學院校,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強化崗位擔當踐行,從上述南京醫科大學的實踐路徑中我們總結得出: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多方合力。只有形成上下合力、立體多元的格局,才能把廣大高校知識分子充分發動起來、貢獻力量;二是要結合醫學院校行業特色,把愛國情、報國志與榮校濟世、服務全民健康結合起來,既學公共典型,又學校史先賢、學身邊典型,使愛國奮斗精神和建功立業活動落地落實、易學易感易行;三是崗位踐行是終極目標。高校知識分子要結合本職工作和行業特點開展崗位創新、崗位建功、崗位奉獻,在實踐中踐行愛國奮斗精神。作為醫學院校還將充分調動廣大高知群體的積極性,身先士卒、為人師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材,培育出更多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奮斗者,在國家急需、社會期盼、醫療衛生行業需要的地方和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