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行/《體育教學》編輯部
庚子鼠年、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震蕩全國。非常時期,面對疫情,全國各地的體育教育工作者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扼w育教學》雜志對全國多位學校體育工作者進行采訪,讓他們描述近段時期所做的工作,并表達了他們疫情結束后的希望。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室 馬凌 樊偉 田晶 李忠誠)
疫情暴發以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帶領各區教研員迅速投入到體育課程資源的準備、備課及上線等工作。體育與健康學科還創建了“北京體育教研”微信公眾號,從2月17日開始,每天為學生推送一課?!氨本w育教研”公眾號設計了“精彩回顧”“學生秀”和“家庭秀”三個板塊,既有學生居家體育鍛煉課程,又有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內容。從平臺反饋情況看,所推送課程的閱覽量已達到1.7~5萬人次。累計關注用戶4369個。每天有800多次分享。從目前上交素材的情況看,各區體育教師、學生、家長都積極踴躍參與。
為確保平臺發布視頻信息的思想性、科學性、導向性和專業性,特建立了標準化審核流程:體育教師-區教研員-市教研員-學科專家。凡準備上線的教師,教研室會提前下發“北京體育教研”公眾號視頻要求、文本體例等,請教師們提前準備,由區教研員審核后提交,市級教研員進行審核與校對,每天8:30準時發布課程。在這期間,各區體育教研員、體育教師積極踴躍,非常令人感動。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體育教研室 何雪)
大疫當前,齊心戰“疫”。自2 月2日接到市、區級“上線”備課通知后,我們迅速在研修群發出信息,老師們自愿報名,當天就組成了4個備課組。短短的5天有31位青年教師分別參與了4個項目的備課組。從組建到備課制作、上交成品,5天里老師們夜以繼日、無休無眠,按照部、市、區不斷更新的要求,不厭其煩反反復復修改,高效率的編排動作、編寫文字、制作視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在老師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團隊相互協作、相互支撐中堅持將一件事情做完,并將這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在這短短的5天,我們成功提交了8份高質量的視頻資料,有4位老師的視頻通過嚴格、高標準的遴選在第一批市級課程中上線。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藝體教研部體育教研員 李玉榮)
非常時期,面對疫情,我和體育教研員邢飛利用休息時間組織哈爾濱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行動起來,以“停課不停練,每天鍛煉半小時,遇見更好的你”為主題,開展假期體能天天練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學科名師工作室教研團隊研究、指導、輻射的優勢,組織一批專業能力強的體育教師錄制居家鍛煉小視頻,利用學科公眾號、網絡平臺及線上軟件等媒體資源,引領九區、九縣、學校三級教研團隊,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宜的鍛煉內容;采取科學、實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全市中小學生在家因地制宜地開展每天半小時身體鍛煉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的侵擾,打贏這場防疫、控疫戰!
(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中心小學 周晨光)
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和我的團隊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各種溝通。結合2008年團隊在四川汶川地震期間,奔赴災區進行師生心理撫慰的經驗,我們分析疫情期間學生家長社會人群最需要的是什么?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這個時候能提供的引領示范和榜樣作用又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居家體育,是以家庭為點位,家庭成員為主體,家長為主導,兒童參與的,有情境、有創新、有故事、有溫度的居家鍛煉與心理撫慰活動示范和引領。幫助、引導大家參與其中,做到生活中來,簡單有趣,形象生動的故事化呈現,使之樂于參與、樂于付出、樂此不疲。正所謂扶上馬送一程,繼而獨立策馬揚鞭,從而實現身體的健康、心理的疏導與心智的解放。
在只能居家的特殊小環境里,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和手段,為大家提供創新和示范,優質而貼近生活的有趣多彩的體育與游戲,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因為它可以幫助迷茫壓抑和糾結恐慌中的人們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標。
(浙江省玉環市坎門第一初級中學 葉海輝)
我們工作室依托體育學科的專業優勢,推出《居家體育鍛煉指南》系列視頻,工作室學科帶頭人章奕(三門縣第二高級中學)、胡娟(蕭山區高橋金帆實驗學校)、董瑜(瑞安市外國語學校)、陳婉娜(玉環市坎門一中)四位老師直接參與了微課的制作,并在當地的空中課堂進行播放。制作的微課集運動、健身、趣味、娛樂、親子互動為一體,滿足了日常居家健身需求,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單人做,可合作做,也可一家人一起做。同時,也提供針對初三中考體育項目的鍛煉方法。
(江蘇省南通中學 潘雪峰)
在這期間,我組織工作室全體老師進行了“不見面運動會——客廳運動”案例征集活動,要求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位成員做好客廳運動的帶頭人、居家鍛煉的指導者。在活動案例征集時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科學性、可操作性、趣味性三者合一,一定要快樂。因為我們考慮到疫情防控戰役之中,居家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焦慮、迷茫、緊張、煩躁等不同的負面情緒,如果這個時候還是一種枯燥、單一的練習甚至是任務,那很可能適得其反,所以練習手段和方法必須有趣、便捷,首先就是要吸引孩子和家長動起來。工作室的教學主張是“快樂的體育課堂”,平時在練習方法和設計上有著較多的研究,也特別感謝工作室的成員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把“快樂”從操場帶到了客廳,并惠及了千家萬戶。
(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仁德第一小學 張世華)
“停課不停學,運動不停歇”,我和我的團隊積極行動,根據學生年齡、水平段特點,通過前期與全國體育優秀教師交流,結合地域差異和學生需要,立足于居家小場地(客廳、走廊、陽臺、沙發、床),利用居家瑜伽墊、泡沫墊和小物件等創編各種小游戲、設置體能加油站、親子活動等內容,以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身心鍛煉;我們還結合地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游戲特點,將校園民族集體舞——原地踏點步舞、兔子舞和拋繡球舞通過加工處理移植到家庭環境下,將舞蹈融入運動,結合健身操,通過上肢的舉臂、振臂、擴胸、軀干的屈、伸與下肢的蹲、踢、跳躍和移動等一系列動作進行科學有效鍛煉,達到鍛煉身體和舒緩情緒的目的。我們的鍛煉內容更多立足于居家特點,遵循安全(鍛煉時應避開障礙物)、有趣、健身、文明(不影響他人休息)的原則下,每天上午9:30—10:00半個小時,開展熱身運動、兔子舞(拋繡球舞)、親子運動小游戲、體能練習(以發展柔軟、靈敏協調、平衡性、力量和移動素質等不同運動負荷的單個體能)、拉伸放松操等系列鍛煉內容。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藝體教研部體育教研員 李玉榮)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平安無事,是因為有人為你逆行擔當。疫情結束后,希望能和學生在操場相見,期待藍天、綠樹、跑道、老師、學生,我們一個都不少。
作為體育工作者,疫情結束后,我們一定要增強自信心,加強身體鍛煉,恢復身體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指導體育教師做好學生的身體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至少有一個自己擅長的體育鍛煉項目,保持身體健康,培養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會鍛煉,科學鍛煉,享用終身!
(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中心小學 周晨光)
放眼望去,我和大家一樣都期待疫情早點兒結束。而當疫情結束之時,我最想或是最期待的事情是有多少孩子、有多少家庭、有多少社會人群樂于參與我們提供的這些活動。有多少人養成了積極健康陽光的鍛煉習慣,又有多少人開始重新認識體育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有多少老師真正在疫情當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創新奉獻社會,通過和伙伴們的融合奮進,真正獲得了眼界、視野、胸懷、價值觀上的主動提升。而我真正期待的是,社會開始重新認識體育,認識到教和育的不同價值、體和育的哲學關系。
(浙江省玉環市坎門第一初級中學 葉海輝)
當下,我國很多學校關注學生體質健康,并為之付諸積極行動。但應試教育帶來的升學壓力仍然很大,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沒有更多時間去參加體育活動,學校體育還處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我們都知道青少年體質關乎健康,關乎未來,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都知道學校體育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直接肩負著增強學生體質和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的使命。為此,經歷本次疫情之傷痛,各級各類學校應采取切實措施、大力加強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做到落地有聲,實實在在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上去,而不是找種種借口和理由來搪塞。希望疫情盡快平息,讓一切恢復正常,也借疫情之風,讓學校體育的春天再次強勢到來。
(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仁德第一小學 張世華)
疫情過后,希望我們的體育教師能夠站在科學體育健康生命服務生命的視角,為學生開啟一盞指路明燈,“讓運動成為習慣,讓生命更加精彩”——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夠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參與體育鍛煉,愛上體育課,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夠重新認識體育。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將體育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堅持,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強健的體魄,人人擁有體育,人人都有健康,人人都懂得珍惜和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