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憲明
教師課堂觀察是指授課教師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敏銳的感知,及時發現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在此基礎上做出調控,以謀求學生課堂學習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善,進而實現課堂教學向更深層次改進的目的。教師課堂觀察是從觀察到的現象開始,聚焦現象的關鍵點,有利于積累教學經驗,積淀教學智慧,淬煉專業技能,從而實現有效的教。課堂觀察以經典案例為載體顯性化呈現,并將由此形成的經驗、智慧、技能刻進神經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回路,內化為教學本能,當課堂教學中再次遇到類似情景時,教師能夠不假思索地迅速、從容、靈活應對。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非常豐富,而不同的表情代表著不同的情緒,反映著迥異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意識地變換課堂中的空間位置,以便能夠客觀地觀察到學生的真實表情及其細微變化,并透過現象定神分析,迅速讀懂學生內心的想法,及時把握其學習的變化和動向,靈活調控課堂節奏或變換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如三年級《障礙跑》一課,組織學生分4組魚貫練習踏、跨、鉆、繞組合動作時,教師發現僅僅練習了2分鐘,學生臉上洋溢的笑容不見了,學練積極性明顯降低,于是便引導學生改變器材的高度(增加踏、跨障礙的高度,降低鉆障礙的高度),提高練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練熱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學生的學練情況是真實反映學生學會和會學的關鍵,是教師糾正錯誤、改進教學、客觀且準確評價的重要依據。學生的學練包括整體學練、自主學練、合作學練等形式。
1.觀察整體學練,施行以評促學
觀察學生整體學練情況,教師能把握學生動作技術的掌握程度和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教師通過觀察學生整體學練情況,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多元、靈活、針對性強的評價能夠起到以評促學、以評促練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努力學練,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術。如《50米快速跑》一課,教師通過觀察發現身體條件好的學生練習中不認真、不努力,于是改變評價策略,不以用時長短、速度快慢作為評價標準,而按照進步幅度、努力程度、練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進步幅度大、努力程度高、練習態度端正、對技術動作精益求精的學生更高的評價。這種評價策略的改變不僅創設了良好的學練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還促進了學生的體育品德塑造。
2.觀察自主學練,實施針對性指導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全面、深入地抓住重點和關鍵點的觀察,能捕捉到教學的關鍵信息,即看清需要幫助的學生和學生需要幫助的方面,弄清普遍性或個性化的問題,便于實施針對性指導,真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動作技術的有效方法,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如,三年級《障礙跑》一課,教師組織學生分4組循環練習踏、跨、鉆、繞單個過障礙動作。教師巡回指導時,觀察到第一組學生練習鉆過障礙(欄架),有50%左右的學生碰到頭或差點碰到頭,于是及時提醒“降低重心,低頭”。第二組練習開始后,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此時筆者意識到:剛才講解示范時由于4個動作分別講解示范,間隔時間稍長,學生注意力被分散,盡管重點講解示范了鉆的動作要領,但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缺少必要的體驗練習,對欄架的高度沒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導致到達障礙(欄架)前沒有充分地降低重心,忘記低頭。于是筆者暫停學生的練習,對動作要領重新講解,慢速示范鉆的動作,且重點強調“降低重心,低頭”這一要領,并要求第一次練習時采用走到障礙前鉆過去,第二次慢跑,然后中速跑,最后快速跑練習。這樣經過講解、示范、強調、由慢到快練習后,每一組學生都能“降低重心,低頭”鉆過障礙。
3.觀察合作學練,改進學法指導
合作學練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為中心,突出個體地位,帶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導向的同伴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活動。其目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練效果,提升合作意識和能力。教師在觀察合作學練時要重點關注學法是否有效,小組內成員是否能各盡其責、優勢互補,是否能有序、有效進行傳、幫、帶,是否能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如《障礙跑》一課,教師組織學生分4組進行踏、跨、鉆、繞4個動作過障礙組合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時觀察到其中的一組,一名學生練習,其余學生站在本組側面觀察并提醒技術要領的關鍵點,學生的動作質量明顯提高。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練習現象及時調整,要求其他組如法炮制,學生在同伴的鼓勵和提醒下練習積極性和效果明顯提升。教師靈活把握教法與學法的動態發展關系,根據學法及時調整教法,及時改進教學,變換學練方式,加強學法指導,有效提升學練的質量。
學生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的評價方法之一。課堂上,筆者發現學生在自評和互評時常常無話可說,不知如何評價和表達評價的具體內容。于是,筆者在組織評價前提醒學生關注同伴的學練情況,積累評價素材,指導學生按照評價的基本流程(描述事實——優點——缺點——建議等),以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為參照系,梳理評價內容時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態度和方法,特別是重點指導學生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和反思靈活調節學習,使學習和評價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不間斷鏈條。如《小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筆者組織小組評價,其中一位組長作如下評價:我們組共10人,其中7人傳球時能做出蹬地、伸臂、屈腕、撥球動作,且從下到上的用力順序正確,3人僅僅能做出伸臂、屈腕動作,動作稍顯別扭,大家練習時能相互提醒指正,每個人都能認真聽取別人的建議并盡力改正,因此進步很快。
學生課堂觀察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自己主動仔細觀看教師、同學的示范以及同伴的學練情況,從而達到快速學習并掌握動作技術與練習方法的目的。學生課堂教學中主動地、有目的地觀察是其會學習的一種表現。
多元示范是指教師上課時采用多種多樣的動作示范方法,具有強化認知、建立動作表象、修正初始動作、促進動作定型、激發興趣、激勵提升的作用。多元示范包括教師示范、優生示范和正誤對比示范等。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元示范,針對性地引導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有效提升學習實效,達到學會、會學和樂學的目的。
1.觀察教師示范,明確技術精髓
教師示范是教師教授新的技術動作或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時經常運用的方法之一。教師在示范時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重點觀察身體的某一部位動作,注意動作的方向、順序、路線、力度等。如《小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筆者示范時要求學生第一次整體觀察傳球時從下到上的蹬、伸、屈、撥用力順序,第二次觀察傳球的手臂、手腕和手指的伸、屈、撥動作,第三次觀察傳球的高度和落點,第四次觀察接球時迎、收動作。這種要求學生帶有明確觀察目的的動作示范,學生更容易建立動作概念,記住技術關鍵,為學練和掌握動作技術奠定良好基礎。
2.觀察優生示范,謀求取長補短
優生示范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的示范方法之一。優生示范具有榜樣的作用,能激發學生學練欲望,輔以教師針對性激勵和指導,學生在觀察中能對照標準找到差距,利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小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學生自主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筆者巡回觀察時發現部分學生不能規范做出伸臂、屈腕、撥球動作。為了糾正這一錯誤,組織2名動作標準且嫻熟的學生相互配合傳球示范,要求其余學生重點觀察手臂、手腕動作,并與自己的動作相比較,取長補短。
3.觀察對比示范,學會固正糾偏
對比示范是用對照的方法,突出顯示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明確正確與錯誤動作的關鍵所在。對比示范的目的是進一步建立和明確正確的概念,強化正確的動作要領,是糾正錯誤動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錯誤動作宜教師模仿且要嚴肅認真,避免丑化學生的動作,切忌讓存在錯誤動作的學生示范,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小籃球:原地運球》一課,學生自主原地運球練習,筆者巡回觀察時發現超過50%的學生,尤其女生運球出現拍打球現象。為了糾正這一錯誤,筆者采用雙手同時演示正誤動作,即右手演示正確的原地運球動作,左手演示學生練習時的拍打球的動作。這種示范學生不但能夠直觀地對比出原地運球動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次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而且有效避免了讓存在錯誤動作的學生演示而遭受其他學生嘲笑的尷尬局面,保護了出錯學生的自尊心。
無論自主學練還是合作學練,學生總會有意無意地觀察同伴的練習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關注觀察的重點和關鍵點,以謀求協同發展、共同提高。如《小籃球:行進間變速運球》一課,一名學生在規定場地內練習行進間變速運球,其余學生站在本組練習者的側面觀察并及時提醒運球減速降低重心和加速蹬地推球的技術關鍵,練習者和觀察者在觀察、提醒中強化動作要領,掌握動作技術關鍵,高效達成技能目標,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