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沈佳民 楊 潔
慕課課程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王莉莉 沈佳民 楊 潔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0000)
對當前慕課課程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現狀和前景進行比較分析,認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慕課課程模式的開展程度不足,需要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入手做工作,改變以往不科學的教學模式,將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真正引入高校的體育課課堂中。
慕課課程;教學模式;體育教學;實踐
所謂慕課是英文單詞“MOOC”的漢譯名稱,指的是慕課。其中,“M”代表的是Massive,是大規模的意思。與傳統課程只有有限數量的學生不同,一門MOOC課程的學習者常常可以達到上萬人。目前有記載的最大規模的慕課參與者數量為16萬;第二個字母的“O”代表Open(開放),慕課的主導思想是以興趣為導向,想學就學、隨時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慕課的學習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生無需長途跋涉,且學習過程不受時空限制;四個字母的“C”代表著Course,這里是強調網絡在慕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行,如何讓學生學得會、學得好、學得有趣,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讓大學生能夠喜歡上體育課,并且在課中能夠學有所成,是我們每個高等學校體育教師的心愿,也是我們進行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工作。慕課作為國內新興起的一種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的范本,正在為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組織并實施高校體育課慕課的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構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教學氛圍、改善高校在校學生的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慕課最早源于國外,對于中國人來說,慕課還是個新鮮詞匯。美國作為慕課的發源地,在推廣和實踐慕課的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在繼承已有經驗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慕課作為舶來品,在本土化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類似于“水土不服”的狀況出現,中國各級別學校在學習慕課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認清并把握好慕課的本質,對美國的慕課教學的歷史“追根溯源”,堅持做到心中有數,并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學會“揚棄”,最大限度地保證慕課在中國本土的開展能夠順利、有效。
對于高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來說,慕課的教學方法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有的巨大優勢。首先,在慕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能夠按照個人不同的學習習慣來安排屬于自己的學習進度,這種模式一旦建立起來了,不僅能夠使學生施展自身特長,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其次,網絡學習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反饋的及時性。如我們所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會讓后進學生不能與課堂進度同步,這些學生往往會在與整個課堂的疏離中逐漸喪失信心,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進度對于學生來說的不可控性,但是慕課的時空課堂形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這種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慕課的視頻教學中解決問題,逐漸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動者,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被動者。
人們常常將慕課稱為教學界的“破壞式創新”,意在說明慕課在實際操作上與傳統課堂教學的顛覆之大、差距之大。某種程度上說,慕課讓大規模線上教學成為可能,使學生在選擇和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慕課事實上是將學生獲取知識的環節放置到了課堂之外,在互聯網上完成,而寶貴的課堂時間則用來幫助學生理解、消化、吸收課堂所學的知識,從此以后,課堂將不是由教師人為制造的高壓態勢之下的“填鴨場”了,而是轉而成為了學生與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的地方和處所。
很多人認為,慕課在操作手段上與與國內曾經盛行一時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并無不同,慕課在國內廣受重視與好評不過是“外來和尚好念經”所導致的。筆者曾經也對這個問題抱有疑惑,通過認真的比對研究,最終筆者認為,兩者并不能等同視之。雖然在具體的操作手法和流程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事實上,兩者所秉持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慕課在操作中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進行大規模網上教學的目的在于節省學生的時間,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意愿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在這里,教師不再是傳統課堂中的主導,反而從一個權威的知識發布者轉型成為了一名學生學習的督導者,成為了學生學習和進步的促進者,這與傳統的“先學后教”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從大學體育課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處于一個被督促的位置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愿意留在室外操場上進行枯燥的統一練習,甚至在大學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過往的學習經歷中已經掌握了體育課上正在講授的某些知識和技能,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中學時期的各種原因,缺少一定的體育鍛煉和技能練習,導致他們無法與班級學習進度同步,而這種現實差距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甚至對體育課產生消極的想法,逃避體育課程。因此,在筆者看來,在初中高中階段可以適度地引入慕課,讓慕課起到調劑學生們在枯燥的應試教育生活中產生的情緒的作用,而在更加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里,尤其是在體育課堂上,引入慕課則是一種改革課程,以迎合學生接受知識習慣的必要手段,尤其慕課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減少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時間,將教授新知識的過程放在線上進行,在線上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團體合作、溝通交流乃至自學的能力。
利用視頻教學是慕課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特征。多年前,有學者和一些教師就曾經就這個課題進行過探討,并已經有一部分成果。但是囿于時代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的有限性,上個世紀的視頻教會還僅僅停留在廣播電視教育階段,與大規模的共享型視頻教學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在我國,小范圍的視頻教學就體現在了以函授教育為代表的一大批職業教育和夜校。隨著互聯網及其周邊技術的日益成熟,慕課讓更多以視頻教學為基礎的交互式學習成為了可能,這種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模式,也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了更大的生機和活力。慕課在高校體育課上的應用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大學體育課一般都是以網球、排球、健美操等項目的教學為內容,這部分內容專業性比較強,如果在錄制網絡教學視頻的時候,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同一個時間里講授很多的動作技巧而不注意分解,則會造成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動作要領,甚至有可能會因為動作太難而放棄學習。通過翻閱大量的慕課相關視頻資料我們發現,包括慕課的創始人薩爾曼·汗在內的所有曾經或正在進行慕課教學視頻錄制上傳的作者,他們的作品無不是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大多數視頻僅僅只有幾分鐘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十分鐘左右。視頻內容大多以問題開篇,整段視頻都圍繞解決這個問題展開,一般都以節奏明快、剪輯利落為特征,針對性很強,并且區別于一般網友制作的娛樂性質的、題目語意模糊的視頻,這些用于慕課教學的視頻題目非常明確,最大限度避免了學生在搜索過程中所可能出現的種種誤會,查找過程非常方便;此外,在錄制視頻的過程中,制作者對于長度也會有所控制,力求使之更符合青年人的認知規律。
國外慕課教學視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在整段視頻中,觀眾只能看到講授者的手,這只手不斷書寫教學相關的符號,這些符號緩慢地填充整個屏幕,并且伴隨著這種書寫和填充,畫外音作為講解也會適時出現,為學生們解答某一步驟中可能出現的疑問。薩爾曼·汗曾經這樣解讀這種表現方式,他說:“這種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講臺上為你講課,它讓人感到貼心,就像我們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起學習,并把內容寫在一張紙上。”
然而,相比起來,我國上個世紀電視錄像帶教學時代最經典的場景卻是這樣的:一間空曠的教室里,一個有了點兒年紀的,甚至有點兒禿頂的老師穿著不太合身的西裝在刻板而又滔滔不絕地自說自話般講述,相比當下的慕課方式,前一種模式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對于自主學習狀態下的學生而言,就更是一種考驗了。
通常來講,大學生在學習某個運動技術時,其學習過程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是信息的接收,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產生互動,彼此影響,而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先通過視頻網絡自主學習,再把對某個技術動作的重難點與老師深入交流、探討;第二部分就是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消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對學生課外指導的缺失,往往會使學生對某些難點疑問感到無奈,挫敗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慕課卻從根本上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顛覆式的重構。以往和老師面對面親自完成的接受信息的過程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的第二個階段,并且,由于基礎知識的教學已經由學生自主完成了,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更多相關技術動作的細節探討。
當前,要想讓慕課推動我國教學改革發展,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從這幾方面做出相關準備。
在進行慕課的相關研究和嘗試的過程中發現,慕課的建立是個大工程,不管是錄制制作視頻、編排改革后的課堂內容還是在課堂教學前需要準備的各種資料和知識儲備,這一系列工作對于老師和學院的行政工作者來說,都將是巨大的考驗,如果沒有強烈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沒有“積微速成”的信念就不會有后續的慕課的成功和延續。
觀念應先行于行動。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并沒有專門從事體育教學,他們相對于帶班上課,在科研與運動隊的付出更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對課程改革缺乏動力,不想花過多精力和時間去探索課程改革和深入課程研究。
事實證明,怎樣的教育觀念支配下就有怎樣的教學面貌。現在,相當一部分很老師在過往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已經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具有了固定的模式和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改變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不好的地方,就要求高校的體育老師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下定決心“革”自己的命。
在當前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大學生對電子產品和網絡信息接受度很高。但大部分高校的體育老師他們在少年時代基本不知道電腦為何物,在成長過程中從沒有認為電腦需要成為正常生活所必須的東西,從心理上來說,老師們缺乏與信息技術的親近感。所以即使視頻可以由第三方制作,但假如老師不具備相關技能的話,推動慕課的發展也是很困難的。
舊有的評價教師教學成果機制是基于應試教育背景之下的僵化考核機制,想要鼓勵慕課在大學中的推廣,就要打破當下與慕課不適應的評價機制,徹底打破以往只是單一的老師評價學生成果的做法,嘗試去建立一種多元的評價體系。由于在慕課的課堂中學生能夠觀看多個教師的視頻資料,因此,應該認定那些順利通過學習的學生都得到體育課學分。這樣一來,優勢教育資源得以被更多的人共享,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平衡也能夠找到實現的途徑。
慕課這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上說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種革命式的顛覆。得益于互聯網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國外先進理念的本土化利用,慕課課堂正在走進高校的體育課,成為我國體育課課堂教學歷史上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一方面大力頌揚這種有益的嘗試,另一方面也必須要看到當前慕課課堂在推廣過程當中所面對的一系列主觀和客觀的問題和考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每一個高校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將發揚和推廣慕課課堂當做當前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來做,爭取讓學生受到更好的體育教育,讓大規模的視頻教學在高校體育課堂上成為現實,讓教育公平和教育現代化不再是一個寫在紙上的夢想。
[1]謝家成.慕課應用所需要注意的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13-14.
[2]崔剛,盛永梅.慕課在體育課教學中的幾個應用途徑[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13-17.
[3]梁茂成,文中.慕課應用教程[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2-7,
[4]胡寶.慕課概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5-2.
[5]李德超,王克非.慕課與大眾體育運動[J].現代體育,2012(2):18-19.
[6]謝成.慕課視頻資料庫的建立與運用[J].青年教師,2004(3):19-21.
[7]崔沙梅.慕課應用的標注[J].清華大學學報,2000(1):24-27.
[8]梁金.慕課實操教程[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5-17.
[9]崔永梅.慕課的應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88-92.
[10]梁茂中,許金.高校現代化體育課實操教程[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78-79.
Practical Study on the MOOC Course Mode in PE
WANG Lili, etal.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0000, Xinjiang, China)
石河子大學2018年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項目編號:JGZ-2018-3)。
王莉莉(1981—),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沈佳民(1994—),碩士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