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利民 賀金香 鄭培樂
籃球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及其預防對策
尹利民1賀金香2鄭培樂3
(1.上海市古美學校,上海 201102;2.梁寶寺中心小學,山東 嘉祥 272404;3.閔行區中心小學,上海 200240)
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參與學生籃球運動的運動損傷進行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旨在引起籃球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視,將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籃球;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隨著競技體育賽事舉行的頻率越來越高,運動員的訓練周期也隨之縮短,短期的訓練與高頻率的運動競賽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運動員所承受身體的負荷越來越大,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大,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籃球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進度,還會影響學生的考試及其發揮,甚至對學生完成學業不利。本研究通過分析籃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原因,提出預防對策,以減少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的受傷情況,使學生身體健康地進行籃球運動。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參加籃球運動的學生。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Sciencedirect等數據庫中分別以“籃球”“運動損傷”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查閱與籃球運動損傷的國內外文獻十余篇,并對其進行分類、總結、歸納。
1.2.2 專家訪談法
就籃球運動的損傷問題,與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的有關專家進行訪談。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籃球運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適應的調查問卷。發放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30份。調查問卷中問題之間的相關性r=0.98。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3.0軟件對調查問卷所得的數據進行相關處理。
從表1可看出,在調查的130名學生中,參加籃球運動發生運動損傷的運動員為120人,受傷率為92.3%。這表明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情況比較嚴重。
表1 學生籃球運動發生損傷情況
有無損傷人數占比(%) 有12092.3 無107.7
從表2可看出,學生籃球運動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踝關節、髖關節、指關節和膝關節等處。其中,踝關節發生損傷的有3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8.5%,位居第一;膝關節發生損傷的有3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4.6%,位居第二;指關節發生損傷的有2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0.8,排名第三;髖關節受傷的人數有24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8.5%,位居第四。這說明發生運動損傷概率較高的部位與籃球技術動作有直接的關系。
表2 學生籃球運動損傷部位分布
損傷部位人數占比(%) 踝關節3728.5 髖關節2418.5 指關節2720.8 膝關節3224.6
2.2.1 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踝關節是由脛骨下關節面和脛骨、腓骨內外踝關節面構成的關節頭與距骨滑車構成的關節窩構成的[3]。籃球運動速度較快,對抗性強,節奏快,籃球隊員的身體始終處于動態當中,同時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這就使踝關節的負擔加重,并處于非解剖位置。因此,學生在進行教學和比賽時受傷情況較多。
2.2.2 膝關節損傷的原因
膝關節承受著身體的上半身的重量,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膝關節會經受超負荷運動量的刺激,從而引起組織細胞的疲勞,進而導致損傷的發生[4]。在籃球運動中當承載負荷受直接或間接暴力時,可使半月板、骸骨、韌帶等造成損傷[6]。籃球隊員在移動過程中,為了控制住身體重心,膝關節長時間處于超負荷、高度緊張狀態,會導致骸骨勞損和骸韌帶損傷。由于中鋒隊員的特殊技戰術要求,使得膝關節需要承受較大的負荷,因此膝關節損傷在中鋒隊員中的發生率很高。
2.2.3 髖關節損傷的原因
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中鋒隊員在籃下卡位、強打籃下和搶籃板時,會與防守隊員相互推撞,這就要用到腰部的力量。當進攻和防守的次數多了,腰部的活動量就會超出身體負荷,加之運動幅度的增強,就會導致腰部小關節錯位、腰肌撕裂等損傷。我國的中鋒隊員普遍存在著身材高大但肌肉力量差的問題[7],加之其腳步移動慢,造成腰腳用力不協調,在對抗時受到較強的沖擊就容易受傷。學生的籃球能力還達不到我國中鋒的訓練水平,所以就更加容易造成腰部的損傷。
學生籃球運動損傷中最常見的是軟組織損傷,其次是戳傷、關節扭傷,這是由籃球項目專項技術特征所決定的(見表3)。籃球隊員在運動過程中的搶位、接球、搶籃板、掩護、投籃等技術特點,決定了其具有自身特征的運動損傷。
表3 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類型
損傷類型人數占比(%) 擦傷107.7 戳傷2720.7 軟組織損傷3426.2 關節扭傷2519.2 肌肉拉傷2418.5
從表4中可以看出,因帶傷訓練而造成的運動損傷居首位,占24.6%;其次是局部負擔過重,占12.3%;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損傷的,占10.8%;違反規則造成損傷的,占9.2%。
表4 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原因
損傷原因人數占比(%) 準備活動不充分1410.8 自我保護能力差1310.0 技術動作不規范86.2 帶傷訓練3224.6 違反規則129.2 對抗能力差75.4 局部負擔過重1612.3 精神狀態不佳75.4 場地原因64.6 其他53.8
3.1.1 科學、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競技體育發展的核心是科學訓練,競技體育要提高競爭力,就必然要走科學訓練的道路。在籃球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員的特點及運動訓練的階段性科學地安排負荷量和運動強度,讓學生機體受到的總刺激達到“大運動量”,做到科學有度。
3.1.2 做好課前準備活動
教師應給學生灌輸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的理念。教師在進行訓練和比賽之前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的準備活動方案,不僅要有一般性的準備活動,還要有專項性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應與本節課的內容相匹配。同時,教師提醒學生著重對以前受過傷的部位做好活動,避免在課堂中再次受傷。
3.1.3 制定學生的健康量表
定期對學生開展身體機能檢測和評定工作,統計結果并進行評測,為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提供參考。同時,根據所測數據判斷學生疲勞狀況,為制定有效的恢復措施提供依據。根據學生的受傷狀況和恢復情況給學生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和恢復計劃。
3.2.1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學生應熟悉籃球運動中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了解解剖生理結構特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進行基本技術訓練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保護動作的練習,尤其注意比賽中的自我保護。
3.2.2 注重運動護具的使用
學生應該了解自身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在籃球運動中使用相應的護具,如護指、護腕、護膝、護肘、護踝等,特別要加強對踝關節的保護。使用護具能夠有效防止受傷,也可以幫助受傷的部位快速恢復。
3.2.3 課后填寫自我健康量表并做身體狀況小結
在每節課后,學生填寫健康量表,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寫小結,主要總結課上的訓練強度對自己身體的影響,身體能否適應教學訓練量,然后交給教師。這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能夠有效防范過度疲勞對學生造成傷害。
在籃球教學和競賽中,學生的精神處于興奮狀態,很容易對其他隊員產生直接的肢體傷害,這是造成運動損傷的直接原因。教師在籃球教學中,要對學生加強安全知識的灌輸,并要求學生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嚴格遵守比賽規則,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合理的課程與訓練量;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運動觀,提高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只有重視運動損傷,才能更加有效地防止受傷。
[1]米切爾.職業籃球運動員外側半月板損傷發生率的研究[J].體育情報,1992,12(2):12
[2]肖彤嶺.對我國部分省市男女籃運動員損傷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師范學院,1992.
[3] 宛英杰.大學生男子籃球中鋒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及成因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4]LordJP,AitkensSC,McCrorMA,etal.Isometrie and isometic measurement of hamstring and quadriceps strength.ArchPhys Med Rehabil 1992,73(4):324-330.
[5] 崔家仲,譚宗柒,張建國.骨的力學特征[J].中醫正骨,2004,16(6):6.
[6]王西十,白瑞浦.關于人膝關節生物力學模型的研究現狀[J].力學進展,1999,29(2):244-250.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ports Injury in Basketball Training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Yin Limin, etal.
(Shanghai Gumei School, Shanghai 201102, China)
尹利民(1989—),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與體質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