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徐 利
互聯網+背景下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綜合功效和發展路徑研究*
王 勇 徐 利
(白銀市第八中學,甘肅 白銀 730900)
論述互聯網+背景下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具有落實新課標、促進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新時代體育課發展等效果,指出了關于發展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路徑,使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更加順應時代的潮流,能夠與時俱進,從而縮小民族地區的教育差距。
互聯網+;教師共同體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這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強加在一起,而是運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使互聯網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1]。互聯網已經和多個產業進行融合,教育也不例外。互聯網時代對教育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新的機遇。我們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全新模式,無疑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學習共同體是學習共同體的組成之一,是學習共同體在教師這個職業的體現。教師學習共同體和其他學習共同體一樣,在同一目標下,通過教師自主學習,互相合作來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教學質量。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組成部分。由于教師專業的特殊性,加之民族地區教育的地域差異,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面臨著諸多問題,有待去探索。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新的2017版普通高中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完一門課程以后,應該在學習者身上留下的體現學科核心育人價值的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隨著民族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尤其是網絡設備普及,互聯網時代為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奠定了物質基礎。我們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解決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單兵作戰的問題,集思廣益、團結合作,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來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是落實新的課程標準的需要。
唐剛等調查發現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專業理論和教育理論都不足,嚴重影響著民族地區的教學質量[2]。由于體育課不受重視、培訓機會少、評價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約,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理論水平、技術能力和知識的實效性相對落后,尤其是農村地區。新時代互聯網的開放性、虛擬性、移動性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同區域的體育教師能學習相同學科理論知識,縮小體育教師之間學習內容的差異,消除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之間的交流障礙,使學習共同體成員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提升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傳統的體育課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教授方法單一。教師教授知識和技能多來源于書本和經驗,課堂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互聯網時代要求體育課更加多樣化,學生通過互聯網就可學習體育課程的基本技術,而且互聯網所包含的知識量是單一教師不能比擬的。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來適應大數據帶來的挑戰。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能進行教師之間經驗分享、專業知識細化、課堂組織等具體問題的研討,利用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來完成互聯網時代對體育教師的訴求。
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持續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自主學習和學科培訓相結合才是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在于有更多的肢體動作,體育教師之間切磋交流不可能僅僅依靠互聯網進行理論上的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技術動作細節如何教的問題必須面對面的展示才能準確表達。這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共同體,一方面擴展了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把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促進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專家和名師的引領對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用不言而喻,組建以學科專家為核心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方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畢竟每一個教師都想成為一名專業能力強、基本功扎實、教學方法豐富的優秀教師。通過名師課堂、名師工作坊、社區研修、區域教師群體等形式,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解決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促進教師全面發展。以專家為核心的互聯網平臺的搭建,應以學科為基礎,以專家為核心,以教師為主體,組建“學科—專家—教師”三位一體的網絡社區[3],通過專家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名師的優秀案例,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外驅動力,使教師學習共同體不斷完善。
“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這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了多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不同地域和層次的教師需求。以互聯網為要素的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發展,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背景下,以軟件APP為載體,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智能設備為工具,構成了體育教師的虛擬交流群,例如微信、QQ和基礎教育資源平臺等教師學習交流的場所,能夠隨時隨地的解決問題,打破了傳統教師學習共同體難以解決的實效性、時空性的障礙,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福利。
互聯網+時代對教師和教師學習共同體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也面臨著新的機遇。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如何抓住互聯網帶來的的紅利,來提升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專業的發展,優化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研究還有待深入。互聯網技術還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之中,教師學習共同體也會隨著互聯網技術地不斷發展完善進行優化,積極探索新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模式和策略,還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努力。
[1]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Z].2015-07-04.
[2]唐剛,彭英.四川省民族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 85-88.
[3]覃幼蓮.“互聯網 +”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建構模式和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6(17):128-130.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of PE Teachers in Ethnic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WANG Yong, etal.
(No.8 Middle School of Baiyin City, Baiyin730900, Gansu, China)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GS[2019]GHBZ043)。
王勇(1985—),研究生,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