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萍 鐘江南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研究評述與展望
鐘麗萍 鐘江南
(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資料界定體育師資的概念與標準,分析我國農村體育師資發展的整體狀況,對影響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原因進行剖析,并對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改革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研究,分析保障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對策,提出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在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的展望。分析認為: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整體存在來源渠道不正規、組成結構不合理、職業生存狀態不樂觀、教學全面落后等一系列嚴重問題;我國頒布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鄉村振興戰略》等指導性文件促進了農村體育師資的培養,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起了決定性作用;影響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因素還需要更為深入地探討,還需要針對現有研究影響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促進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深入發展,彌補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研究的薄弱方面;從國家、社會或區域層面來探討促進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政策;開展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和國別間對比研究。
鄉村振興;農村;學校體育;師資
2018 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堅持興國必先強師,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1]。鄉村振興首興教育,農村教育的振興必須把師資建設作為大廈的基石,才能達到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有突破性的發展目標。學校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對于學校體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現狀研究進行綜述,提出實現加強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發展建設、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地位和提升農村體育教師的素質,使體育師資隊伍緊跟城市發展步伐。
“師資”是指學校在編的,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即教師資質。“體育師資”是整個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整體,是在學校中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教師。任職資格:中小學體育教師必須經過體育專業學習或培訓,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并每年至少接受48小時的繼續教育。配備標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 年,基本補齊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2]。
隨著2016年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我國農村出生率相較城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現了小規模的爆發性增長。2016-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3510萬,鄉村出生人數為2246.4萬,占比64%。據統計,2017年農村兒童少年占比59%[3],這一增長形式預計在近十年內不會改變。目前,農村中小學約有53萬所,占全國中小學總數的88%,學生人數占總數的74%[4]。隨著我國新時代的到來,培養的專業型人才也越來越多,各行業對人才專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就目前形勢看來,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整體存在來源渠道不正規、組成結構不合理、職業生存狀態不樂觀、教學全面落后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2.1.1農村學校體育師資來源
目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是由學校自身配置和國家政策扶持兩個來源組成。2006以來,開始實行特崗計劃,這一政策為我國農村留住了一小部分體育教師,但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主要來源卻是其他學科課程的教師。一方面學校因經費有限、受地域、經濟等條件制約、優質師資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在崗位上沒有合理的競爭機制,導致人才大量流失。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并不能配備受過專業教育的專職體育教師,絕大多數由文化課教師兼任,或者從退伍軍人中選擇[5]。農村學校體育專職教師嚴重缺乏,兼職教師比較普遍,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發展。
2.1.2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結構不合理
我國學校體育師資存在著結構極其不合理的問題。在城鄉結構差異方面,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縣城的中小學體育師資基本飽和,但在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卻極其匱乏,甚至達不到基本的配備標準[6];在男女結構差異方面,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狀況明顯,女教師較少,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女體育教師[7]。在年齡結構差異方面,城市體育教師大多以青年教師為主力軍、老一輩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支撐發展,而農村學校大多是由近退休的教師擔任學校體育課程教學。
2.2.1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可度低、晉升空間小
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但很難有成就感,而且還缺乏正面的回饋,無法實現自己的期望[8]。一方面體育教師對職業認可度低。音體美一直被視為沒有前景的“小三門”,不被學校重視,也被學生家長排除在學習之外,體育教師自身認可度較低。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晉升難度大、空間小、資源緊缺。湯偉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我國農村體育教師大多是以專科學歷為主,僅部分教師達到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無執教資格的老師進行授課,這一原因導致體育教師職稱長期無法得到提升,使體育教師失去了往上晉升的動力和資格[9]。許雅莉在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待遇的研究中指出,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各方面待遇都不如城市體育教師,農村學校生活場域限制了教學條件與生活條件。在表面的工資收入、地區補助之外,在城市任職的體育教師隱性收入和福利仍遠超鄉村教師,這也是顯而易見、不容忽視的現實[10]。
2.3.1農村學校領導不重視、教學條件差
體育教師工作負擔很重,但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11]。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師職業在當代雖然受到社會廣泛尊敬,但體育課在社會和一些人的觀念中仍覺得只是‘放羊’,體育教師的勞動價值和工作能力沒有得到充分肯定和理解。” 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收入比語文、數學等主科教師的收入更低,且沒有其它學科的“補課”福利,導致體育教師“怠課”或兼任其它課程。此外,大多數農村學校缺乏基礎的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設備,這些存在的問題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是一項重大挑戰,對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道路有著巨大的不良影響。
2.3.2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水平低、科研能力差
池文光等人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的學歷是在本科及本科以下,并且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加之地處農村、薪資較低和交通不便等客觀因素,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外出進修機會較少,一些新的體育教學和訓練理念得不到灌輸,最終只會繼續拉大農村學校和城鎮學校體育教學的差距[12]。 韓逸認為,由于目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普遍沒有專業水平上積極進取的信心,缺乏專業信仰,導致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水平低下,同時對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13]。農村學校教師比城鎮教師有著更迫切的接受繼續教育的愿望和要求,但面臨著諸如負擔過重、工學矛盾突出、學校領導不支持等眾多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要求:提高鄉村體育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14]。利用國家政策制度,深入實施“特崗”計劃,保障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穩步發展,緩解鄉村體育教師短缺問題;精準扶貧,國家加大經濟支持和扶持力度:利用所投入的資金、資源保障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設備的完備;2017年中央財政投資52.53億元資金,有8.1萬所學校近130萬鄉村教師受益;為農村教師建立周轉房,從經濟根源上扶持教師,改善農村教師生活質量,留住農村體育教師[15]。
近年來的特崗教師計劃、支教活動、社會志愿者助教活動等具有顯著成效。對體育教師本身而言,深入鄉村教學有很好的晉升前景,國家政策給予大力扶持及撥款,工作具有較大程度的穩定性,競爭壓力遠小于城鎮;對農村學校本身而言,有利于特色學校的建立,有利于優化體育苗子選拔,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對國家來說:農村學校體育是達成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促進其發展能極大程度地縮小城鄉差距,從根本上改善我國青少年30多年來的體質下降問題,是實現教育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和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16]。
于瀟等人提出:“通過改變論資排輩的職稱評定觀念,重視高學歷人才引進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行,大力抓好在職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進修與培養[17]。當前農村學校體育與城鎮多數學校一樣,周課時高于13-16課時,甚至更多;其間體育教師還須參與組織課間操、校運動會工作等,這與農村體育師資的配備不完整有直接關系。張鵬杰等人認為教師對職業生涯、地位、待遇的要求可以體現出他對職業的滿足感與幸福感程度[18]。
學校體育邊緣化是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發展困境的直接原因。江廣和[19]在研究中指出,教師的個人問題與學校環境的影響是制約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兩個主要因素。體育教師個人主要是缺乏對再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對體育教師的綜合評價,導致工作態度較差。在學校環境方面,主要存在領導忽視、設備建設落后、教師工資低、工作量大等問題。人們無法認識到學校體育的身體價值和精神價值是教師成長困境的主要原因,進而制約了體育教師的成長。影響教師成長的個人因素包括認知能力、師德、人際關系、職業發展動機和自我評價。但外部評價也是影響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王愛文認為影響教師成長的環境因素包括教育政策、學校管理、學校氛圍和教師文化等[20]。
陳佳、羅燕妮、石霞等人提出:為了合理地利用國家對農村學校投放的資源,達到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穩步發展的目標,要使“政府-學校-體育教師”緊密結合起來。政府要充分發揮導向功能;學校領導班子要轉變觀念,加強對體育教育的重視,重視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培養;教務部門要切實落實體育課程的實施;體育教師需要承擔起自身教書育人的責任[21]。首先,政府要充分利用特崗計劃、健康中國2030、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政策來提高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發展建設,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把滿足學校體育教師工作開展的需求視為首要任務,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體育教學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其次,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把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擺在首位,加大力度對組織教學計劃和教材的研究,探索適合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習方法,重視教學和研究過程的監督與合作,并加強管理。把教學科研活動作為體育教師發展的必修內容[22]。
總體看來,我國學者在針對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證成果,從這些成果及其主要觀點中可總結出以下結論:目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整體存在來源渠道不正規、組成結構不合理、職業生存狀態不樂觀、教學全面落后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許多學者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了大量研究。一方面,這是由我國目前政策的大力扶持與緩解城鄉發展不平衡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這一問題的解決將對緩解我國當前就業壓力與提升農村教育水平帶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通過許多學者對影響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因素更深一步的研究發現: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生存狀態、學校教學工作的條件、體育教學受重視的程度、體育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等問題是影響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政府出臺了特崗計劃、健康中國2030、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政策來提高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建設,保障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發展空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未來農村體育師資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我國所實施推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的過程中,大力扶持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發展建設。2018年印發《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師資的培養,使得我國農村體育師資有了量的積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質變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次,進一步深入探討影響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因素,針對現有研究影響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促進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深入發展,彌補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研究的薄弱方面。再次,從國家、社會或區域層面來探討促進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政策。政策的引導和政策環境的營造對此項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最后,開展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和國別間對比研究。一些國家和地區(例如,美國、英國)已經建立健全了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在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發展方面已經探索并積累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經驗的借鑒、教訓的吸取是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途徑。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J].2018,10(1):139-140.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J].2018(14):13-18.
[3] 張麗萍,王廣州.全面二孩政策下的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問題——基于穩定人口理論的思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3):21-27.
[4]土小紅.從我國青少年體質連續下降反思我國學校體育教育[D].西北師范大學,2009.
[5] 韓作山.新時代農村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7):177.
[6] 葛新,曹磊,王華倬.教育公平視域下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0):88-92.
[7] 何剛.湖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8] 陳祥.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9] 湯偉.安徽省部分貧困地區農村中學體育教師職業生活狀況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10] 許雅莉.中國鄉村教師利益表達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7.
[11] 吳寶財.遼中縣農村中學體育師資情況調查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2] 池文光.甘肅省臨澤縣農村小學體育發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13] 韓逸.制約和影響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80-81.
[14] 馮幫,何淑娟,李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8,5(5):74-83.
[15] 胡永紅.我國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7):91-98.
[16] 熊少波,李澤群.高等體育教育服務農村體育發展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8(9):24-26,62.
[17] 于瀟,張彥龍,馬志君,等.高校體育教育服務農村體育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5):152-153.
[18] 張鵬杰.石家莊市農村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與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5.
[19] 江廣和.西北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的困境與調適[D].福建師范大學,2010.
[20] 王愛文.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中學地理教師成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1] 石霞.陜北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
[22] 龐俊清.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新課程(中旬),2014(4):6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under the View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ONG Liping, 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Hunan, China)
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區農村學校體育的精準扶貧研究”(XJK18BTW008)。
鐘麗萍(1973—),在讀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