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馬 輝
每一年大學生都有一次體能健康測試,然而,對照國家的大學生體能健康測試標準,總有5%以下的同學體能健康測試不及格;不及格會導致大學生的學業無法順利進行,并承擔一定的心理壓力,因為,在2019年度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建立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開展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試點等。為此,學校每年都在努力,期望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及格率,有的高校,開始建立專門針對不及格學生的體能訓練強化班,更有的同學,請了“私人教練”,只不過這些私人教練由體能成績好的同學、學長,或者協會的體能“牛人”等組成,不管怎么說,還頗具成效。
不合格的學生不達標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天生不會運動。舉個簡單例子,立定跳遠,有的學生就是不會跳,怎么也不會跳,不光立定跳遠跳不了,就連簡單的跳一下都很困難,真是匪夷所思,如果逼迫他跳,他的緊張情緒立馬掛在臉上,在我遇到的這樣的學生當中,比例不到2%。比較慶幸的是,在之后的訓練當中都有改進;還有就是天生不運動,其實我認為天生不運動是導致天生不會運動的最主要原因,在我長達近10年的教學當中,目前沒有發現哪個學生在訓練之后不會立定跳遠的,從對學生的詢問中得知,有些地區,小考、中考、高考都是不考體育的,所以以往的老師就只會關心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略學生的體育,再加上家長的溺愛等因素,學生自然和體育脫節,體能健康狀況自然不會好到哪里去。當然,導致學生體能健康測試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總結發現,多數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好吃懶做”是他們的“致命傷”。但是,不管之前學生的體能狀況如何,進入大學,都要達標,這就無疑給大學的體育老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給體育老師們出了個大難題,鑒于此,體育教師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從優秀教師那里可以借鑒到比較好的提高學生體能的方法,有利于學生體能成績的提高,其中言語激勵是刺激學生體能提高的最好方式之一,這種方法,上升到唯物辯證法上,實際上是內因和外因的問題,言語激勵就是促使學生內因起作用,并最大的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
言語激勵,不是空喊口號,也不是對學生大吼大叫,需要尋求一定的內容,講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國家通過體能健康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保證學生的健康。如何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能健康測試是國家在為自己的健康著想,而采取的手段,又怎么樣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身體練好,這時候,老師的言語激勵發揮著強大的作用。
讓學生知道《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的規定。體能健康測試不達標不能畢業,這是對學生最大的刺激。學生會聯想,父母辛辛苦苦把我送到大學,目的就是有個好的前程,如今,因為體能不合格而畢不了業,這太“劃不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心里有了壓力,從而學生會從內心上渴望體能達標,這樣上課時,學生就更能注意聽講,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訓練,一步一步提高,而不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可能有人會說,體育的好處誰不知道,隨便誰都能說上來幾條。這句話很對,可是,體育帶給學生的身體好處一一列舉出來,不見得能讓學生接受,因為教條式的列舉,只會讓學生有“抵觸”情緒,我們給學生講解體育鍛煉的好處的時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抓主要矛盾,這樣才能從
根本上讓學生接受。學生的現在情況是,平時不運動,打著游戲,吃喝不愁,偶爾得了感冒,吃個藥,掛個水就能好,也沒有什么身體的不適,日子得過且過,自我感覺良好,這個時候你去給他們講體育鍛煉是如何如何的好,試想一下,對于體育沒有多少感觸的同學們,他們能接受嗎?會以為然嗎?他們能意識到的身體不太好的時候,只有拿個重物的時候比較費勁,上樓的時候有點喘,跑步的時候特難受等,體能測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因此,如果我們要激勵他們,就需要從這方面入手。例如,學生的體能健康測試,要跑完1000米,400米的跑道,基本上,在第一圈的時候,對于沒怎么運動的學生來說,第一圈,都有一個特別難熬的時間段,最慘的時候就非常想放棄,一方面,自身克服困難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1000米又得跑完,這樣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礙,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能告訴他今后具體該怎么做,用什么樣的言語,能讓他明白,虧難是暫時的,怎么樣能使學生克服困難,才能使體能成績快速提高,這時候的言語就成了學生的“救命稻草”。
雖說學生多數已經成年,但是,取得成績以后也會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學生得到認可之后,看到了效果,一方面會感受到自身的勞動成果,心理上能得到安慰,另一方面,可以能意識到自己有提高成績的能力,不再畏懼訓練,甚至認為訓練是一種應該。
有些學生,會因為上一次僥幸及格,下一次怎么測試也不合格,這就要激勵學生要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識,你不努力,別人會超過你,超過你不是最主要的,你因為及格而不努力,說不定下次就會失敗,雖說體能健康測試,只是國家檢驗學生身體健康的一個指標,一種手段,但是個人要明白,我們要的是自身的健康,相應“你們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的話語,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健康程度,發展偉大祖國,走向繁榮富強。
大家對明星的態度除了羨慕還有什么?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看法,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盡量向明星靠近,劉翔拿得世界冠軍的時候,多少跨欄運動員以他為榜樣,國內跨欄成績一度提高;李小龍功夫令世界各地掀起練武熱潮;邁克杰克遜的舞蹈,令世界的人癡迷,眾多人的模仿……明星給我們的是一種指引,是一種方向。如果能夠以明星作為例子,給學生樹立榜樣,這樣學生訓練也能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例如,羨慕施瓦辛格的肌肉,很多學生會學著怎么去練習,肌肉的增長過程,不就是體能提高的過程嗎?很多同學,以科比為偶像,在追星的同時,試著去練習籃球,在練習中,彈跳力、奔跑速度等指標就會相應的提高。適度的給講下明星的戰績,能夠很好地激勵他們的學習勁頭。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良好的言語激勵,能讓學生銘記于心,在今后的訓練當中,表現積極而又刻苦,勢必會為學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礎。
凡是總有個度,言語激勵雖說在學生的體能訓練當中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言語過激,將不利于學生的訓練,甚至會挫敗他們的心理,造成不良的結果。很好理解,訓練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的過程,這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不按照規律做事,就會出問題。
每個學生體能各有不同,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盲目制訂訓練計劃,也不可盲目的使用語言去激勵,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促使部分學生走向極端,甚至會有運動損傷的情況出現;另一種情況,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被消滅。所以話也是要針對人的,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言語,這樣就有了針對性,最終可以達到學生體能提高的目的。
這個主要是針對體育教師的思想,學校的任務是讓每個學生體能達標,但是從學生健康的角度講,及格只是一個基本的數據而已,為了學生更健康,不能只追求學生的及格成績,而是盡量讓學生多鍛煉,使得身體更加健康。
針對大學生體能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言語激勵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科學合理的言語激勵,可以促進學生體能健康測試成績的提高。在我們具體做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體能健康測試的意義,使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最終讓大學生們更健康,體能健康測試成績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