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研,張 軍
作為一種新興的育人模式,營地教育有效彌補了應試教育的不足,注重兒童人格成長、團結協作等品質的形成,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學前兒童營地教育,教師必須創新教育模式,挖掘最能滿足兒童學習知識、成長需求的教學方案。體育游戲就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既能開發智力,又能鍛煉身體,特別是對學生競爭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著重研究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中體育游戲的選擇與實施,以便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與茁壯成長,全力呵護祖國的花朵。
目前,為了培養優秀的現代化人才,我國非常注重兒童教育質量的提升,多元化教學模式勢不可擋,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并舉,戶外營地教育也加入其中。所謂“營地教育”,它是一種以戶外團隊生活形式為主的活動,傾向于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的持續體驗,對于人們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促進意義。首先,在營地教育模式下,學生體驗生活的機會更多,也能吸收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并且在實踐中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第二,營地教育強調“師生平等”,注重師生互動,讓學生學會理解他人、體會他人的感受,增強團結意識,形成完美人格。第三,營地教育考慮學生的全面認知,讓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主動學習,不斷開發創造潛能,獲得創新能力。第四,營地教育注重實事求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學前兒童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必須重視孩子們的成長,確保學生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才會贏得美好的未來。眾所周知,兒童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是祖國的希望,父母對其百般呵護,全社會也要關愛兒童,特別是要注重兒童的體能健康,學前教育肩負著不可替代的重任,可以采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的模式。兒童年幼貪玩,喜愛游戲,教師很有必要在營地教育中引入體育游戲,吸引學生參與營地教育活動,實現“樂學教育”。在體育游戲的輔助下,兒童能夠盡情享受游戲活動所帶來的愉悅感,并在此基礎上積極跟隨營地教育活動的安排進度,在營地教育的體育游戲中鍛煉身體,不斷增強體質。
體育游戲帶有一定的娛樂性,趣味橫生,許多活動內容都與兒童的生活緊密相連,容易讓兒童理解,吸引兒童的參與興趣,培養其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同時,體育游戲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組織,為兒童與伙伴合作創造了機會,可以增進交往,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如果將體育游戲應用于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之中,必將活躍營地教育的學習氛圍,去除兒童面對枯燥活動環境的消極情緒,進而發揮其對兒童的心理保健功能。不難看出,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中,融入合理的體育游戲,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前兒童剛剛步入校園,邁向了人生的第一個臺階,開始學習知識,獲得智力發展,但是兒童的思維能力不夠成熟,許多智力的開發都要由游戲來完成。一般來說,少兒都喜歡運動,特別是對于體育游戲充滿極大熱情,再加上民間體育游戲簡單、易于操作,需要體能、技巧、智力的配合才能實現。可見,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中,體育游戲也是一個促進兒童智力健康發展的正確選擇,通過觀察、分析、判斷不同的游戲情景,兒童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反應,有助于鍛煉兒童各種感官的敏銳性,在營地體育游戲中提升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3.1.1 器械類游戲
大千世界,游戲種類繁多,不同游戲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游戲方式更是五花八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在眾多的游戲當中,器械類游戲獨樹一幟,運用方式獨特,風格新奇,易于引發兒童的興趣,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兒童探索未知世界,大大地調動起兒童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中,教師應當重視這個類型游戲的選擇,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應用器械類游戲,且要針對性地選用器械及其使用方式。例如:為了促進兒童的體能發展,教師應當在兒童營地教育活動中合理地運用蹦床、跳繩、滑梯等器械游戲;為了鍛煉兒童的身體協調性,培養兒童的反應能力,教師可以在兒童營地教育活動中靈活引入籃球、足球等機械游戲。在具體的兒童營地活動中,教師還要綜合考慮戶外營地設施,并結合教學目標,做到科學選擇體育游戲。
3.1.2 對抗類游戲
新形勢下,企業越來越注重員工的團結協作能力,對于錄用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團結意識、競爭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好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這就表明學前兒童營地教育可以采用一些有益于兒童合作能力的體育游戲,以游戲培養兒童的競技與團結意識。實際上,教師可以選擇合作對抗類游戲,豐富學前兒童營地教育內容,讓兒童敢于面對各種失敗,不怕困難,迎難而上,鍛煉其堅韌又抗壓的能力。例如:選擇“揪尾巴”的合作對抗類游戲,該游戲能夠讓兒童面對許多問題,督促其自行解決問題,在勝與敗之間教育兒童不驕傲、不氣餒的品質。作為學前兒童營地教育的重要引領者,教師不但要選擇好游戲類型,還要強調“合作”的作用,鼓勵兒童拼搏到底,永不放棄。
3.1.3 角色類游戲
在眾多游戲中,角色類游戲深受兒童歡迎,他們喜歡扮成不同的角色去體驗生活,發現未知世界的神奇,是兒童嘗試探索人生的重要表征。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主要是為了開發兒童的智力,激發兒童的潛能,讓兒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認識大自然,并培養其熱愛生活的情懷。在營地教育中,教師完全可以選擇角色類的體育游戲,在不同的角色表演中,學前兒童會充滿好奇心,爭先恐后地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自己想要成為的角色。當然,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活動中,角色游戲的趣味性、吸引力更強,該類型的體育游戲必然會讓兒童獲得更多技能和知識,逐漸提升兒童的體能、智力等能力,充分發揮兒童在營地體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兒童營地教育的成效。
3.2.1 體能發展游戲的應用
學前兒童剛剛走進校園,初次接觸新事物,對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活潑好動、熱愛游戲是他們天性的外在流露。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首先要注重兒童的體能發展,可以在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中引入體能發展類游戲,關愛幼兒,必須從小就鍛煉身體,形成強健的體質。為此,教師應當搜集一些有助于發展兒童體能的游戲,游戲內容要貼近兒童生活,易于兒童接受,進而科學地將這些游戲與營地活動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創設“警察抓小偷”的游戲,也可以創設“貓捉老鼠”、“丟手絹”等的游戲,激起兒童的參與興趣,反復運動,逐漸促進兒童體能的發展。由于兒童的身體正處于發育階段,運動不能過猛,而要多組織一些“跑跳”的體育游戲,幫助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3.2.2 角色游戲的應用
學前兒童營地教育的活動場所位于戶外,以體育運動的方式展開,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而要讓兒童積極參與其中,必須引入趣味橫生的體育游戲。當然,兒童年齡較小,不可能自行組織游戲,只有讓教師為其選擇游戲,角色類游戲就是最好的資源,帶領兒童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沖過封鎖線”的游戲,包括兒童扮演“哨兵”的角色,兒童扮演“士兵”的角色,被對方捉住的“士兵”必須營救,營救成功之后,所有士兵還要沖過封鎖線,方可獲得勝利。兒童面對緊張的游戲活動,四肢與大腦并用,靈活機動,爭著達到目標,奮力前行,直到游戲任務結束,才能停止下來。在這樣的體育游戲中,兒童的反應能力會大大增強,同時也培養了兒童的團隊合作精神,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2.3 教學主題與游戲的結合
營地教育之所以備受關注,就是因為它對兒童的人生觀形成具有較強的促進功效,能夠實現兒童的健康成長。學前兒童營地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更好地幫助兒童認識世界,感悟人生,獲得知識,同時也能有效鞏固課本所學內容。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應當將教學主題與體育游戲相結合,確保兒童的游戲中學習書本知識,領悟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含義,調動起他們主動探索新知識、熱愛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優選一些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要與兒童教材上的內容貼近,再安排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組織兒童在一起參與活動,引起兒童正確地做游戲,同時教師也可以融入兒童游戲的活動之中,為兒童們加油,必定會使學前兒童營地體育游戲活動更加成功,更富有激情。
深受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前兒童營地教育在中國的全面落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面臨更多挑戰,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由于升學壓力較大,學校、父母都很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應試教育依然是主流,如何改變這種育人理念是關鍵。只有讓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營地教育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工作。當然,學前兒童營地教育的實施,在短暫的時間內很難看到效果,比如: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等,都是成人必備的能力,似乎對于兒童毫無用處,所以部分父母就會覺得營地教育浪費兒童的學習時間,嚴重阻礙了中國學前兒童營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敦不知,營地教育帶給兒童
的不只是快樂,還有對其人生的永久影響。其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總之,童年時期的經歷決定著一個人的基本人格,加強學前兒童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熱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體育游戲更能開發兒童的智力,加強其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完全滿足當前素質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條件。作為一種頗具功效的現代教育模式,營地教育有助于學前兒童的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對兒童人格發展、素質提升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學前教師有效開展營地教育,將體育游戲引入兒童營地教育的全過程,同時要注重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團結友愛、公平競爭的優良品質。唯有如此,營地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其在我國學前兒童教育中的應有功能,讓中國兒童從小就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