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成設計是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與立體構成的合體,是藝術設計基礎的重要課程。也是大部分高職院校中服裝專業的基礎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課程需求。本文以本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例,從構成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課時設置、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本課程和后續服裝設計課程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提出教學改革。
關鍵詞:服裝設計;構成設計;教學改革;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153-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07
一、前言
構成設計分為三大內容: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它們起源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學院的設計課程改革,是一門綜合研究,是從二維到三維空間中如何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賦予個性的美的形態的學科。
構成設計作為所有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是設計專業的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服裝行業發展飛速的今天,為了能讓學生在專業上有著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本校將《構成設計》設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本課程培養學生造型的想象力、材料的開發性和動手的能力。但是這門課程綜合性較強,內容繁多,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滲透本課程知識并且能更好的運用到后續服裝設計課程中,對我校構成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二、服裝設計中開設構成設計的重要性
任何出色的服裝設計都是通過點、線、面、色彩、空間、質感等要素組合而來的,而這些恰恰就是構成設計課程所學習的內容。
(一)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以點、線、面基本要素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進行編排和組合。點、線、面也是服裝設計效果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校部分學生繪畫基礎能力不夠扎實。因此,可以通過學習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和構成形式中的表現技巧來提高繪畫技能,從而提高日后繪畫服裝效果圖的技巧。
(二)色彩構成
色彩構成主要研究顏色的色相、明度、純度和兩個以上的色彩根據不同的要求,按照色彩規律的原則,重新組合搭配,創造出新的色彩體系。色彩在服裝設計中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在色彩多樣性中,當學生學習色彩構成后可以根據的色彩規律、色彩調和、色彩對比、色彩特性等知識,進行服裝設計中的色彩配置。
(三)立體構成
立體構成是研究形態創造與造型設計的學科,也是培養學生空間和創造思維能力學科。讓學生從平面構成的二維轉換至立體構成的三維空間的過程,提高學生豐富的立體造型能力,為后續的立體剪裁和服裝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三、服裝與服飾設計構成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創新性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服裝設計專業的構成教材為傳統教材,內容大部分都是傳統的三大構成知識內容缺乏針對性,不利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
(二)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上也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是讓學生臨摹書本上或者老師提供的案例;如色彩構成主要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手繪勾線填色練習,立體構成則是讓學生進行一些三維立體手工折紙。忽視了學生的創作思維開發,導致學生只會照“葫蘆畫瓢”而缺乏創造能力,因此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任務的效率。構成設計又是一門自主動手能力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主動性,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動手興趣不高,從而無法按時按量的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構成設計課程原來課時為96個課時,平面構成32課時,色彩構成32課時,立體構成32課時,分別讓不同的老師進行授課,讓學生剛熟悉一個老師的授課方式后又進行轉換,使本來相對整體的知識鏈相脫,節并且致使學生學習怠慢,缺乏積極性。
四、構成設計的教學改革與應用
上述問題影響了服裝設計專業的發展和服裝設計的綜合性人才的培養,針對2018級及以后的學生,我們進行了本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教材的改革與應用
經過教材改革后,教材的選擇面擴寬了,從與服裝相關的專業去尋找參考教材。如現在用的《形式.色彩.空間》,教材中除了有傳統的三大構成的知識內容外還有關于服裝設計的構成設計案例,知識點較全面,如講到立體構成的時候,除了以往利用折紙或材料來表現立體效果之外,教材中還有利用各種材料在小人模上進行服飾制作的內容,讓學生從中受到更多的服裝設計靈感與啟發。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1.采用多樣化和靈活性的教學方法
構成設計內容浩繁,要理論與實操的相互融合進行創作。如平面與立體造型的轉化,難度較大,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其動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如教學方式可利用講授、實操練習、師生討論、答疑、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以賽促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手段則可靈活利用多媒體、人體模特、網絡課程等。教學方法舉例如下:
首先,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將圖片資料或影像資料融入到課程內容中,播放設計服裝設計的構成設計案例,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平面構成點線面作業練習中除去傳統的表現形式,還可以運用點線面來表達服裝人物圖和服裝設計稿的練習等。
其次,小組合作制。如立體構成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學習能力好的與學習能力差的進行組合,分別為3人一組。小組成員可以去服裝品牌店和材料市場進行實地考察,然后,進行分工合作通過尋找材料、制定方案,最后進行立體構成的創作。教師則鼓勵學生在原有的折紙的表現形式中進行創新,利用小人模進行三維的服裝手工制作來表現立體構成的作業練習。這樣不僅可以為后期的立體剪裁課程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小組合作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
最后,以賽代練,以賽促學。比賽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融入實踐。教師將通過指導和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舉辦的與課程有關的比賽活動,如:“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展演、大學生藝術展演、本校的美術設計作品大賽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老師要把比賽要求作為教學目標,把比賽融入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按照競賽主題設計作業練習。如參加繪畫類比賽,老師提前給學生做好指導工作,指導學生進行選題-素材搜集-構思創意-征稿定稿等。讓學生利用教學活動中完成的作品參加比賽,給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舞臺,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融入實踐。學生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將不斷增強實踐練習機會和綜合能力,同時,獲獎的同學也得到一份榮譽與喜悅。
(三)課時設置的改革
教學改革后將“三大構成”三合一,由原來96課時壓縮至64課時,課程減少后,課程內容不好分配,作業量不好安排但由同一個老師進行授課三大構成內容得到更好的銜接。因此,合理安排好這64課時是本次課時設置的關鍵。
課程改革如下:
首先,根據每一屆的學生的繪畫水平來劃分三大構成的課時分配,如學生繪畫基礎扎實,平面構成課時可以減少,把多余課時增加至立體構成當中,因為立體構成課程比較復雜,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與練習。
其次,理論與實踐同步進行,在示范與點評中融入構成設計的理論知識,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舍掉對服裝針對性不強的理論和作業練習,將知識點切入至服裝的技能學習上。
最后,在課時不充足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對學生進行線上輔導與交流。
合理安排好課時,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科發展。
五、教學改革的成果
課程教改應用后的2018-2019級學生與教改前2017級學生對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如下:
1.在課堂講授方法上,教學方式使用了講授、實操練習、師生討論、答疑、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以賽促學、小組合作等,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以賽促學,有比賽就有競爭,通過競爭找到差距,培養競爭意識,找到差距、不足,促進學習。比賽融入課堂,學生參與其中,2018-2019級學生學習上主動積極,通過實踐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構成設計的知識并且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還在“創意中國設計大獎”、本校的“美術作品大賽”中獲得不錯的成績。
2.在教學內容處理上,開展線上+線下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精講、課后輔助與學生自學相結合,推進了學生自學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3.在針對性的作業練習上,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針對服裝方面的構成設計,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技能發展,作業按時按量提交,也拓展了思維想象能力。2018-2019級學生在后期課程上的學習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4.在課時設置改革上,2018-2019級的學生雖然課時減少了,但是由用一個老師授課,學生的適應時間減少了,課程銜接也更好。并且課程按照學生的基礎知識合理的分配課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紀律良好,作業按時完成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沒有下降反而提高。
六、結語
綜上所述,《構成設計》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效,但是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使命,還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每一屆學生情況都不同,培養創新型人才要與時俱進,教學形式多樣化,形成多元化的基礎課的教學方法,為服裝設計專業創造出具有創新和基礎能力的扎實的應用型人才。
★基金項目:2010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高職高專服裝設計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0JGB226;2012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一般B類“高職高專設計基礎教學——思維遷移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JGZ199。
參考文獻:
[1]黎振亞.《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7(8).
[2]顏紅影.李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5).
[3]馬利廣.三大構成教學存在問題及教改建議——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1(2).
作者簡介:徐夢檸(1989-),女,漢族,廣西梧州人,廣西演藝職業學院,專任教師,大學本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舞臺美術與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