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孝”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瑰寶,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對他們進行孝文化教育必不可少;而西部高職學生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孝文化教育對于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本文針對西部高職學生,對其孝文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索孝文化教育途徑。
關鍵詞: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現狀;途徑
“孝”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提出 “中國純粹建筑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地家庭孝敬。”因此,孝文化在中國的地位是不可輕視的,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接班人,對他們進行孝文化教育必不可少。西部高職學生,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擁有其特殊性。由于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教育水平落后,很多的高職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比較緩慢,所以對他們進行孝文化的教育又是極其必要的。本文在調查分析了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其孝文化缺失的原因,進一步探索適合西部高職學生的孝文化教育途徑。
一、孝文化對西部高職學生的意義
首先,孝文化有利于促進西部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孝文化,能提高個人修養,幫助學生成為有良心、有愛心的人,并且使其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其次,孝文化有利于培養西部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其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精神,并上升到愛民族、愛人民、愛國的高度。最后,孝文化還可以促進西部高職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可以運用孝文化的內涵促進學生“守身勿失”,嚴于修身,保持自身,養成正確的人倫道德、義利觀等品質,從而促進人際關系和諧。
二、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的現狀
為了了解西部高職學生的孝文化現狀,我們在西部高職院校開展了問卷調查,有2455位高職學生提交了問卷。其中,男生35.32%,女生64.68%;獨身子女27.21%,非獨身子女72.79%;農村家庭82%,城鎮家庭18%;調查結果如下:
(1)西部高職學生對傳統“孝”的內涵了解程度。“完全知道”的占32.42%,“知道一點點”的占66.31%,“完全不知道”的占1.26%。是否聽說過“二十四孝”故事和“孝經”?“聽說過”占55.64%,“沒有聽說過”占8.07%,“了解一點點”占36.29%。
(2)現代社會是否有必要提倡孝文化。“有必要”占96.95%,“沒有必要”占0.9%,“不清楚”占2.16%。為什么要對父母盡孝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占63.26%,“對父母的親情之愛”占28.35%,“這是傳統的道德觀念”占8.15%,“沒想過,不知道”占0.24%。
(3)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記得很清楚”占57.92%,“只記得他們生日的大體時間”占38.57%,“完全記不得他們的生日“占3.5%。逢年過節,你會給父母打電話或發信息問候嗎?“從不”占2.93%,“有時”占38,7%,“經常”占33.36%,“總是”占25.01%下面這些孝行為,你覺得自己做到了哪些?(多選)“常回家陪伴父母或給父母打電話”占72.91%,“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占76.54%,“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專心學習,少讓父母替自己操心”占62.93%,“分擔家務,減輕父母壓力”占62.24%,“了解家庭狀況,體諒父母”占74.09%,“尊重并接受父母的生活方式”占65.62%。
(4)大學期間怎樣才算盡孝道(多選)。“自己打工掙錢,減輕父母的負擔”占11.77%,“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占43.91%,“努力學習,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成績”占26.03%,“不惹是生非”占3.54%,“照顧好自己”占10.26%,“省吃儉用”占0.9%。
(5)父母對長輩的孝順程度。“非常孝順”占40.41%,“較好”占47.82%,“一般”占9.82%,“有所欠缺”占1.96%。父母教導過“兒女要對父母盡孝”嗎?“從不”占4.32%,“很少”占31.16%,“經常”占47.49%,“總是”占17.03。
(6)你主要接收孝文化教育的途徑。“家庭”占41.38%,“社會”占13.28%,“學校”占28.43%,“自我教育”占16.9%。所在學校對你進行過孝道教育嗎?“從不”占5.13%,“很少”占44,77%,“經常”占41.83%,“總是”占8.27%。
以上是總體情況的調查結果統計,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西部高職學生在“孝文化”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孝的內涵理解不透徹
在關于“孝”的內涵調查中,只有34.32%的學生完全知道其內涵。這說明,目前在我國西部高職院校中,絕大部分學生對于“孝”的真正內涵并不清楚。他們不知道“孝”有很多深層次的含義:由孝生愛,是要愛父母;由孝還能夠延伸到忠,是要忠于人民,忠于祖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體現了這一點。不清楚“孝”的真正含義就會嚴重影響到“孝”的踐行。所謂“孝”,其實就是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種感情,是對至親的孝順和尊敬,是小輩對長輩應有的一份責任,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親密關系。
2.孝的意識及行為的缺失
西部高職學生都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了,從常理上來說,應該是“孝”意識強烈、充滿愛心、能夠諒解父母的人。但是,有些學生想法幼稚,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都是應該的,是不需要回報的。還有些學生平時和父母就像陌生人一樣,不想和父母交流,哪怕是簡單的問候、電話都沒有一個,只有在他們沒錢的時候才給父母打電話,而打電話的目的也僅僅是要錢,從來不會問問父母最近的情況。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他們“孝”意識的缺乏。因此,如若學生連“孝”意識都沒有,何來談他們對“孝”的踐行呢?
3.孝文化教育機會的減少
調查數據顯示,有近80%的西部高職學生都是來自于農村家庭。為了生活,很多學生的家長常年離家在外打工,而我們的學生也就成為了“留守兒童”。缺少了父母的陪伴,隨之減少的是他們接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孝文化教育機會。其次,由于應試教育,我國很多的學校過于看中課業表現,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孝文化的教育。因此,學生所能接受的孝文化教育也是少之又少。
(二)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缺失的原因
1.“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的消極影響
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00后”,而“00后”的他們大部分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皇帝”,這些都讓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表現出自私自利,缺乏擔當與責任感;此外,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缺乏孝意識,認為父母對自己好是理所應當的,只知道一味的索取,不知道如何感恩,十分缺乏孝文化意識。
2.家庭孝文化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家庭教育方法不妥,很多高職學生遇到事情時總會把個人想法放在第一位,一旦父母嚴厲要求時他們就會產生排斥情緒,漸漸地和父母關系越來越淡,更不要說對父母行孝了。其次,家庭教育的內容有偏差,很多的家長過于看中孩子的學業情況,而忽視了其在德育和孝道方面的成長。而且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很好的榜樣,孩子是很容易有樣學樣的,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方面。最后,家庭教育機會的減少,很多學生的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和孩子說上話的機會都很少,更不要說對學生進行孝文化教育了。
3.學校孝文化教育的缺失
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道德水平、學習做人做事道理的主戰場。學校教育,對于高職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孝道觀念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學校實行的應試教育,過于看重學業成績,孝文化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孝文化知識,而學生缺乏實踐,最終效果甚微。
4.社會多元文化的干擾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變得很普通,我們的高職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并很容易受其影響,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隨之變化。而這些就可能導致高職學生對我們的孝文化產生懷疑,認為自己和父母地位是平等的,在生活中處處頂撞父母、目無長輩。
三、積極探索孝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要改變西部高職學生孝文化的現狀,解決他們孝文化缺失的問題,提高他們對孝文化的認識和意識,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這是需要學生本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多個方面緊密配合,共同努力。
(一)加強西部高職學生的個人自我修養
西部高職學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修養,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質,增強孝文化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要主動學習孝文化,踐行孝行為,做到愛己及人,尊敬長輩,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為建設良好家庭氛圍做出貢獻。
(二)加強家庭孝文化教育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平等相處,和孩子有商有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與孩子形成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其次,父母要改變教育觀念,不能只在乎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略孝文化。父母要引導孩子學習我們民族的孝文化,真真正正做到向父母盡孝,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最后,家長要多尋找機會和孩子交流,對孩子進行孝文化教育。
(三)加大學校的教育力度
學校除了要營造良好的孝文化教育氛圍,還應重視課堂學習中的孝文化教育。例如,高職英語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授孝道,讓其深刻理解孝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和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各種與孝相關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感恩盡孝的觀念,最終實現孝文化教育的目的。
(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的一種美德,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媒體的輿論作用,大力宣傳孝文化及各種榜樣模范,讓高職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到孝文化知識,并且深刻意識到孝文化才是我們的主流,而西方文化。另外,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對孝文化的內容、方法和活力進行不斷創新,以賦予孝文化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李季林. 孝道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吳峰. 中國傳統孝觀念的傳承研究[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