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小兒濕疹是一種慢性且具有復發性的炎癥性皮膚病,是嬰幼兒時期最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濕疹患兒皮膚會出現發紅、脫屑、癢以及皮疹等現象,導致患兒哭鬧不止。小兒濕疹通過藥物等方式治療容易復發,有效護理是治療的關鍵。
濕疹的病因
小兒濕疹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分為內因與外因。其中內因主要是嬰兒皮膚的角質層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皮膚對各種刺激較為敏感,皮膚內皮含水和氧化物較為豐富等。因此,過敏體質的嬰兒以及肥胖的嬰兒更容易得濕疹;外因主要是嬰兒吸入了粉塵,受到毛織物的機械性摩擦,進食牛奶、海鮮、蛋以及牛羊肉等致敏物質,使用堿性肥皂清洗皮膚。
濕疹的分期
小兒濕疹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以及慢性期。
急性期:急性期濕疹多見于頭、面、陰囊以及四肢遠端。前期為彌漫性潮紅,隨后發展成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嚴重者全身可見,經過治療后雖可痊愈,但較易復發。
亞急性期:急性期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病程遷延所致,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間,多為丘疹、鱗屑、結痂、輕度糜爛、少量水皰。
慢性期:急性及亞急性期處理不當,長期反復未痊愈所致。由于發病位置不同,臨床表現也有差異,多局限于某一個部位,呈褐色或褐紅色,且表面附著鱗屑,伴有抓痕、色素沉著等,部分皮損上還會出現新的水皰或丘疹。
濕疹的臨床護理
1.病房內要保持衛生清潔、空氣暢通,避免患兒皮膚受到灰塵的刺激。不可在病房內使用空氣清新劑,不要在病房內放置毛織制品、鮮花,醫護人員以及家屬應注意勤洗手,嚴格遵循無菌操作。
2.醫護人員需要每天定時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對病情嚴重的患兒,還需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的變化情況。
3.保證患兒每日足量飲水,大小便暢通、出入量平衡以及良好的睡眠。
4.護理人員應叮囑患兒家屬不要讓患兒吃致敏性食物。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致敏物質包括:蝦蟹、牛奶、蛋、魚、木耳、植物花蕾等;讓患兒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能保護患兒的血管,降低患兒血管的通透性。
5.保持患兒皮膚的干燥、清潔,洗澡時不要使用堿性肥皂或洗劑,使用溫水給患兒洗澡,讓患兒穿著純棉質的衣褲,注意防止患兒抓撓皮損處,避免發生感染。
6.濕疹一般無法徹底治愈,并且較易復發。護理人員應將患兒的病情和濕疹的相關知識告知患兒家屬,并給予患兒家屬安慰,獲得家屬的信任,幫助患兒家屬樹立信心。
濕疹的日常護理
1.塵螨、花粉、動物毛屑等都可能會導致或加重小兒濕疹。因此,家長要注意讓患兒遠離這些物質,咨詢過敏專科醫生如何減少家中過敏原。
2.讓患兒穿純棉質衣褲。不可穿著過多,要讓患兒的皮膚可以自由地呼吸。在清洗患兒所用的床上用品以及衣物時,家長應選擇溫和、無香味劑且適用敏感皮膚的洗劑,并注意漂洗干凈。
3.針對母乳喂養的患兒,母親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蝦、海魚、辣椒、蟹、油炸、燒烤、辣火鍋等。如患兒需要添加輔食,應先少量添加,便于觀察是哪種食物引發患兒過敏。
4.室內溫度太高容易加重濕疹癢感,同時也會加重其他癥狀,另外,溫度的迅速變化也可能會加重濕疹情況。因此,家長要保持患兒居住的室內溫度適宜。
5.濕疹患兒的皮膚應保持干凈、清潔,建議夏季每天沐浴1~2次,冬季隔天沐浴1次即可。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控制在36℃~38℃即可。最好使用溫和、無香味或者適合敏感皮膚的沐浴液、洗發液,每次洗澡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
6.注意經常給患兒修剪指甲,避免患兒抓撓、摩擦濕疹處,導致破潰,誘發皮損,增加感染的概率。家長可以給患兒戴上手套,或者轉移患兒的注意力,讓其暫時忘記瘙癢。
7.注意避免濕疹患兒的皮損處碰水、接觸刺激性物質,不要給患兒涂抹任何刺激性強的藥物。
8.家長應選擇溫和、刺激性小的藥膏給患兒涂抹。
濕疹患兒的護理工作,需要醫護人員和患兒家屬的共同努力。患兒家屬學會護理濕疹的知識與技能,能夠讓患兒得到科學、合理的護理,從根源上進行防治,讓濕疹患兒的病情得到控制,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作者單位: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