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男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我國目前的法定報告呼吸道傳染病多達18種,常見的有結核病、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中東呼吸綜合征等。這些傳染病都能夠通過空氣進行傳播。呼吸道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的機會較多。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在高發季到來時如果不對這些疾病進行提前預防,則很容易暴發大面積的傳染。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
控制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法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丙類,被國家法定為乙類傳染病的呼吸道傳染病就有9種。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發生疫情,則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甲類傳染病要強制管理,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求城鎮2小時內、農村6小時內向當地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上報。乙類傳染病要嚴格管理,任何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的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求城鎮6小時內、農村12小時內向當地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上報.做到醫療衛生機構和政府對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從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來,1997年在香港爆發的H5N1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種),2003年廣東首發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2009年始發于美國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2013年的甲型H7N9禽流感,2019年在美國全境卷土重來的甲型H1N1流感,至今這些呼吸道傳染疾病已造成2600萬人感染。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初公布: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在全球可導致300萬~500萬重癥病例,29萬~65萬例死亡。
從2019年底至今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它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是呼吸道傳播,已被我國法定為乙類傳染病,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已經造成了世界范圍的疫情大流行,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因此,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對保護人類健康乃至生命極為重要。
呼吸道傳染病的可控性
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咳嗽、打噴嚏等噴出的帶有病菌的飛沫或飛沫核進行傳播,健康人接觸被患者排出的病原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這就造成了呼吸道傳染病的易傳播性。我國目前有健全傳染病防治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管理體系,從國家和政府層面上對疑似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管理是很規范全面的。有疑似癥狀者來醫療機構就診后,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才是一個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發生的防控關鍵。但是基于呼吸道傳染病的人群易感性高、易傳播、春冬季高發等特點,僅僅國家或者政府對此類傳染病的有效管控措施仍不能避免其在人群中蔓延和流行,呼吸道傳染病引起的疫情每隔一段時間就可能會卷土重來一次。要想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還需社會中的我們每個人,從以下三個方面配合政府進行個人防控:①控制傳染源:少聚集,遠離野生動物和生食,有呼吸道感染癥狀或不明原因發熱時,及時戴好口罩就醫;②切斷傳播途徑:個人做好衛生防護,注意保持手衛生、室內環境衛生和空氣流通,出門戴口罩;③保護易感人群:對于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危人群,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同時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身免疫力。也就是說,雖然呼吸道傳染病易于傳播,給人類健康和社會造成極大危害,但是,如果防控措施得當有力,它也是可預防可控制的。
鑒于此,我們必須做好民眾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民眾知道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掌握防控方法,自覺自愿地防控呼吸道傳染病。只有廣大民眾認識到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性,并積極實施,才能真正有效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然而,社區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的科普宣傳仍很薄弱,個別的宣傳也是形式單一,如廣告欄張貼畫報,不能引起民眾的重視,達不到宣傳的作用,民眾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仍然缺乏。故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借此次新冠肺炎防疫經驗,對社區民眾進行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防疫知識宣傳科普活動,以便民眾掌握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和方法,提高社會防控的有效性。
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科普目標、方法及內容
(一)科普目標
通過對社區民眾進行靈活多樣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普通民眾知曉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知識,掌握防控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傳染疾病高發期提前做好預防,避免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最終達到對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效果。
(二)科普對象和方法
呼吸道傳染病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比如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危人群。另外,社會階級和年齡層不同的人,聚集場所也不一樣,比如兒童、青少年和大學生更多聚集在校園;上班族工作時間聚集在工作場所,上下班通勤會聚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農貿市場或者超市因為售賣人們日常所需用品食物也是不可避免的聚集地點;老年活動中心、電影院、飯店等娛樂場所也是人們日常休閑時會去的場所。所以,針對不同人群的易感性異同和聚集特點,采取不同的科普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控知識宣傳就很重要。
能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體檢或就診,或者有時間參加主題講座的人群多為退休后有閑暇的50歲以上中老年人。講座過程中需要采用視頻、圖片、PPT演示等媒介使疾控知識形象化,同時輔以技能指導和教學,便于該人群對知識的理解,將防控知識轉化為日常防控技能。宣傳內容主要圍繞居家防護和在超市、老年活動中心等特定聚集場所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會后可以給前來參加講座的中老年人分發宣傳資料,鼓勵其對家人進行防控知識和理念的宣傳,以延續講座效果。針對分散在不同工作場所的上班族,線下宣傳場所可以選擇在小區宣傳欄或者乘車公交站、地鐵或者流量大的通勤路上的宣傳欄處,設立宣傳內容展覽、展板。還可以在宣傳欄處提供在線宣傳知識講座或者資源的線上鏈接、二維碼等,通過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綜合宣傳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重點主要是公共場所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對于聚集在學校的不同年齡的學生,社區衛生中心可以通過學校層面的配合,入校前期宣傳預防接種疫苗對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性,入校進行疫苗的預防接種時對不同呼吸道傳染病的重點防控宣傳。對于農貿市場和飯館,進行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管控的宣傳。
實施科普系列活動應該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倡導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實施,還要聯合當地社區、食品監管局、學校等相關部門幫助科普活動的宣傳和落實。同時也可以安排社會或者大學生志愿者提供宣傳及咨詢服務作為科普實施隊伍的補充。
活動后期,可以將科普活動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經驗總結,撰寫論文或者推送新聞,以進一步擴大科普的宣傳效果和社會影響,讓更多的民眾知曉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知識和方法,避免感染此類疾病,促進人民健康。
(三)科普內容
采用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科普:①國家傳染病防治策略、呼吸道傳染病的疾病流行情況、空氣傳播的特征、接觸野生動物史和罹患呼吸道傳染病的關系。該部分旨在讓人們了解相關的國家政策后能夠積極配合政府防控工作。同時,對呼吸道傳染病有清晰的認識,加強對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的重視。②呼吸道傳染病的癥狀識別和就醫指南,配合政府和醫療機構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③指導民眾如何遠離和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如:食品安全知識、呼吸道傳染病疫苗接種知識、保持手衛生的重要性、消毒通風等保持環境衛生的方法、公共場所的衛生注意事項、戴口罩方法和時機等知識和技巧,將其整理為居家防護和公共場所防護兩方面內容,指導個人防護的實用技能。
綜上所述,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雖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影響巨大,但這類傳染病是可以提前預防和控制其發生和蔓延的。要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相關部門要開展社區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科普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預防意識和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知識和技能,將個人防護措施落到實處,才能將傳染病疫情扼殺于萌芽時期。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