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田云剛
[摘 要] 疫情期間,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思政課為例,對云端教學方法及過程進行了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師應該遵循的原則:首先要選擇平臺,建立聯系,對開展教學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總體規劃、發揮主導,對教學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再次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力求教學效果精彩;最后要有膽量、有智慧、有耐心、有愛心,一切為了學生。
[關鍵詞] 民辦高校;云端教學;教學質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0-0072-02
一個小小的病毒,改變了世界的命運,也打亂了該有的教學節奏。為了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所有課堂搬到了云端[1]。在云端教學中,師生可見度低,學習效果完全依賴學生的自覺性,民辦高校的學生普遍學習自律性差,基礎也較為薄弱,但課堂活躍程度較高[2]。針對這些特點,民辦高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總結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法,來保證學習效果、提升學習質量,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現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思政課為例,就云端教學方法及過程來進行探討總結。
一 選擇平臺,建立聯系,對開展教學做到胸有成竹
課堂從地面搬到云端,最擔心有人掉下去、有人上不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學習與聯系平臺,保證傳統課堂“一對多”和云端課堂“一對一”的學習溝通都能夠順利實現。平臺是云端課堂發布學習任務與師生交流的主渠道,建立后就要充分挖掘并發揮其功能,不要閑置。一門課程建立的平臺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學生在平臺之間來回切換,手忙腳亂,費時費力,教師也不能及時接收消息。所以,一門課程有效平臺有兩個即可,易精不易多。這兩個平臺應具備的功能有學習資源送達、師生互動交流、學習記錄統計、交流痕跡保存等。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思政課采用的平臺為學習通和QQ課堂。學習通有很多現成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師備課、課外拓展可以借鑒;有后臺監管學生學習的統計功能,可以看到學生利用學習資源的情況等;也有學校后臺監管教師教學情況的功能,方便學校進行教學管理。當然,學習通也有它的不足,比如直播功能不完善,看不到在線人數、不能分享窗口和師生語音互動等。這些功能的短板QQ課堂都可以彌補,而且它的建立是極容易實現的,只要建立QQ群即可。QQ課堂的建立還保證了主要學習資源外的其他輔助教學材料,若來不及上傳學習通平臺轉碼,可以直接分享QQ群,及時又方便。但是,QQ課堂缺乏統計功能,不能知道教師發布的學習資源到底有多少學生有效使用,尤其民辦高校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就很難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為目前的學習平臺和聯系平臺功能都不完善,所以,教師要在開課前選擇兩個平臺,平臺功能互補[3]。如果遇到主平臺擁堵或有突發情況,備用平臺可以及時切換,保證云端教學有序進行,對教學的開展做到胸有成竹。
二 總體規劃、發揮主導,對教學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好的課堂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傳統課堂主要由教師來把控,按照預定的教學進度和設置好的互動來進行,能抓住前排學生的注意力已是不易,所以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并不強。然而,課堂搬到云端后,教師與學生無法像線下課堂直觀地面對面,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完全由自己來把控,而且因為是大學生,家長也不會陪同并督促其學習,所以學生的主體性被真正地體現出來[4]。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大力發揮“主導”作用。首先,課前要總體規劃,這一周的學習任務、重難點,需要看的資料、視頻,需要完成的作業等都要明確地告知學生,每一條指令都要清晰。其次,課中教師要按照自己發布的規劃,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不要隨意改變。如遇到特殊情況,可以靈活調整,但調整要在規劃好的教學范圍內,保證“不打無準備之仗”。最后,要有課后及時的反饋機制,督促學生們在課后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每一個布置下去的任務點。課前、課中、課后,教師要做好總體規劃,發揮主導作用,對教與學的具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三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力求教學效果精彩
課堂的主人終究還是學生,所以云端教學的開展要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主體性為中心。教學方式要因人而異,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學習注意力差但活躍度高的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把學生的注意力放在首位,所有的教學環節,都要圍繞注意力的集中。研究顯示,口頭教學要比觀看視頻更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5],為此民辦高校應鼓勵教師直播講課,而不是帶著學生看錄課視頻。例如,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思政課多數采取直播形式,課前10分鐘由學生直播分享一周要聞,幫助學生讀圣賢書之余,也要關心窗外事,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此外,教師在直播教學中,要依據注意力的研究結果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適時設置師生有效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在互動中,應采用正向、負向并用的激勵機制。采取“直播截屏送福利”,對回答積極主動的學生,用平時成績加分進行獎勵;采取“抽點在線回答”,隨機點名,若2次未及時作答,則平時成績減分,以此督促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總之,教師要因材施教,善于設置教學活動和互動、善于使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自覺性。
其次,云端課堂要因地制宜。課堂搬到云端后,對網絡的依賴性極強。針對教師,學校為了保證教學可以順利開展,要在開課前調查教師的網絡情況,并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使用教學平臺做好基礎服務;針對學生,學校要在開課前調查學生的網絡情況并反饋給教師。教師要根據學生網絡情況,因地制宜地提供教學資源。為了保證“不停學”,教師除了要提供對網絡依賴性極高的直播教學資源外,還要提供對網絡依賴性相對較低、較為穩定的教學資源,如已錄好或已收集的教學視頻、電子教材等可以發布在學習平臺上、郵箱里,確保部分學生即使網絡不好看不了直播,也可以依據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完成自學。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特點,建議這兩種教學資源有效結合,打破單一教學方式[6],進行“翻轉課堂”。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思政課,在學習通上以評分較好的名師視頻教學資源來建立課程包,督促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起到預習與知識框架構建的作用。教師在課程中以直播形式進行講解,起到畫龍點睛、梳理框架、突出重點、解答難點、測驗知識、拓展課外的作用。
無論云端還是地面、錄課還是直播,教學效果是不變的追求。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開展云端教學,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教學質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根本,提供教學資源、設置教學環節、呈現教學內容,從外部誘發學習動機。這要求教師不是以“完成”為結果來準備教學,而是以“精彩”為標準來不斷打磨課程,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四 有膽量、有智慧、有耐心、有愛心,一切為了學生
課堂移至云端,有些課程的開展確實會有不便,比如有的課程需要動手實踐或者需要模具輔導等。此時,教師要有膽量,要勇于掙脫教材束縛,敢于打破教材結構,一切皆因方便云端教學而變化。對外界依存性較強的課程章節,待返校后再開展學習。針對高峰時段網絡擁堵問題,教師要有膽量向學校提出錯峰教學的要求,確保學生們都能上得了課。其次,教師要有智慧。云端教學要求教師要跨界學習很多技術如錄課技術、直播技巧;要根據遺忘曲線來設置練習,強化知識點;要善于總結,幫助學生整理筆記,要善于把握課程內容間的聯系,制作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再次,教師要有耐心。云端課堂,沒有面對面的尷尬,敲擊鍵盤即可參與互動,相對傳統課堂,學生不會不好意思,也不怕答錯的難堪,而且有正向激勵加分機制,因此互動參與者眾多,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時,需要教師有耐心,一個個瀏覽、一條條解答,要從以前“一對多”的發散式課堂,轉變成現在“一對一”的靶向課堂。在瀏覽每一條互動時,輕念學生的名字,對課堂參與者進行肯定,將會激勵他以后再次參與。最后,教師要有愛心。這個愛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教學相長,教學既是教育學生,也是塑造教師自己。秉持這樣的信念,在教學上辛勤耕耘、嘔心瀝血,想方設法地把課程構建好,把學生引進門。這個愛也是對學生的愛。列寧認為: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于真理的追求[7]。教師要善于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以愛心去感染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多鼓舞獎勵,在學生掉隊落后時要多提醒督促。在云端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比傳統課堂更多地去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他們反饋,讓云端課堂不云里霧里,清晰可見,就在身邊。總之,一切為了學生。
《禮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云端教學上,大部分教師都是剛剛起步;在教學內容與環節設置上仍有很多困惑,所以應該要“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云端教學水平,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停課不停學”,教學高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EB/OL].北京: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0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9_416993.html
[2]楊禮贊.民辦高校管理類大二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分析——以西安思源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9):113-114.
[3][6]王維.在線教學的問題與改進[N].中國教師報,2020-04-22(004).
[4]李克寒,劉瑤,謝蟪旭,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線上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04-16(網絡首發).
[5]陳雯,許鴻文,江立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注意力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圖像識別跟蹤技術的Cox回歸生存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9):84-89.
[7]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7.
(責任編輯: 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