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現代高中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高中教育中很多學校無一例外的采用多媒體進行教育,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微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分析知識內容,提高學習效果。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微課更具有靈活性。本文以微課為基礎,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微課堂;有效教學
引言
高中階段的化學繁瑣零碎,且內容復雜,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抓住重點,常常因為不能掌握相關知識,而導致疑惑,或者失去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因此,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亟需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采用新式教育來豐富課堂,為學生提供學習便利。而就現代化教育手段來看,微課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其能夠靈活的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構建線上線下教育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采用微課方式,進行課堂導入
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在上新課的時候,根據教材就某一課題進行開門見山的講解。而往往這種教育方式,學生的思維和情緒還沒有得到激發,有的學生還沒能集中注意力。學生對新知識沒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而要改變這一情況,教師需要采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對教材中要將的知識,做一個“引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或者好勝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這時候采用微課導入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以來教師可以提前做好微課視頻或者PPT,節省課堂時間,二來通過微課形式,可以很直觀和清晰的展現出化學問題,讓學生能夠有接下去學習的動力。且通過微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很好的把握課堂時間,避免課堂導入占用太多的時間,導致主要內容時間不充足。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將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腐蝕現象展現出來,如家里門面生銹、窗戶上的鋼筋生銹、家庭用具腐蝕、工業設備腐蝕等,這些都是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內容。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家庭用具會生銹,在生活中一般我們采用什么方式進行防腐。在這個時候學生會搶答,家里面的用具很多都是鐵做的,鐵遇到水就會生銹。通常我們常見的方式就是采用油漆的方式進行防腐。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的知識,也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時如果讓學生講解其原理,學生未必能夠講的出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依據教材,將學生帶領到化學專業知識中去,用專業知識來解釋為什么油漆能夠起到防腐的作用。而通過這樣一導入,加上之前的視頻的展示,和融入生活化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從而更加認真的聽課。
2.結合傳統教學,實現高效課堂
微課是現代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但是其還不能夠完全代替傳統教學。在教學中,兩種教學所取得的效果不一樣,但也都有優點和缺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這兩種教學方式加以合理利用,采用混合教學模式,最大化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兩種教學方式的優缺互補。
微課主要作用是將抽象的化學問題和知識結構展示出來,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學習。起到提綱要領的作用。如,教師可以將在課堂上要講解的習題,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節省課堂板書的時間?;蛘邔碗s抽象的化學知識,利用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其更加具體形象。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思考。而傳統教學能夠將細節呈現出來,尤其在講解習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每一個步驟進行分析。利用板書,將重點內容進行提取出來,加以細致的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能力。
3.強化微課資源建設,豐富課堂內容
要實現高效微課教學,教師首先就需要強化微課資源建設,其中包括微課件、微點評、為教案等。在課堂講學中,將這些內容圍繞教材和教育目標,進行合理利用。將固定的教材變成可以移動具有靈活性的教材。并重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解疑答惑,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在采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白微課教學強調的不是知識的廣度,而是起到深入挖掘知識,拓展知識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獲得情感的體驗,從而為學生學習添加內驅動力。例如在教學“氣體摩爾體積”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PPT的方式,提出幾種不同物體1摩爾的體積,以及在標準狀態下這幾種物體的1摩爾的體積。然后再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進行探討決定物體體積的要素有哪些。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的對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性知識的理解。
4.結語
總而言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式,具有實用性和資源容量小的特點。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育模式的改變,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起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婉玉.優化高中化學”微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考試周刊,2018,(28):177.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28.164.
[2]劉妍.優化高中化學”微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淺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9):139.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09.130.
[3]迮思泉.高中化學”微課堂”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9,(12):106.
[4]葛秋萍,王宣忠.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資源,2020(02):57-59.
[5]張紅根.高中化學課堂內外結合的教學研究[J].才智,2020(05):84.
[6]趙霞.高中化學生成性教學模式初探[J].江西教育,2020(06):28-29.
[7]尹妍.淺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黑河教育,2020(02):24-25.
[8]隋苗苗.化學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J].林區教學,2020(02):83-85.
作者簡介:李璐璐 (1988.07-),女,漢族,山西人,碩士,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為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