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玨
將農村自然資源應用到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動手和探究能力,增加孩子對農村的親切度,對幼兒教育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巧妙利用農村各種特色資源,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農村和城市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無法相互取代,農村的室外環境最為豐富,城市的室內環境也是多彩多姿。我們在室外時,可以呼吸到更加新鮮的空氣,正像是歌中唱的那樣,在草地上玩皮筋、在石橋下捉迷藏、在田埂間聽流水“嘩啦啦”、在晚飯后納涼看星空、在榕樹下玩玻璃珠鐵盒英雄卡,農村孩子的課余生活也是很豐富的。在農村室外自然環境下,孩童可以無限地想象和創作,一天天憧憬和變化,用心感受自然的回饋。
農村自然資源是很豐富的,教師要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幼兒園中的學生對城市中的超市很熟悉,可是對于農村買賣商品的環境卻不曾了解。教師可以讓孩童了解農村集市,知道城市超市和農村集市的區別和聯系。平日里,農村隨處可見男女耕種、田間勞作的景象,這使得農村很安靜。但是,農村每幾天會有一次集市,改變了這種安靜。教師可以讓幼兒園的孩童參加集市,感受集市的熱鬧,可以讓孩童設立自己的小小攤位,動腦想辦法賣出自己的物件。另外,可以讓幼兒在農村菜園見證播種和收獲,在養殖區進行喂養和勞作,體驗各種農村特色開展活動。
利用農村環境,開展有趣的
室外活動
用幼兒身體各個部位感受周圍的環境。學校要利用農村環境,開展室外活動。在培養幼兒的觸感時,可以展開觸感游戲,松軟的草地、涼爽的河水、動物的皮毛,組織幼兒在沙堆上開始創作,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比賽。有的在堆城堡、有的在堆學校,玩得不亦樂乎。
牧場也是室外活動的好去處。到了給羊脫毛的時候,笨重的羊減掉毛后活蹦亂跳,孩子們看到開心極了。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試著去上手給羊脫毛,同時學會安撫小羊情緒、給羊喂草料。下一步驟就是整理羊毛為羊毛衫的編織做準備,可以帶領孩子參觀整個流水線的過程,知道制作羊毛衫的復雜過程,珍惜每一件衣服。農村最常見的土地也是很好的室外活動場所。水果豐收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園的孩子進行采摘。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的種植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無土栽培,請水果種植的農戶進行講解,給孩子介紹水果從種子到成熟的生長過程。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春游,介紹常見的植被,拓展知識,讓學生親近自然,在松軟的草地上盡情享受陽光的沐浴,在雨后的小道上和蜻蜓嬉戲,解放童真天性,內心世界也會得到滿足。
利用農村各種特色文化,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指除了吸取課本知識外,還要多去各地游走開拓視野,了解各個地方的特色。例如,春天來了踏青放風箏是必不可少的活動。想知道風箏是怎么飛上天的,可以去風箏之鄉,南有陽江北有濰坊,農閑時各家各戶都會給孩子制作風箏,帶領孩子們觀看制作過程,試著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風箏,畫各種圖案編織各種形狀的框架,制作完成后讓其在空曠田地上放飛。風箏天上飛地上人兒追,歡聲笑語的不間斷代表了本次活動的成功。
現在的孩子很迷戀電子產品,對手機的依賴讓他們沒法接觸其他有趣的事物,幼兒幾乎都不知道在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的樂趣。皮影戲各地都有他們的同類,但是在山西他們是不一樣的煙火,就像是聽活著的影子講故事。在山西這個皮影戲的發源地,家家戶戶都會表演和制作皮影戲,因為周圍氛圍的熏陶,每家的小孩都會皮影戲的表演。教師可以先組織孩子觀看皮影戲,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皮影人物,例如狼來了的故事,相同的情節不同的表現方式,羊和狼被表現得栩栩如生,觀看后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在幕后表演皮影戲,向當地孩子請教學習,自己編皮影戲給大家表演,積極參與使知識得到了擴充。
變廢為寶,美化農村環境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需要改善。城市中充滿了喧囂,更是有人從城中搬到農村,為了生活的寧靜和安逸。不僅是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更是需要改善,不要讓最后的樂土也被污染,廢物的處理就尤為重要。例如,剩菜剩飯用來喂養家禽,動物的糞便是很好的田間肥料。在幼兒園中基礎設施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動手制作玩具,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塑料玩具的污染,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不喜歡的玩具帶來,進行交換或者是捐助給別的孩子,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喝完的瓶子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收集起來,給瓶子穿孔變成花灑,給地里的莊稼澆水,穿舊的衣服進行二次制作,做成地里的稻草人保護莊稼。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美化了農村環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