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曄
良好的學習品質能為幼兒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注重學習品質的培養是幼兒有效學習、個性發展的條件,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當前存在的問題
活動目標的設定、內容的選擇、環境的設置、引導的方式以及教師對活動的評價等都會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產生影響。在很多科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只是簡單地在活動中通過語言來引導、啟發幼兒發現科學現象,直接告訴幼兒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卻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即教師常常把“教給幼兒科學原理”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而忽視了科學探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思考、探究、嘗試和發現等教育價值。
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培養策略
(一)合理使用豐富有效的學習資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同一年齡段的多層次材料。即使是同齡人,在理解動作內容、動作材料、表情表現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在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的基礎上,教師應把握幼兒之間的差異性,充分體現材料層次的差別,以適應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
2.同一主題的不同材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提供豐富多樣的教材,給幼兒的探索和創造活動帶來更多的空間和挑戰。
3.同一材料的多種用途。通過教師的創新、與幼兒積極地交流互動、引導幼兒自己開發其他用法、配合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體現出同一材料的多種用途。當幼兒失去耐心和興趣時,他們會轉向另一種游戲方式。同樣的材料,不同的用法,能夠提高材料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二)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和操作,是發揮其主動性的第一步。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保持較高的主動性,建立牢固的學習信心,需要為其創造一個寬松、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
1.允許幼兒犯錯。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在活動中會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難免會犯錯。教師要允許幼兒犯錯,用欣賞和肯定的態度對待幼兒,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心理環境。
2.尊重、理解和接納幼兒的思想和探索。幼兒用獨特、主觀的思想看待和理解周圍的世界,有時教師是無法理解的。教師不可主觀地批評、制止、糾正幼兒,應以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傾聽并詢問幼兒的真實想法和意圖,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材料。教師應該成為一個旁觀者,支持幼兒的探索,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
3.探討幼兒探究活動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幼兒探究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價值,讓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特別是對于那些看似“失敗”的幼兒,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培養他們愿意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和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品質。比如有些幼兒在探究活動中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結果不理想,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繼續保持不斷探索的態度,消除幼兒的負面情緒。
4.及時鼓勵幼兒并給予反饋。教師的鼓勵和及時的反饋對幼兒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如教師友好的微笑、點頭、擁抱、積極的語言引導等。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具體表現,肯定幼兒的創造性。當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讓幼兒認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和操作水平。
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本文通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與學習品質相結合,為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作者單位:如皋市皋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