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革,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幼兒園階段,通過食育課程創設更好的幼兒學習環境,能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創設獨有環境,促進幼兒發展
食育是幼兒園的大環境之一。通過創設獨有環境,能夠讓幼兒更加理解食物的重要性。為此,幼兒園可利用學校走廊或者黑板報向幼兒呈現不同食物的外觀,讓幼兒更了解食物。
例如,在學校走廊上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場景,讓幼兒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對于班級環境,教師可設置節氣標識。眾所周知,我國有二十四節氣,在食育課程特色下,創設二十四節氣環境,將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關于每一節氣的圖片,讓幼兒發揮想象根據圖片進行圖畫創作,并對畫作進行評選,選出最適合的畫作,運用到班級節氣環境創建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動力,推動食育課程不斷向前發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創設主題環境,主要目標為:讓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更加符合幼兒的審美和心理需求。教師提出主題,提供相應節氣的食材圖片或者實物,讓幼兒合作探究。例如,若主題環境為春季,教師可為幼兒提供關于野菜的圖片“薺薺菜、茼蒿”等,增加幼兒對自然的敬畏,感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美味佳肴。若主題環境為夏季,教師可提出“夏季水果主題”,讓幼兒說出夏季都有哪些時令水果,例如西瓜、毛桃等,通過主題環境,讓幼兒了解不同時節的食物特點,增強幼兒對時令和節氣的認知。
創設獨有環境讓幼兒動手操作,可以讓食育課程變得更加有意義,提升教育效果。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能夠更好地認知食育課程環境創設的積極意義。
了解環境特點,幫助幼兒交往
了解環境特點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發展,激發幼兒的社會潛能,提高幼兒融入社會的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在幼兒園教育中,無論是幼兒還是教師都少不了依托環境,食育課程也是如此,通過增加對環境特點的了解,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通過擺放相應物件或張貼圖片,營造獨特的環境,再借助活動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例如,教師可帶領幼兒參觀學校食堂,了解學校食堂的布局。特定時間讓幼兒在安全距離內觀看學校廚師做飯,增加幼兒對食物本質的了解,明白同種食材可變為不同的美食。通過直觀觀看,不僅能減少幼兒浪費食物的現象,還能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教師可舉行做飯活動,以比賽的方式,帶領幼兒選取幼兒自己喜歡的食材,通過教師展示或者手把手教授給幼兒,讓幼兒感受做飯的魅力。能夠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推動幼兒不斷進步,彰顯食育課程的教學意義。
通過真實場景讓幼兒了解環境特點,不僅能讓幼兒提升對食物的了解,還能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為教師的教學營造良好環境。
通過食育課程,養成良好習慣
幼兒容易被外界聲音影響,注意力難以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能夠促進幼兒更好的生活。例如,以進餐環境來講,幼兒園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選取合適就餐工具,保證幼兒進食的欲望。當所有幼兒都有食物后,教師應教授給幼兒就餐禮儀,如“吃飯期間不講話、不砸吧嘴、不浪費食物、餐后帶走垃圾”等,讓幼兒養成良好就餐習慣。幼兒結束就餐后,需要先消食再午睡,這時陽臺花園就發揮了作用。幼兒園可在陽臺花園種植黃瓜和番茄,餐后,教師引導幼兒進入陽臺花園,讓幼兒觀察發現兩種果蔬的不同特點,觀察它們的生長軌跡,達到消食的效果,讓幼兒形成飯后消食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個場所和角落,為幼兒營造不同環境,讓幼兒置身其中,感受不同環境帶來的不同體驗,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使幼兒不斷發展。食育課程創設具有四季特點的環境,能夠彰顯幼兒園的教育科學性。
通過食育課程創設環境,幼兒能更好地了解就餐文化,為日后學習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