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舉措,是中職學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對中職學校的發展有著統領和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園文化與職業素養的關系,隨后以作者自身實踐為例,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特色及功能進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構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策略與建議,希望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學校?校園文化?職業素養
要想有效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助力大國工匠培養,就必須在中職學校大力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其一,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確保對學生專業素養培育的深度;其二,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
一、校園文化與學生職業素養的辯證關系
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大方面,兩方面應同時進行建設,以期對師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師生形成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動力。學校不僅是培育我國現代化建設者與社會主義事業未來接班人的主要場所,也是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場所。高品質、高水準的校園文化建設,對中職學校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借鑒并學習國際先進文化成果、培養高水平人才,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許多企業都推出了新的就業標準。這些標準不但對學生有專業技能的要求,在情感、態度與“三觀”方面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敬業、忠誠、有進取心、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等,這表明現代企業更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
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主要通過校園文化來開展,因此,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十分重要。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涵,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當作目標,并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際操作技能,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者與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此外,校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進了社會主流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對推動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日常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特色及功能
(一)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精神文化建設
中職學校應通過網絡、櫥窗、標語等宣傳教育陣地的建設,創造和諧、積極上進的精神文化環境,促進教師和學生一直保持蓬勃向上的心態。作為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機械系17級高職1班的班主任,筆者非常重視早自習、校會課、班會課、素養課,關注校會課、班會課上學生的精神狀態,按學院德育教育周計劃落實主題,盡可能多地帶給他們新的知識、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同時,筆者還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活動,這些主題包括弘揚和培養工匠精神、克服僥幸心理、安全教育、學會寬容善待他人、誠信為立身之本等。此外,在素養課上,筆者多運用典型案例來進行職業素養的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為塑造工匠精神奠定堅實的根基。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功能
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并且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不能觸及或無法真正發揮作用的區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具有和諧、進取精神的校園文化,對身處其中的教職工和學生都能起到一種激勵作用。
由于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筆者所帶班在各級各類活動中成績優異。在學院舉辦的第21屆“金秋藝術節”活動中,筆者所帶班共獲得4個集體獎,包括3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分別是拔河、跳長繩、模擬法庭一等獎以及學院大合唱比賽二等獎。筆者所帶班還在學院第22屆“金秋藝術節”活動中獲得拔河一等獎,在學院大合唱比賽中獲優秀獎。此外,在2018年天津中等職業學校圣納·新道杯大賽零部件測繪CAD成圖技術比賽中,班內有學生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在團委組織的手繪青春手抄報活動中,班內學生獲得三等獎;在運動會綁腿跑活動中,班內學生獲得學院三等獎。
三、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中職學校應注重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切實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每所中職學校應結合自身的優勢,增加對物質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對校園進行美化和綠化,逐漸形成美麗、寧靜而具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氛圍。同時,中職學校應運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使職業選擇意識和職業理想深入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在一個和諧、進取的環境里接受心靈的洗禮,提升精神境界,懂得生命的價值與真諦。
(二)規范管理條例
合理的學生管理條例,是形成優良的教育秩序、規范學生日常言行的有力保障。中職學校應該根據本學校與專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規章條例,對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反之則予以懲罰,以確保學校內外的教育效果與優良秩序,推動優良校風的養成和延續。具體的規章條例如《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住宿生管理規定》等,其目的是促進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良好習慣。
(三)注重師德與教風建設
中職學校必須先規范教育行為,讓教師和工作人員做誠信的好典范。教師和工作人員的道德素質、文化素養、學術態度和生活習慣等,都會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誠信價值觀產生影響。中職學校應把職業素養教育主動引入課堂教育活動,比如設置道德教育、職業指導、主題班會等課程,以實現學科、專業、職業的有機結合,增進學生對工作崗位的全面了解。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為了增進學生的誠信意識,學院設立了誠信測試;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發展的理念,學院在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培訓、就業輔導、院系一二級測評等活動;特邀企業專業人士到學院開講座、評選優秀畢業生等,旨在提升學生對職業素養的整體了解。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中職學校應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學習到文化知識,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建設。中職學校的文化內涵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項目載體體現出來,比如藝術節、校運動會、技能節、軍姿隊列比賽、大合唱比賽等。通過上述活動,可以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聯系在一起,并實現互相促進、互相滲透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進企業文化
中職學校主要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技術型人才,目標是讓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進入企業工作。因此,還可以在中職學校文化建設中引入企業文化,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的區別。同時,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雙師制教學,實現企業文化的滲透。可以說,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是中職學校生存發展的必然途徑。
四、結語
總之,中職學校的文化建設應結合學校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前提,以各類活動為載體,規范管理條例,注重師風師德建設,突出文化特點,從而建設具有中職教學特點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侯煒征.校企文化雙向融通視角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
[2]洪源.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
[3]李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教育工作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24).
(作者單位: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