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萍
摘要:任何經濟社會的進程與建設都是需要一定代價的,如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逐漸凸顯,要知道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要尋求更好的可持續性發展,水土保護迫在眉睫。針對青海省湟中地區的防護林水土保持現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并根據分析指出了一系列存在的問題,最后根據其成因及地區水土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更好地尋求地區資源的可再生發展。
關鍵詞:防護林;水土保持現狀;改進措施
青海地區位處三江之源,由于兼具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陸干旱盆地3種地形地貌,因此生態環境較為脆弱,這對水土保持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驗。目前經過地方政府的努力,雖然水土保持方面具有一定成就,但在整體工作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水土保持現狀仍有待提高。因此,應該以更大的努力,將防護林保持工作繼續有序地進行下去。
1 防護林水土保持的現狀
1.1防護林水土保持管理方式有待改進
目前,我國防護林水土流失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不僅破壞了土地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農業及其它自然災害。由于防護林大面積的消失,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地區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地區防護林水土保持管理結構及方式的缺失而造成的。在國家社會商品經濟一體化發達的今天,防護林水土保持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屬性,是對人類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一種措施。因此,在管理結構及方式缺失的情況下,會形成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失衡的局面,同時由于結構不健全,其它監督及后期支持體系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使地方缺乏對防護林水土保持的經濟化眼光,忽略了相應的市場策劃與開發,這也是現階段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1.2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制度不夠完善
就目前來說,防護林水土保持管理上仍然實施多部門管理方式,這樣容易形成責任劃分不明確的局面,而且各個部門缺乏一定的溝通與協作,對同一問題各自制定、實施相關政策,暴露出了管理碎片化的缺陷。另外,由于責任等級劃分模糊,當問題出現時,無法做到有責可循,長此以往,會形成責任相互推諉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如果賞罰制度仍然不明確,那么相關從業人員在松散的工作環境中會缺乏高度的責任感。而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較為特殊,應該以特殊的態度去對待,因此建立完善的相關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1.3防護林水土保持科研手段及應用有待提高
青海省湟中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境內三面環山,在山川之間地貌較為復雜,溝壑縱橫,山區丘陵面積占地區面積的89.9%,這對于當地的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需要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有力支持才得以順利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科研部門不能根據當地水土流失狀態有效、合理地制定科研項目,那就會形成科研與治理、開發相脫節的局面,同時也造成了重復開發的問題。另外,科研條件和手段落后也是導致地方水土保持發展難以順利進行的因素之一,而造成該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科研經費的缺乏以及專業人才的匱乏。除此之外,科研部門推出成果以后,由于對科研成果利用率低,會使很多經濟效益較高且有利用價值的科研成果被擱置,使其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喪失了水土保持科研的作用。
2 防護林水土保持的改進措施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的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湟中地區特殊地域環境而言,仍然需要在不斷的工作中來總結經驗,并通過不斷地完善與改正來提升工作效能。
2.1 對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實施整體規劃策略
任何工作的實施都需要有完善、精細的統籌管理規劃策略來支持,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依照原有計劃對工作進行具體部署,使后期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繼續下去。首先,該規劃要根據地區的實際地域情況來制定,以特殊地貌的防護林水土保持模式來制定具體工作方法,在不斷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來制定解決策略;同時根據局部地域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來實施緊急預案措施,盡量將所有的突發狀況遏制在萌芽中,以更好地保證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要以長遠的發展目光來制定整體規劃,以國家的長期發展為目標,將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放到可持續發展的首位,不斷堅持創新,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精神面貌來面對后續的工作發展。
2.2嚴格執行防護林水土保持標準
2010年12月25日,我國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并在2011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法律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狀況,從而改善生態環境,保證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為了完成國家與社會對生態環境的各項要求,在全面建立健全防護林水土保持規劃的基礎上,要嚴格執行各項標準,并通過制定各部門、各階層之間的責任劃分制度,來強化責任管理,以做到有因可尋、有責可究。這樣,不僅可以使責任層次更加明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工作積極性,以保證其在共同進行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積極地溝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能。
2.3重視水土流失的整體性
由于地區在不斷地實施項目工程建設,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地表造成擾動,形成水土流失范圍較廣的局面。因此,應該加強水土流失防護建設,將預防水土流失的整體性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加強技術監測。同時,從當地的實際水土保持狀態出發,精確測量工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從而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并實施長期的植被監測。另外,在實施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分析水土流失發生的因素、流失量及流失后果,來及時完善補充水土保持措施,從而使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2.4加強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及成果轉化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主體工程的實施均按照行業設計標準進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水土保持的要求。但除了主體防護工作以外,依然需要建立科學、完整的水土流失方案體系。另外,要通過水土保持的產業化、規范化、科技化、成果化及技術服務社會為原則,不斷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并以此為目標來制定技術標準,完善技術的組裝配套設施,從而使成果轉化工作變得更加規范、科學、簡便,以提高使用者的接受度。同時,要以市場科技為導向,將水利保持形成一條經濟產業鏈,并加強宣傳力度,不斷促進教學單位、科研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快地實現水土保持工作的經濟化理念。
3 結語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一定階段,之所以把防護林水土保持放在改善生態環境的重點工作中,是為了有效保證可持續性發展。而國家綠色環保號角的不斷吹響,使各地區也開始重視防護林水土保持工作,從而在與國家步調保持一致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